簡介
村設有配套完備的辦公室、
圖書室、黨員遠程教育室、警務室等。健身器材一套,籃球場一個,衛生室兩個,方便民眾就醫。現有小超市5個,一所完小。2008年建成自來水廠,大小電灌站5個,村內已鋪設水泥路,全長5.5公里。新建兩個居民小區,建築面積達1.3萬平方米。主要農作物是小麥、水稻、少量玉米、大豆等雜糧。
該村下轄8個自然莊:小邱、南廟、吳橋、花園、呂步月、小劉、土山、楊謝,1953年一部分隸屬吊橋鄉,一部分屬大呂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官山公社土山大隊和吳橋大隊,1978年改為花園大隊和南廟大隊,1983年合併為吳橋大隊,2000年改稱吳橋村,2010年又改為吳橋社區至今。
因該村下屬一個花園莊,與吳橋取其諧音,編出“吳”橋有橋,花園無花的笑話。
行政區劃
邱花園莊(自然莊)
邱花園莊,明朝末年,從高作鎮大邱莊遷居於此,至今已有400多年。過去該莊邱氏某戶人家非常富足,樓台殿閣,良田千頃,特別是供人欣賞的後花園,極有風格,遠近聞名。故稱邱花園。姓氏有:邱、朱、陳、仝、沈、彭、鄒、袁、謝、盧、王、孫、徐、黃、胡、高、呂、韓、魏、尹、董、潘、吳、晁、葛、羅、楊、姜。占地總面積0.23方公里,可耕地面積294畝,現有人口261人。主要農作物:小麥、水稻和少數雜糧。
解放前,該村曾設有(國民黨統治)睢寧縣第四區區公所所在地,時任區長鬍國棟,罪大惡極,解放後被鎮壓。
【革命烈士】
王成員,1907年出生,1946年八路軍東撤,隨部隊轉入洪澤湖,在戰鬥中犧牲。(曾任鄉長)
【歷史遺存】
當年邱花園莊的後花園遺址,第四區區公所所在地舊址。
邱花園後花園遺址
步月莊(自然莊)
步月莊,呂姓居多,因該莊呂姓始遷祖名叫呂步月,以人名定莊村名。自官山東呂橋口莊遷至此地,胞兄弟倆另一個叫呂布蟾,留居橋口。姓氏有:呂、彭、朱、張、王、楊、袁、匡、趙、劉、曾、沈、邱、吳、李、姚、謝、魏、杜、朱、孟、任、胡、尚、董、許。占地面積0.25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319畝,現有人口305人。主要農作物以小麥、水稻為主。莊東緊挨小劉莊,南靠躍進河,莊北面是104國道,西與湖山莊相接,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南廟莊(自然莊)
南廟莊,明末有姓南的居住於此,在莊東頭建一座廟,故稱南廟。解放前,原一個南廟莊。由於扒白塘河,把原南廟分成東西兩個莊,西南廟屬於官山鄉,東南廟原屬朱樓鄉,現屬睢城鎮所轄。姓氏有:賈、趙、朱、陳、湯、王、劉、胡、彭、姚、仝、時、黃、仝、呂、傅、高、倪、楊、牛、杜等,均為漢族。占地面積0.44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580畝。現有社會人口510人。主要農作物是水稻、小麥、玉米、大豆。莊東緊靠白塘河。莊南是龍河,二河交匯,水域寬闊。1953年隸屬吊橋鄉牌坊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官山公社土山大隊,1983年體改時屬吳橋大隊。1995年行政區劃時又隸屬吳橋村至今。
土山莊(自然莊)
土山莊,起源於宋末元初,因莊中間曾長出一座小土包山,故而得土山莊名。莊內有朱姓祖墓及大松林。“文革”前毀林平墓。1956年以前,睢李公路從莊中心松林北拐彎而過,土山莊後白塘河石橋,1953年八月上旬被大水沖毀,後重建。姓氏有:劉、李、何、葛、王、陳、周、楊、呂、武、張、彭、任、趙、吳、袁、胡、仝、岳、孫、宋、傅、席、殷、湯、朱、徐。民族,漢。占地總面積為0.524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684畝。現有社會人口724人,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水稻、雜糧等。1958年屬土山大隊,1981年歸南廟大隊,1990年為吳橋大隊,2011年為吳橋社區所轄。
【鄉村人物】
葛大強,男,1978年入伍,寧波軍區武警,團長,現任寧波市糧食局局長。
李守孝,男,1998年獲江蘇省勞動模範稱號。
吳橋莊(自然莊)
吳橋莊,從慶安鎮關路口遷到此地定居,已300餘年,莊東緊靠龍河,架橋名吳橋,莊前自古有條大官道(現為104國道),七十年代重修此橋改名為勝利橋。“文革”中(1978年)修新大橋,試通車中,一天午後,從泗縣開來客車過橋剛到土山,大橋主體塌落。在北面小洞午休民工未有傷亡,而後重修。故稱吳橋村。姓氏有:張、李、呂、胡、王、莊、謝、陳、宋、姚、孟、侯、任、朱、劉、馮、邱、趙、湯、葛、祁、楊、梁、吳、邢、譚、方、柳、彭、許、程、袁、高、馬、仝、何、凌、施、孫、盧、魏、左、蔣、賈、蘭、殷、周、黃。占地總面積0.648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826.26畝,現有社會人口593人。主要農作物小麥、水稻和極少雜糧。
(勝利橋)
【革命烈士】
吳文堂,1911年出生,1944年參加共產黨員模範隊,在送情報的途中,犧牲於花園圩東,被敵人活埋。
【鄉村人物】
吳以武:團政委,在葉挺部隊。現任縣規劃局副局長,黨組委員。
小劉莊(自然莊)
小劉莊,原有姓劉的先祖定居於此,故稱小劉莊,至今200餘年。現有人口139人,占地面積0.2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181畝。姓氏有:呂、張、王、孫、歐、趙、沈、吳、朱、李、魏、孟、彭、盧、楊、仝、徐、劉、陶、單。主要農作物:小麥、水稻。位於龍河與躍進河交匯處,水資源豐富。
小邱莊(伙房)(自然莊)
小邱莊,起源於明末清初,有邱、孫二姓,以邱姓居多,故稱小邱莊。解放後,小邱莊被開挖白塘河沖開,西為官山鄉所屬,東為原朱樓鄉所屬,現屬睢城鎮所轄。姓氏有:邱、呂、魏、彭、劉、段、竇、戚、朱、張、宋。占地總面積0.21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280畝,現有社會人口135人。主要農作物為小麥、水稻。1953年隸屬吊橋鄉牌坊村,1958年以後屬官山公社土山大隊,1978年屬南廟大隊,1983年屬吳橋大隊,後改為吳橋村(社區),該村均為漢族。
【革命烈士】
邱永田,1914年出生,1939年參加革命,泗靈睢獨立團班長,1940年在安徽犧牲。
楊謝莊(自然莊)
楊謝莊,自明末清初從睢寧縣南楊韓莊遷居過來。楊伯倉是個人名,以人名定莊名。後有謝姓人從毛崗遷入,故稱楊謝莊。姓氏有:楊、謝、呂、王、賈、張、邱、何、魏、彭、史、袁、郭、時、黃、李、陳、樊、夏、胡。民族漢。占地總面積0.387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505畝,現有社會人口470人。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大豆。1958年屬土山大隊所轄,1981年為南廟大隊所轄,2010年又劃歸吳橋社區至今。
【鄉村人物】
謝廣君,男,出生於1942年7月20日,睢寧縣官山鎮謝莊,中共黨員。1951年8月-1957年7月在官山國小讀國小,1957年8月-1961年8月在李集中學讀書。1961年8月應徵入伍。1961年8月-1977年8月先後在陸軍第204師炮兵團任戰士、班長、排長、司令部參謀、副股長、炮兵營長。1977年8月-1979年9月任陸軍第六十八師教導大隊炮兵中隊長。1979年9月-1986年1月 調任陸軍第二0二師炮兵團,先後任團參謀長、團長。1986年1月轉業到山東省臨沂市,先後任臨沂市棉紡織廠副廠長、臨沂針織廠黨委書記、臨沂棉紡織廠廠長兼黨委書記。2002年7月退休。取得成績:臨沂市第九屆、第十屆政協委員。被評為高級經濟師、高級政工師,並先後獲得臨沂市優秀企業家、臨沂市勞動模範、山東省企業優秀政治思想工作者、全國紡織勞動模範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