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璽紀功碑,是三國東吳刻石。因為東吳末帝孫皓為維護其統治,製造“天命永歸大吳”的輿論,偽稱天降神讖而刻,故又稱天發神讖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天璽紀功碑
- 時代:三國東吳
- 又稱:天發神讖碑
- 俗稱:三段碑
吳天璽紀功碑,三國東吳刻石。因為東吳末帝孫皓為維護其統治,製造“天命永歸大吳”的輿論,偽稱天降神讖而刻,故又稱天發神讖碑。
通體篆書。陰刻21行224字。因石斷為三,俗稱“三段碑”、“三擊碑”(一說是分刻於3段石碑上),為吳國四大名碑之一。
東吳天璽元年(276),末帝孫皓為維護其統治,製造“天命永歸大吳”的輿論,偽稱天降神讖而刻。篆體方整,有隸書之意,筆力雄健。相傳為東觀令華覈撰文,書法家皇象所書。原石立於建業城南岩山斷石崗上,後幾經遷徙,置於上江兩縣學宮(今夫子廟)尊經閣。清嘉慶十年(1805)毀於火。煦園夕佳樓西側圍牆尚有晚清重刻的碑文。
現存最早的碑文拓本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北宋拓本,半開,每頁縱32.2厘米、橫20.6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