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
吳山廟
百花公主恪守孝道,遠離宮室,為父守靈護墓終身,在墓北建享堂,取名大聖庵(即今天的吳山廟)。
百花公主死後,享堂(大聖庵)風雨損耗,年久失修,瀕於倒塌。明
隆慶六年(1572年),佛教盛行,
江西人黃龍和本地教徒胡松毀掉享堂,在其舊址重建大聖庵,主體建造有大雄寶殿、山門、後殿和東、西
廂房。其中,東、西
廂房作為胡、黃二姓的
宗祠。後因僧徒日眾,
香火鼎盛,胡、黃二氏覺得祠堂與廟宇相連很不適宜,便遷出
宗祠,將東、西兩廂祠堂施捨歸大聖庵,並更名為吳山廟。
清嘉慶二年(1797年),吳山廟因風雨有損,
住持僧秀蘇萬順和匠人韓士成重修吳山廟,房屋結構、廟宇布置、建築格調與前相同。
吳山寺
一九九五年十月,合肥市評選十景,該鎮吳山廟等景入選,名曰:“
吳王遺蹤”。吳山鎮人民政府在市園林局的支持下,重修
吳王遺蹤景觀,還其原貌。吳山廟首當其衝,現分前、後、東、西四殿,前殿為山門,後殿為正殿。如今山門宏偉,正殿巍峨,兩
廂房復原,是一組
四合院式的仿清建築。
二○○○年七月,
吳山鎮人民政府將吳山廟移交合肥市
明教寺管理,並更名為吳山寺。二○○一年十二月二日舉行開光大典,正式對外開放。
歷史名人
楊行密(852-905年)系合肥人,字化源。年輕時即怒視朝廷腐敗,憐憫民不聊生,二十幾歲便揭竿而起,出生入死,南征北戰。由於“寬仁雅信,善取人心”,縱橫馳騁,屢戰告捷;建立
吳國後又施行一系列優撫百姓的政策,因此深受四方擁戴和敬仰。千百年來,吳山廟幾遭戰火,歷經興衰。現存廟宇磚牆瓦屋,雕樑畫棟,塑像碑刻,莊嚴肅穆。上廟敬香的人們紛至沓來,連年不絕。廟側有
吳王墓和子楊博及百花公主墳,毫無雕鑿修飾之狀,足見吳王生前之清貧淡泊。後來因吳山起義,在此建立了吳山起義紀念館和紀念碑。 吳山廟(鎮)特產有“吳山三寶”(西瓜、貢鵝、早甜桃)和“吳王貢酒”以及被稱為“華夏一絕”鐵字書畫等。據《新五代史》和《資治通鑑》記載,楊行密雖然身高力大,但“馳射武伎,皆非所長”,其所以能號令三軍,平定江淮,除了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和遠大的政治眼光外,其“寬仁雅信,善得士心”,“寬簡有智略,善撫御將士,與同甘苦,推心待物,招撫流散,輕徭薄斂”是使軍民歸心,事業成功的重要原因。而
吳山鎮的民間傳說則賦予
吳王更多的鄉土味、鄰里情。楊行密總是不忘合肥、惦念家鄉。華誕設宴,離不開家鄉的
白鵝;犒賞有功將士,需用家鄉的美酒。因而
長豐縣吳山鎮毛潔肉嫩的大
白鵝就被世人稱為“貢鵝”,而如今的“貢
吳王酒”也是挖掘整理當年貢奉吳王的美酒配方研製而成。
唐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十一月,楊行密病卒,終年54歲,謚武忠,吳乾貞元年(公元927年)追尊為武皇帝。
吳王棺槨由其長子
楊渥及女兒白花公主護送還鄉,葬於合肥城北,即今
吳山鎮東側。
吳王陵墓高大如山,墓旁立碑,文曰:“唐吳王墓”。後人懷念
吳王仁勇愛民之德,建廟祭祀,一時
香火鼎盛,四時八節,進香者絡繹不絕,遂名吳山廟。
吳山鎮也因此得名。
景點介紹
百花園:
吳王墓西邊是
百花園。傳說,百花公主與父王楊行密之間的父女感情非常深,
吳王去世後,公主悲痛欲絕。為了緬懷父王,不忘父情,百花公主在其父王的墓旁修建了這座花園,用於寄託哀思。花園以水面為主,湖景與
吳王墓連為一體。
楊渥街:出
百花園前行,穿過林間小道,即到達以行密長子楊渥命名的楊渥街。
楊渥在其父病故後繼承王位。
楊渥街是
吳王遺蹤景區的主要幹道,景點主要分布在路兩邊,百花街將其分成南北兩段。在
楊渥街上,遊人可以購到當地的名牌藝術品吳山鐵字和品嘗到歷史名菜“
吳山貢鵝”。
大聖庵:在
百花園和
楊渥街交匯處,便是遠近聞名的
吳王廟。據史書記載,吳王廟原名大聖庵。相傳百花公主至愛至孝,此廟便是她為
吳王守孝所建,她死後也葬於吳王墓不遠處,就是今天的
公主墳。原存的大聖庵是一座
清代建築,破舊不堪,殘缺不全。後來加以改建,由山門、東西
廂房及大殿組成一個獨立的院落。修復後的
吳王塑像莊嚴,碑刻雋秀,青松肅立,粉牆黃瓦,具有典型的
唐代建築風格。
:昔名化龍巖,又名吾山寺,坐落於合肥的吾岩山下“獅形”之穴,系南嶽臨濟正宗
少林寺院。清
乾隆《安溪縣誌·寺觀》載:“吳山寺,在桃洲鄉。昔名‘化龍巖’。左有萬葉庵、半月池。”寺宇始建於明正德七年(1512年),由南嶽臨濟正宗月鏡和尚募建。清順治七年(1650年)重光,後由
臨濟正宗第三十五世法鏡和尚佐募修葺。
乾隆二年(1737年)、民國期間等多次修新,惜毀於戰亂及火災。歷次募修擴建中,岩寺曾三移其址,分外岩、中岩及內岩。現遺址為內岩,占地總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為三進式(現僅存前面一進),寺前有3個面積近千平方米的練武場。文物古蹟眾多,現保存比較完好的有建寺前用的
石水槽和
摩崖石刻等。
喀斯特地貌:吳山岩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長期在風化水蝕下,容易形成怪石嶙峋、洞穴遍布、泉水叮咚的喀斯特地貌。這些怪石,長期以來人們給它們取了很多形象的名字,譬如瑞石古洞旁的
蟾蜍石、蹲獅石、
飛來石、垂雲石、鰲峰、駝峰、青芙蓉等;景區南面的
摩崖石刻石林區,有天然削玉、石壁凌巷、倉屏石、
象鼻峰、
鰲頭石、
蓬萊、淮雲石等。泉水,擬恢復和整治的有滌凡池、月波池、
白鹿泉、淨鉛池、龍宮等,一般考慮引自來水灌注。
旅遊指引
住宿指南:合肥的梅山飯店、西閡飯店、望江賓館、稻香樓賓館、花沖飯店及江淮飯店等高級賓館服務周到,交通方便。其它如
古井假日酒店、美菱大廈、東怡飯店、金安徽國際大酒店、雅高齊雲山莊、
廬陽飯店、花園賓館、新亞大酒店等,也都是不錯的選擇。門票價格:5元
交通提示:吳山廟位於合肥城北35公里的
吳山鎮東側,從合肥新亞汽車站坐直達長豐吳山鎮的中巴車,十分鐘一班。約50分鐘到達
吳山鎮,票價不貴,幾塊錢。
美食:可以嘗嘗當地的“吳山貢鵝”、“吳王貢圓”、“吳山掛麵”、農家土菜,以及當地的醃製食品風味獨特,值得一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