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北魏隋唐磚室墓葬群

吳忠北魏隋唐磚室墓葬群位於寧夏吳忠,自2003年至2005年,寧夏考古所對吳忠市市區進行了長達3年的考古發掘,共清理258座古墓。迄今為止,我國還沒有發掘過面積如此之大、墓葬如此之多、分布如此集中的北魏至唐代的墓葬群。為今人了解中古時期的社會生活、喪葬制度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見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忠北魏隋唐磚室墓葬群
  • 出土地點: 寧夏吳忠市
  • 所屬年代:北魏隋唐
這是一次令人關注的考古:迄今為止,我國還沒有發掘過面積如此之大、墓葬如此之多、分布如此集中的北魏至唐代的墓葬群。自2003年至2005年,寧夏考古所對吳忠市市區進行了長達3年的考古發掘,共清理258座古墓,為今人了解中古時期的社會生活、喪葬制度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見證。
這批墓葬群是在吳忠市行大規模城市改造時發現的:最早發現的時間是2003年3月,最初發現的地點是城郊結合部的紅星村。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發現的古墓越來越多,墓葬分布的範圍越來越大。
寧夏考古所調查發現,在這一區域內,北魏至隋唐的古墓葬在千座以上。2003年至2004年,考古人員配合基建對147座古墓進行了發掘,2005年又發掘古墓111座。前期發掘以唐代中晚期墓葬為主,後期發掘的以北魏墓葬居多。所有墓葬均為磚室墓,以單室墓為主,雙室、多室墓只發現4座。保存完好的墓葬很少,具有完整墓室的只有幾座,多數墓葬都被盜過。墓室中的屍骨最多的有5具,最少的只有1具。據分析,有的墓葬具有多次使用的特點,即:後死的人又被放入先死的人的墓室里。陪葬的器物也是多少不均,有多達數十件的,也有僅一件的,有兩座墓葬居然什麼也沒有。
寧夏考古所的朱存世、高雷向記者介紹了這些墓葬的形制。這些磚室墓多為平民墓葬,平面有倒“凸”字形、刀把形、準刀把形,此外還有豎穴墓。倒“凸”字形墓室有方形、弧方形、弧倒梯形、長方形4種。多數墓葬都有短斜坡墓道、甬道,有的墓道兩側還砌有對稱的小龕。墓室內都有放置棺材或屍骨的棺床,但棺床卻有區別,有的由青磚砌成,有的只是挖個土台了事。由於年代久遠、淤泥浸泡,多數墓葬內已經看不到棺木了,但個別墓室中還是發現了可用火柴點燃的酥鬆碎木。考古人員分析,多數墓室中原來應有棺木。
這次發掘的雖然多是平民墓,但還是有許多差別。多數墓葬邊長約有三四米,墓室也是用一層磚砌成,但也有例外:有一座墓室長不足1米,僅能容下1人,裡面也只有一個陶罐陪葬。有的墓葬,為了節省,墓室四壁居然用立著的磚砌成,很容易倒塌。這樣簡陋的墓葬,2003年、2004年各發現一座,2005年又發現3座。裡面只發現了骨架,可能當初連棺木也沒有。有些墓葬雖然不是用立磚砌成,但所用的磚竟是雜磚、亂磚。一座墓葬居然沒有20塊完整的磚,墓葬好像是用亂七八糟的磚頭拼湊起來的。專業人員分析,這些可能是窮人的墓葬或野死在外者的墓葬。還有的墓葬“因陋就簡”,借用別人墓葬的一面磚牆,在旁邊再建一座墓葬,這不僅省下一塊地方,而且省下一面磚牆。
與這些相對簡陋的墓葬相比,也有建得相當考究的墓葬。有的墓葬不僅用統一、完整的磚砌成,而且四面都砌了雙層,相當於現在的二四牆。有的墓葬四壁砌到一定高度後,有意在上面兩層變換花樣,把磚角露出,磚角與磚角、磚角周圍土壤犬牙交錯,既堅固又美觀。墓葬的差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貧富差別。
那么,這些磚室墓是如何修建的呢?據考古發現分析,修建這些墓葬有以下幾個步驟:先在地上挖好墓坑,然後再在底部鋪磚、在四面砌磚,在一面留出墓道。當四壁達到一定高度後,開始逐層內收,建成穹隆頂,最後用磚封砌,上面再加封土。也有從四壁的第二層就開始內收的,達到一定高度後就封頂了。這樣的墓室比較堅固,可以抗住一定壓力。而墓道入口一般則用磚砌成拱形,安葬完畢後則用青磚封閉。
有些墓室用磚是一次燒成的,也有墓室用磚是各類混用的。有的磚上有手紋、拉劃紋,有的磚上有小孩腳印,有的磚上刻有文字或符號。其中,有些磚上刻有繁體“門”字的半邊,耐人尋味。專業人員認為,磚上刻紋,可以增加摩擦力,使磚牆更加牢固。
由於黃河多次改道,許多墓葬就建在黃河故道上,墓葬下面就是細沙。一般墓室距地面都比較淺,深的也不過三米。
現已發掘的吳忠市古墓群,上起北魏,下至晚唐,時間跨度達300多年。其墓葬形制與中原地區同期墓葬有許多明顯的區別。一次發現這么多、這么密集的墓葬,在我國這一時期的考古中還屬首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