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初

吳寶初

吳寶初,我國飛航飛彈與電子技術專家,仿真技術專家。早年從事通信工程。1956年開始,從事飛彈控制技術研製工作,參與組織領導了多種反艦飛彈的探測雷達、末制導裝置的研製工作;參與組織領導地面射擊指揮儀的研製;主持艦載、機載飛彈發控系統總體工作;對發展飛航飛彈的計算機套用、仿真技術的基礎性研究和設備研製,以及有關控制、電子技術的預先研究工作多有建樹,為發展我國飛航飛彈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寶初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出生地:江蘇省宜興市
  • 出生日期:1915年2月9日
  • 畢業院校:無錫師範學校,西南聯大
  • 主要成就: 七機部三院設計部副主任、院副總工程師、院科技委副主任
  • 父親:吳清泉
人物生平,求學之路,工作經歷,技術成就,岸艦飛彈,“051”飛彈驅逐艦,機載飛彈,個人簡歷,

人物生平

求學之路

吳寶初,1915年2月9日出生於江蘇省宜興市,其父吳清泉,務農,後在上海做小生意。
吳寶初7歲起在叔父辦的私塾里讀了3年,1926年春進入宜興濟南國小三年級插班,1929年以優異成績畢業,考入江陰公立南菁中學。畢業時因家境困難,放棄了直升高中的機會,考入無錫師範學校。畢業後分配到滆南國小擔任教員。1936年下半年相繼到南京市堂子街和石鼓路惠如國小任教。1937年考入京贛鐵路安徽省宣城車務學員訓練班。後因戰事停課,進入江西南昌難民收容所,參加了“中國小教師貴州服務團”,1938年到貴陽。在顛沛流離中,吳寶初一直思慮學習深造,準備報考大學。
1940年考入西南聯大電機系。1944年大學四年級時應召到譯員訓練班,為抗日戰爭服務。於1944年5月分配在中美空軍混合團工作。1945年初到空軍機械學校深造,10月份畢業,後報考飛機維護訓練班,於1946年2月到美國西海岸,軍訓3個月後編入美國空軍機械學校。1947年4月,學習結束回到上海江灣,分配在空軍第二勤務大隊。

工作經歷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經過3個月學習,8月到華東軍區航空機務處23廠任技術員、設計股副股長(該廠後劃歸通信兵部領導)。1953年6月到1956年9月,在通信兵部電訊技術研究所任工程組長,1954年被評為六級工程師,1956年晉升為五級副研究員。1956年9月,參加國防部五院籌建工作,後任國防部五院六室(總設計師室)工程組長,1958年3月調入二分院三支隊,任某地空飛彈大組組長,後任末制導雷達室主任,1959年任二分院二部控制室主任,1962年任二部副主任,1963年任一分院四部副主任,1965年調入三分院,任三部副主任,1981年任三院副總工程師,1983年任三院科技委副主任。
吳寶初自幼苦讀,立志技術報國。解放前,雖然掌握了航空技術,卻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解放後在國防科研部門得到重用,為技術的發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他先後參加防空飛彈、飛航飛彈控制系統研製的組織領導工作。在反艦飛彈的電子技術方面,包括探測雷達、末制導雷達、射擊指揮儀和仿真技術等方面都取得了優良的成績,作出了重要貢獻。

技術成就

岸艦飛彈

20世紀60年代國際形勢嚴峻,祖國領海主權遭到嚴重侵犯,我國國防建設亟待發展近岸防禦的岸艦飛彈,中央決定發展岸艦飛彈,以對付敵方海空優勢。
飛航飛彈研究院第一個自行設計的岸艦飛彈,與國內320廠先行研製的相比射程提高了35%。吳寶初負責地面系統的總體設計、分系統的對接聯調和精度試驗,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及時地提供了打靶試驗。
吳寶初和張錫熊總工程師共同制定了雷達的總體方案和技術途徑,選用岸炮校射雷達為原型,兼顧搜尋和跟蹤的雙重要求,由788廠具體改進研製。只用1年就研製出一台實用樣機。
他提出了射擊指揮儀採用數字計算機的方案。數字計算機發展經歷了電子管時代、電晶體時代、中小規模積體電路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時代。60年代我國尚處在電晶體時代,能大膽選用數字機是個創舉,實踐證明,它為以後的指揮控制系統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爾後反艦飛彈所用的指揮儀都已使用數字電路設計了,性能有了質的飛躍。
這一自行設計的岸艦飛彈只用4發就完成了研製性飛行試驗,周期之短是飛彈史上罕見的。吳寶初作出了一份重要的貢獻。1967年首發試驗時,這一飛彈出現了“近彈”,吳寶初和梁守槃副院長共同研究,提出了末制導雷達天線的回調角調整計算公式,避免了可能發生的“近彈”,也為以後的飛彈飛行降低高度創造了條件。
1985年這一飛彈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吳寶初為主要完成人之一。

“051”飛彈驅逐艦

我國有18000多公里海岸線,300多萬平方公里領海面積。為保衛海疆,亟需發展飛彈驅逐艦等水面艦艇。而裝備飛彈武器系統是關鍵項目之一。60年代中期,國家為適應洲際飛彈全程試驗海上護航、警戒的需要,中央軍委批准建造“051”型飛彈驅逐艦,其標準排水量3000餘噸,可發射兩種型號的反艦飛彈。他負責艦面系統總體設計,深入科研生產一線,奔波於船廠、研究單位和海軍試驗基地,協調各種技術問題,和科研人員一道勤勤懇懇、認認真真地工作,推進了研製工作。1974年首次打靶試驗4發4中。葉劍英、李德生等中央領導同志接見了吳寶初等參試人員,讚揚其為海軍裝備建設作出了貢獻。
“051”飛彈驅逐艦研製成功後,我國海軍編隊於1985年開始出訪世界各國。首航是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南亞三國,以後又相繼遍訪了歐、美十餘個國家,促進了國際間的交流和友誼,令全國人民和海外僑胞倍受鼓舞。他看到在人民海軍的裝備上凝聚著自己辛勤的汗水也感慨萬千,技術報國的夙願終於實現了。

機載飛彈

機載飛彈武器系統對於增強國防實力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填補我國飛彈類別的空白,發展空對面(水上和陸上目標)飛彈是國防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70年代國家決定發展空對艦、空對地飛彈,吳寶初曾和梁守槃一起,主持了機載系統的方案論證。他提出了建立空中基準和瞄準射擊方案,並和三部楊經卿一起推導出在飛機搖擺中,邊搜尋邊跟蹤雷達目標俯仰位置的計算公式,他強調使用卡爾曼濾波技術提高精度,這對第一個空艦機載飛彈型號的研製成功和以後的機載武器系統都有很大的推進作用。
在後續的機載飛彈研製中,他作出決策,為減少海面低空的鏡像反射干擾,末制導雷達採用單平面制導,俯仰只用高度表控制。這對提高飛彈的突防能力和保證命中精度都起了良好的作用。
吳寶初重視對技術問題的深入鑽研,並能和工程技術人員及總設計師密切合作,紮實地做細每一項技術工作,體現了科學務實,嚴格、嚴密的優良作風。

個人簡歷

1915年2月9日 出生於江蘇省宜興市。
1940~1944年 考入西南聯大電機系。
1944~1945年 在中美空軍混合團工作。
1945~1947年 在美國空軍機械學校學習。
1947~1949年 在上海江灣機場國民黨空軍第二勤務大隊任統計員、水電班長。
1949~1949年 在上海華東空軍部滬北辦事處學習大隊學習。
1949~1953年 上海華軍區航空機務處23廠技術員,設計股副股長。
1953~1956年 通信兵部電訊技術研究所工程組長。
1956~1985年 國防部五院總設計師室工程組長,五院二分院研究室主任、設計部副主任,五院一分院第四設計部副主任。
1965~1987年 七機部(後為八機部、航天部、航空航天部)三院設計部副主任、院副總工程師、院科技委副主任。
1987年 離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