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人物年表,作品價值,
人物簡介
吳學讓(1924-2013),號退伯,1924年生於四川岳池,台灣著名美術家。1942年進入重慶沙坪壩國立藝專,抗日戰爭後隨藝專遷返杭州,1948年畢業於杭州藝專。之後,由汪校長日章先生推薦到台灣任教,於嘉義中學、花蓮師範、台北女師專、銘傳商專、中國文化大學、東海大學擔任教職,春風化雨五十年,為藝術界造就無數人才,是最受敬重的美學教育家。
吳學讓在藝專求學期間,受教於潘天壽、關良、鄭武昌、諸樂三、傅抱石、李可染、林風眠、吳茀之等前輩,其中以潘天壽的寫意花鳥,鄭武昌的山水,諸樂三的書法篆刻,對吳學讓的影響最大。與張大千、溥心畲亦師亦友的切磋傳為藝壇佳話。吳學讓在學校主修花鳥,同時涉獵其它各科的學問,奠定深厚紮實的根基,恩師鄭午昌曾多次在吳學讓畫作上題識,讚揚其有南宋名家馬遠、夏圭的餘韻。溥心畲曾以“煙巒明晦似明人筆境”題款,傳為美談。 吳學讓繪事精湛,創作力豐沛,在創新中繪畫形式多元而有變化,媒材廣泛多樣,體現了藝術家博大而精深的風格。中國畫承襲傳統水墨抑、揚、頓、挫的運筆,以及起、承、轉、合的結構,寫下筆力萬鈞、氣勢開闊的山水巨作,還有細膩描繪的工筆精品,令人目不暇給、嘆為觀止。 吳學讓講求“先求博,而後精”的繪畫功夫,他在工筆、花卉、翎毛、瓜果、蟲鳥、山水、寫意、書法、篆刻、指墨的各項造詣上樣樣精通、出神入化。五十年代之後,走出傳統水墨造型。1965年以《白菜》開始簡單精湛的筆意線條,為中國畫開拓求新求變的風貌,在《白菜》的幾筆勾勒中,筆力、筆勁、筆道三者合而為一,下筆蒼勁有力,氣勢直逼宋元。
吳學讓所擅長的瓜果藤蔓,呈現風霜雨露下自然而生的景物,有園中熟透的瓜囊,如珊瑚般晶瑩剔透的石榴子,朱玉紅漿鮮嫩欲滴,如《多子》1996年,染、點技法下飽滿的果實、青綠的葉片,潤澤中透著厚實,蠢蠢欲動的蟲兒也耐不住誘惑,攀登而上。時年七十餘的吳學讓,筆下的草蟲仍舊神采奕奕,秋風掃過,古韻飄逸,少一點嬌美,多一些野逸之趣,天意渾然而生,毫無矯飾。2002年的《蝴蝶曇花》,線條纖巧、靈氣典雅,韻味無窮,筆筆都見功夫,如白居易所描述:“轉軸撥弦兩三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細膩勾勒,獨特的構圖,生動的蝴蝶在畫面上呼之欲出。 水墨現代化之父劉國松說:“我與吳教授相識半個世紀,他的為人與才華,是我所欽佩的少數幾位前輩藝術家之一。他對待朋友真心熱忱,對待學生愛護鼓勵,為台灣不可多得的好畫師。”敬仰之情溢於言表。 展覽並出版:《吳學讓七十回顧展》第49頁,台北美術館出版。 《故國神遊-吳學讓八十回顧展》第99頁,台北歷史博物館出版。傳略輯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人物年表
1924 生於四川省岳池縣
1948 畢業於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
1948~1955 任教於台灣省立嘉義中學、花蓮師範學校、花蓮女子中學、桃園中學1956 任教於台灣省立台北女子師範
正在載入展開全文
正在載入載入更多
查看更多
打開百度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