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明(浙江畫家)

吳建明(浙江畫家)

1967年7月生,浙江省浦江人。號停雲閣主,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畢業,、中國美術學院山水畫專業結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金華書畫院特聘畫師, 浙江省浦江美術家協會主席。致力於國畫創作。

人物簡介,參加展覽,相關文章,

人物簡介

1967年7月生,浙江省浦江人。號停雲閣主,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畢業,、中國美術學院山水畫專業結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金華書畫院特聘畫師, 浙江省浦江美術家協會主席。致力於國畫創作。國畫《生生不已》獲世界華人書畫展覽銅獎、《正午時分》獲中亨杯全國書畫大展優秀獎、《閱盡人間》入選中國畫三百家展、《月季花》入選第二屆中國花鳥畫展、《說春秋》獲紀念孔子誕辰2550年書畫大展優秀獎。作品《湛露》入選2004年首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精品展。
吳建明

參加展覽

1997 《生生不已》入選: 世界華人書畫展“銅獎”
1999 《閱盡人間》入選: 全國中國畫三百家展覽
1999 《孤芳》入選: 全國第二屆花鳥畫大展
1999 《說春秋》入選: 紀念孔子誕辰2550周年全國美展“優秀獎”
1999 《正午時分》入選: 中亨杯全國國畫作品展“優秀獎”
2002 《貼上歲月》入選: 全國第五屆工筆畫大展“收藏獎”
2004 《白露未唏》>入選: 全國第二屆青年國畫年展“銀獎”
2004 《湛 露》入選: 首屆中國美協會員國畫精品展
2004 《春 潮》入選: 紀念建國五十五周全國青年書畫展
2005 《樂土—樂土》入選: 第二屆中國美協會員國畫精品展“優秀獎”2005 《一溪煙雨宿飛鴻》入選:長江頌全國中國畫提名展“優秀獎”
吳建明
2005 《白雪陽春》入選: 2005年全國中國畫提名展“優秀獎”
2005 《流動的雲》入選: 全國第二屆少數民族美展“佳作獎”
2005 《悲 風》入選: 第十六屆國際造型藝術家大會——美術特展
2005 《西風依舊系列》入選: 2002、2004、2005年全國中國畫展
2005 《寒嵐清影》入選: 太湖情全國中國畫提名展
2006 《快 綠》入選: 全國笫六屆工筆畫大展
2006 《幽 風》入選: 黃河壺口贊全國中國畫提名展
2006 《誰將往事問煙雲》入選: 第三屆中國美協會員國畫精品展
2006 《故園依稀》入選: 紀念李苦禪紀念館開館暨全國國畫提名展
2007 《素影》入選: 第四屆中國美協會員國畫精品展
2007 《陽光女孩》入選: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中國著名畫家作品展
《尋尋覓覓》參加浙江省第四屆花鳥畫展“提名獎”
《雙喬》參加浙江省第三屆青年美展
《激濁揚清》參加浙江省紀念建黨八十周年美展
《山風》參加浙江省首屆中青花鳥畫展,優秀獎
《小園即景》參加“筆墨丹青——浙江省中國畫邀請展”
《田園系列》參加2004年、第2007年""形真境遠""全國中青年工筆畫邀請展
《生存狀態》參加2005年“傳承與融合”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水墨工筆》參加2006年“傳承與融合”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綠色空間》參加第三屆中日“人與自然”美展
《田園四季》參加首屆、第二屆浙江省優秀中青花鳥畫邀請展

相關文章

尋 尋 覓 覓——吳建明工筆畫小議
文/肖平 何東之
藝術的本質是心靈的再現。因此,作為反映“本我”的作品面目也千差萬別。如雲林之簡、青藤之狂、八大之冷、俊卿之辣,皆性情使然,是畫家對環境的感悟,通過作品體現出來。我們站在這些作品面前,讀到的不僅僅是作品本身,更能感受到畫家隱於畫中的那人生百態來。
吳建明(浙江畫家)
因此,已深深鉻上了“那一方水土”印記的吳建明,一再寄情於那農村的田頭地角、籬短苗長,也顯得很自然了。因為這是一份深埋心底的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並在不斷地沉積著、發酵著。《閱盡人間》一畫也許把這份情結外在化了。它以寫實的方法再現農村的平常一角。籮筐、籬笆,竹笠、風車散落在落葉的季節里,用那農作時的汗水和艱辛,和一種不知今秋是何秋的滄桑,來營造作者的“精神家園”。他有意談化了某些技巧層面上的東西,用一更入世的態度和辛辣的筆觸強化了畫外之音、長款有雲:官賈一餐錢萬餘,藥肥價勝糧半多等等,更提升了作品的精神層面。如今,置身林立高樓,過眼如梭車流,有誰會留意那閉塞山村的故事呢?吳建明的可貴就在於此。
某位哲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得到多少也就意味著失去了多少。這也許很有道理。吳建明將此作為藝術探索的切入點,長時間關注著這些苦澀、壓抑、蒼涼的話題,人自然也不輕鬆,因此,對圍城外的那一份雅致、瀟脫也近乎變得奢侈了。但事物的本質屬性是對立統一的,在藝術處理的課題上也一樣是為調和統一中的對立和對立中的統一的關係展開的。作畫亦然。在近一段時間來,從表面上看他依然重複著一再關注的題材, 但畫面逐漸變得含蓄,理性了。先前那種逼人的氣勢和沉悶的氣息的份量已不是很重了。對於這個轉折,我們也許可以用“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的三重禪境來解讀,他的“山”是題材的一貫。不同的時空。不同的情景則是“見山不是山”的誘發媒介。逼人氣勢也罷,含蓄空靈也罷,都是吳建明對心中那座“山”更高層面的表述,都是對藝術規律對立統一的更理性的整合和重組而已。用他自已的話說:表現手法的不同,並非目標的游離,而是尋找一條更適合自己的途徑罷了。是的,許多前輩都是這樣走過來的,但這是一些遲熟鈍畫家走的路、從量變到質變,不停的重複、再重複當中走問成熟,這也意味著將隨更大的壓力和憔悴。
他無意於過早定型,他深知中國畫藝術的博大精深、它需要人生的積澱、學養的遞增和功力的精進。與其曇花一現的輝煌,他更傾向山間細流不息的吟唱。也許這時他陷於自設的“見山不是山”層次的憔悴之中,此間,或許會有階段性的頓悟,更有下一個輪迴的憔悴。他依然執著地尋尋覓覓著,尋覓心中的那座“山”,尋覓他的“精神家園”……。
吳建明(浙江畫家)
2004年10月於杭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