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材

吳桂材,1932年生。退休前為廣東省茂名市工人文化宮館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茂名市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桂材
  • 出生日期:1932年
  • 退休職位:廣東省茂名市工人文化宮館員
  • 曾任: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
簡介,方寸之內有乾坤,士先器識而後文藝,

簡介

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茂名市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吳桂材工篆刻,善書,能畫。他自幼勤勉刻苦,喜讀詩書,酷愛書畫藝術。早年受業於清貢生梁柳坡先生門下,後師從嶺南篆刻宗師黃文寬先生,復又轉益多師。正如書法家吳兆奇評價:吳桂材君,數十寒暑,潛心金石,以秦漢為字,名師為范,融趙之謙吳讓之黃牧甫諸家之長,師古而不泥,博學而有己,在長期摸索實踐中,逐漸形成渾穆老辣、挺拔瀟灑之特色。慣於在平正中求險絕而力戒轉泛怪誕,很有自己的風格。吳桂材曾任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嶺南篆刻學會理事、茂名市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現任茂名市書法家協會顧問,茂名市書畫院藝術顧問。
他的傳略被編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編撰的《文藝年志》。吳桂材先生是一位十分勤勉的人。他說,初學書畫必先臨摹,從規矩入手,循序漸進,方能有所成就。他很早就遍臨“北海景君碑”、唐顏真卿“祭侄文稿”、“宋拓華山碑”、米芾臨的“智永千字文”等古碑帖拓本,計有60多本。我看過吳桂材先生臨摹的西洋藝用人體結構,勾摹本惟妙惟肖,形神兼備,比原書有過之而無不及,似乎更逼真傳神。由此可見吳先生用功之勤。他自述:我每逢得到一本古碑帖拓本,把玩研賞,體味無窮,常常臨摹到深夜二、三點才上床休息。吳桂材天資聰敏、用功刻苦,加上受教於名師,漸漸進入“梓人作室,梁櫨棟桷,雖具準繩,而締創既成,氣象自有工拙,臨帖如雙鵠並翔,青天浮雲,浩蕩萬里,各隨所至而息”的境界。《藝海雙楫》中說:“學書十年,尚不能平直”,可見學習書法、篆刻是一件費時艱辛的事情,需付諸艱苦行動探求之。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黃文寬大師對其弟子的篆刻作品贊曰:用刀穩當。特別是“崔冠璋印”一方,用刀布白,已由黃牧甫直迫漢人……篆刻進步之速,成就之大,使人驚異。其作品集《桂材印賞》,得到當代篆刻大師錢君頷首嘉許,並欣然為之題簽,其作品深得大師專家及海內外人士好評,絕非偶然。
印事之外,吳桂材先生還擅書畫,而以版畫及顏體書法尤勝。在文藝各門類之間,融會貫通、相輔相成。有名家賦詩讚曰:苦樂寒窗味,情真愛書香。廣學兼俗雅,篤行志不荒。氣正筆力健,吐納見昂藏。臨池知墨趣,無媚便是剛。篆藝宗秦漢,拙石寄鋒芒。方寸亦天地,可以拓莽蒼。含紅添秀色,春意入蘭草。師古而不泥,實踐為之常。秋陽經霜暖,心寬笑炎涼。黃昏非暮色,籬畔有餘芳,白頭嗟過客,猶爭半日閒。書山無順徑,勇者可登攀。孜孜其求索,知老不知難。

方寸之內有乾坤

在藝術的領域裡,各種藝術形式有著共同的審美規律,而每一種藝術形式又有自身的審美標準,既要掌握“法內”的藝術規律,又要融會貫通“法外”其他藝術形式的精髓。談起他酷愛的篆刻藝術,吳桂材先生禁不住津津樂道:印章的出現,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統治階級要履行職責、發號施令,便需要有一種表明身份的憑證,官印也就應運而生。同時,在經濟領域,由於商品生產得到發展,民間的交往及貿易活動開始增多,私人印章也開始出現。到秦朝,規定只有皇帝的印稱“璽”。印章出現的早期,只是作為權力的象徵和取信的憑物。隨著時代的變遷,實用的印章逐漸趨向觀賞、雅玩的藝術篆刻。談到這裡,吳桂材順手拿起一方刻有邊款的印章對記者說,你別看小小一方印章,篆刻其實與書法、繪畫藝術有相通的地方,它能在方寸之地言事狀物,表情傳意。當篆刻製作者完成印面的創作後,可在印章的側面,刻上作此印章的原因、時間、地點及與印章有關的心情、事件,還可刻上詩詞、畫像和人物、山水圖案等,饒有情趣,大大增強藝術的感染力。
吳桂材說,篆刻是一門很“狹窄”的藝術,在一個小方框內,必須遵循一些傳統的藝術要素,既“不逾短”、又“不守舊”。吳桂材治印重視起印稿,每作一印都要在篆法和章法上深思熟慮,反覆推敲,然後才動刀。作品初成後,不厭其煩,精心收拾,草而不率,破而不碎,保持印章自然樸拙的完整神韻。他的印作古拙沉著,又縱橫開闔,吐納之間自有昂藏之氣,形成淋漓盡致的雄渾風格,或許這得益於他曾習武練氣、腕力沉雄的緣故。

士先器識而後文藝

記者請教吳先生,何謂藝術創作的要旨?吳桂材說,藝術創作要博採眾長,細細消化,醞釀更新,才能推陳出新。搞藝術,貴在紮實,不能具備寫實能力而侈談寫意,不懂傳統而言創新,去尋找捷徑,肯定會碰壁。俄國畫家列賓曾說,任何看似無裨益的玩藝兒,只要有藝術性、精美、優雅,體現了作者對它傾注的熱情,都能使人心醉,百看不厭,無論是一隻花瓶、一座建築、一架屏風、一幅肖像、一幕戲劇、一首詩歌、一部小說。當然,題材越重要,作者的責任也越大,能探索出自己的方式和自己整個藝術適用的方式的人得到的幸福和成就感越大。吳桂材談到,包括中外的傳統,應把中國傳統文化擺在重要位置,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我想這是搞藝術的人應當遵從的。
吳桂材最後引述其文寬師言曰:古人云“士先器識而後文藝”,但求藝業之真善美,不必隨俗浮沉,與時俯仰,虛譽一時之得失,百世之下,自有定評耳。(信息來源:茂名日報 記者李勇偉、記者甘楊松/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