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奚如(1906一1985),左聯成員,黃埔二期學員。中國文壇重要人物,他曾做中共和魯迅先生的聯絡人。解放後任松江省總工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武漢分會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奚如
- 出生日期:1906
- 逝世日期:1985
- 主要成就:解放後任松江省總工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武漢分會理事
個人生平,出版小說集,個人其它信息,
個人生平
吳奚如(1906~1985),原名吳席儒。湖北京山城關人。受過國中一年級教育,黃埔軍校二期畢業。
1925年入黃埔軍官學校(第四期)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秋軍校畢業後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連黨代表。
1927年四一二事變以後,曾任討蔣運動委員會常委、《討蔣周刊》主編、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連長、團偵察參謀等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中共湖北軍委代書記、中共河南軍委委員兼秘書。1928年冬被捕,1932年秋出獄,後到上海,以文學活動為掩護從事地下工作。
1933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任大眾工作委員會主席。在上海期間,曾在《文藝月刊》、《作家》、《文學季刊》、《小說月報》等刊物上發表小說和雜文。
出版小說集
出版有小說集《小巫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版)、《葉伯》(天馬書店1935年版)、《卑賤者的靈魂》(潮鋒出版社1936年版)、《陽明堡的戰火》(上海雜誌公司1937年版)、《懺悔》(良友圖書公司1936年版)、《汾河上》(上海北野書店1937年版)等。
個人其它信息
同年秋奉命秘密赴西安張學良將軍處,擔任張學良的秘密政團組織抗日同志會的機關報《文化周報》主編。參與西安事變工作。
西安事變後回到延安,任抗日軍政大學第一期政治教員。
抗日戰爭期間,曾先後擔任八路軍西北戰地服務團副主任(主任為丁玲)、中共中央長江局參謀處友軍工作組組員(負責聯絡黃埔軍校軍人)、八路軍桂林辦事處主任、新四軍第三支隊及江北縱隊政治部主任。
皖南事變發生時,指揮部隊戰鬥到底,脫險後回到延安,進中央黨校學習。抗日戰爭初期,曾參與發起成立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簡稱文協),為籌備委員,後被選為候補理事。到延安後,參與文協延安分會的建立,並被選為理事。在延安時期,曾在《解放周報》、 《解放日報》、《文藝陣地》等報刊上發表作品。1947年調東北,任牡丹江市及松江省總工會主席。
1949年以後任東北總工會生產部長。
1958年任中國作家協會武漢分會理事、湖北省文聯委員、武漢市政協委員。在此期間,出版有短篇小說集《未了的旅程》(作家出版社)、《汾河上》(長江文藝出版社)。
“文化大革命”期間一再受到衝擊,後來被迫退休。
1976年以後,重返文壇。1979年以特約代表身份參加第四次全國文代會,會議期間曾提出為胡風平反的建議,得到與會多數代表的支持和中央的重視。
1985年以榮譽代表身份被邀請出席全國作家代表大會,因病未能出席,不久逝世。在最後幾年中,發表有小說《一個偉大的死》(《長江文藝》),表現瞿秋白烈士就義時的英雄氣概;報告文學《驚雷》,反映西安事變的歷史真相。開始撰寫長篇回憶錄《五十五年落花夢》,並發表片斷《我所認識的胡風》、《魯迅和黨的關係》,在全國率先實事求是地評價胡風,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