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功補

吳功補

吳功補(1871~1944年),字德元,高要沙浦沙三中心坊人,生於清同治十年(1871年)。功補父吳傑才,清國學生,曾任江西按察知事。功補7歲時就讀於本鄉秀才薛洛賓家私塾,因家道中落,無力交學費而輟學,後得洛賓父免收學費才得以繼續求學。17歲時到肇慶星岩書院就讀,拜陶子政為師。是年秋,考取縣秀才,20歲應恩科秋闈舉人。為生計,於光緒二十年(1894)到肇慶豪居里設館授徒,與謝筱侶、梁燕伯、陳簡叔等結為蘭友。時余漢謀、陳國昶均為其門下。清末廢科舉,科考沒門,只好株守家園。但終非善策,思外進取。此時,其好友陳簡叔在日本神戶任國文學校校長,經介紹,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秋,過洋赴日本在同文中學任教。至宣統三年(1911年)末,因學潮關係,功補、簡叔一同退出同文學校,功補則在神戶山下町自辦培賢學塾,招收華僑子弟入學。1914年,三水杜貫之任同文學校校董,遂又聘功補為該校校長。1917年(民國六年),邑人聘功補為高要縣立中學校長之職(校址在寶月台),並於當年下半年回國就任。1921——1927年的六年間,功補先後退出縣中,再渡日本,復任同文學校校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功補
  • 外文名:wugongbu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高要沙浦沙三中心坊
  • 出生日期:1871
  • 逝世日期:1944
  • 職業:同文學校校長
個人簡介,個人作品,

個人簡介

吳功補(1871~1944年),字德元,高要沙浦沙三中心坊人,生於清同治十年(1871年)。功補父吳傑才,清國學生,曾任江西按察知事。功補7歲時就讀於本鄉秀才薛洛賓家私塾,因家道中落,無力交學費而輟學,後得洛賓父免收學費才得以繼續求學。
17歲時到肇慶星岩書院就讀,拜陶子政為師。是年秋,考取縣秀才,20歲應恩科秋闈舉人。為生計,於光緒二十年(1894)到肇慶豪居里設館授徒,與謝筱侶、梁燕伯、陳簡叔等結為蘭友。時余漢謀、陳國昶均為其門下。清末廢科舉,科考沒門,只好株守家園。但終非善策,思外進取。此時,其好友陳簡叔在日本神戶任國文學校校長,經介紹,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秋,過洋赴日本在同文中學任教。
至宣統三年(1911年)末,因學潮關係,功補、簡叔一同退出同文學校,功補則在神戶山下町自辦培賢學塾,招收華僑子弟入學。1914年,三水杜貫之任同文學校校董,遂又聘功補為該校校長。1917年(民國六年),邑人聘功補為高要縣立中學校長之職(校址在寶月台),並於當年下半年回國就任。1921——1927年的六年間,功補先後退出縣中,再渡日本,復任同文學校校長。
1926年(民國十五年)在日本發生華僑抗拒國民黨神戶支部強令拆除五色旗,改掛青天白日旗的華僑搶旗事件,吳功補不屈服於國民黨,遂於次年辭去同文校長之職,自設戊辰學塾執教。此後1928年應聘於香港西南中學高中國文教員,1934年又應時任順德縣縣長陳國昶的邀請,出任順德政府顧問,1935年又與邑人陳國昶、覃元超等在廣利硯洲開辦“慶德農場”,種植糖蔗、經營糖業,1936年被聘任於高要縣修志局纂縣誌。
吳功補在日本時期,廣交宗教界人士,結交了很多佛教徒。他深知,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戰爭勢必發生,但如何避過這一災難,吳功補有一個天真的想法,就是把中日是“同文同種”的思想意識宣傳於日本國民,並千方百計以徐福墓的史實求證日本人的祖宗就是中國人,意在增進友情,不要打仗。當然這是徒勞的,一場侵略與反侵略的戰爭還是發生了,他留髮起誓“不打敗日本,決不剪髮”,但他在抗戰勝利的前一年(1944年)就仙逝了。所以他死時還是白髮披肩,終年74歲。
吳功補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精力都放在教育事業上,晚年從事農業經營,並主持過高要縣修志局的縣誌編纂工作。他一生正直廉潔,忠實孔孟學說,也是一個熱愛中華民族,熱愛祖國的一名晚清舉人。

個人作品

吳功補著有《草草廬》詩稿兩集,可惜均已失散,僅存部分手寫詩稿。現摘抄數首如下:
送梁啓超歸國二首
(一)
滄江寒雨送流年,愛國傷時日月遷。
北漠終歸蘇子節,東山況促謝公鞭。
九州有鐵龜翻鑒,四海何波鱷涌涎。
太息夢歸一萬里,媧皇神力比艱肩。
(二)
國事已同鴟毀室,人情多見燕巢堂。
凌霄士氣空黃鶴,頌漢夷歌杳白狼。
西北天傾誰鍊石,江河日下此催裝。
休將成敗攖胸臆,行道行言總上蒼。
與杜貫之散步江乾有感
車馬闌珊夜色明,珠江燈火涌潮聲。
燭流無地容清骨,今月惜人話古情。
偏是蛟龍愁失水,怪他狐兔狡憑城。
世途縱爾崎嶇甚,未許啾啾說不平。
送蘇曼殊法師歸國
昔聞送僧歸日本,今從日本送僧歸。
賓王才傑韜靈隱,玄奘慈宗溯永徽。
一缽生涯三不作,百年身世半知非。
此行登遍金剛頂,認取華峰水鶴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