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剛,是中國古代神話中居住在月亮上的仙人,他被天帝懲罰在月宮伐桂樹。仰望一輪明月,可見月亮中有些陰影,傳說那是吳剛在伐桂。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這株神桂不僅高大,而且能自己癒合斧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剛
- 外文名:Wu Gang, Wu Kang, Wu Zhi
- 國籍:中國
- 民族:華夏族
- 拼音:Wú Gāng
名稱出處,英文翻譯,相關傳說,傳說之一,傳說之二,傳說之三,傳說之四,影視版本,傳說起源,
名稱出處
(2)明無名氏《金雀記·玩燈》:“嫦娥真可想,伐木有~ 。”
(3)清趙翼《月中桂樹·壬午順天鄉試題得香字》詩:“蕊珠宮闕朗,攀折許~。”
英文翻譯
吳剛的通用英文翻譯是Wu Gang、Wu Kang和Wu Zhi。
相關傳說
傳說之一
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學仙過程中有過錯,因此天帝龍顏大怒,把他拘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並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因而後世的人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無止砍伐桂樹的形象。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天咫》。
傳說之二
吳剛又叫吳權,是西河人。炎帝之孫伯陵,趁吳剛離家三年學仙道,和吳剛的妻子私通,還生了三個兒子,吳剛一怒之下殺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陽神炎帝,把吳剛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作為對吳剛的懲罰。
吳剛的妻子緣婦由於內心負疚,便叫三個兒子,一個叫鼓、一個叫延、一個叫殳斨,飛往月亮,陪伴他們名義上的爸爸,度過那漫長無盡的清冷歲月。吳剛的三個兒子叫鼓的變成了蟾蜍,叫延的變成了玉兔,叫殳斨的變了叫“不詳”天癸。從此殳斨開始製作箭靶,鼓、延開始製造鍾、磬,制定作樂曲的章法。所以寂寞的廣寒宮時常仙樂飄飄。
後世,唐明皇漫遊月宮的時候把這些遊樂曲記錄下來,回到人間,創作了《霓裳曲》。傳說唐明皇漫遊月宮的時候,吳剛還接見了他呢!只不過當時他面容疲倦,而且他的斧頭已經生滿了黑銹,破舊的衣袖也因為沒有人縫補而破爛不堪罷了。
傳說之三
南天門的吳剛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因他經常與嫦娥相會,而疏於職守。玉皇大帝知道後,一氣之下,就罰吳剛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亮樹的大樹,如果吳剛不砍光這棵月亮樹,便不能重返南天門,亦不能與嫦娥相會。
吳剛砍啊,砍啊,從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將樹砍光,玉帝卻派烏鴉來到月亮樹旁,“唰”的一聲,把吳剛掛在樹上的上衣叼去了。吳剛馬上放下斧頭,去追烏鴉。衣服追回後,吳剛回到樹旁一看,只見被砍下的所有枝葉又生到樹上去了。從此,每當吳剛快要砍光大樹的時候,烏鴉就站在樹上哇哇大叫,吳剛只要停下斧頭,望它一眼,大樹便會重新長出枝葉。
這樣,年復一年,吳剛總是砍不光這棵月亮樹。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樹葉從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要是誰拾獲這片月亮樹的葉子,誰就能得到用不完的金銀珠寶。
傳說之四
吳剛伐桂釀天下第一美酒——桂花酒
吳剛每天伐樹不止,千萬年過去了,那棵神奇的桂樹依然如舊,生機勃勃,每臨中秋,馨香四溢。吳剛知道人間還沒有桂樹,就把桂樹的種子傳到人間。
古時候在杭州的兩項山下,住著一個賣山葡萄的寡婦。她為人豪爽善良,釀出的酒,味醇甘美,人們尊敬她,稱她仙酒娘子。一年冬天,冰封雪凍,清晨,仙酒娘子剛開大門,忽見門外躺著一個骨瘦如柴、衣不遮體的中年男子,看樣子是個乞丐。仙酒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還有點氣息,就慈心大發,也不管別人怎么議論她,把他背回家裡,先灌熱湯,又餵了半杯酒。
那漢子慢慢甦醒過來,激動地說:謝謝娘子救命之恩。我是癱瘓人,出去不是凍死,也得餓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幾天吧。
仙酒娘子為難了。因為常言道,寡婦門前事非多,像這樣的漢子住在家裡,別人會說閒話的。可是再想想,總不能看著他活活凍死、餓死啊!終於點頭答應,留他暫住。
果不出所料,關於仙酒娘子的閒話很快傳開,大家對她疏遠了,到酒店來買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
但仙酒娘子忍著痛苦,盡心盡力照顧那漢子。後來,人家都不來買酒,她實在無法維持,那漢子也就不辭而別,不知所往。
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處去找,在山坡遇到一位白髮老人,挑著一擔乾柴,吃力地走著。仙酒娘子正想去幫忙,那老人突然跌倒,乾柴散落滿地。老人閉著雙目,嘴唇顫動,微弱地喊著:水,水……荒山坡目哪兒來的水呢?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頓時,鮮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邊,老人忽然不見了。
一陣清風,天上飛來一個黃布袋,袋中貯滿許許多多小黃紙包,另有一張黃紙條,上面寫著:月宮賜桂子,獎賞善人家。福高桂樹碧,壽高滿樹花。採花釀桂酒,先送爹和媽。吳剛助善者,降災奸詐滑。
仙酒娘子這才明白,原來這癱漢和擔柴老人,都是吳剛變的。這事一傳開,遠近都來索要桂子。
善良的人把桂子種下,很快長出桂樹,開出桂花,滿院香甜,無限風光。那些心術不正的人,種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發芽,使他們感到難堪,從此洗心向善。
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動了月宮裡管理桂樹的吳剛大仙,才把桂子灑向人間,從此人間才有了桂花與桂花酒。
這便是中華遠古五帝時代吳剛第一位做成了天下第一美酒——桂花酒的事。
影視版本
【齊天大聖】(TVB出品)郭政鴻
【西遊記】(張紀中版)明朗
【春光燦爛之歡樂元帥】吳卓羲
傳說起源
- 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起源很早,而吳剛月宮伐桂的故事則大約起源於唐代,到唐末才頗為流行,並首次出現在了唐人的詩歌和筆記中。
- 唐宋文獻都說吳剛是西河人(今山西汾陽一帶),那么為什麼西河道士吳剛被罰砍桂樹呢?這可能與西河民俗有關。《水經注》轉錄了三國時期王肅的《喪服要記》中的一段話:“桂樹者,起於介子推。子推,晉之人也。文公有內難,出國之狄,子推隨其行,割肉以續軍糧。後文公復國,忽忘子推。子推奉唱而歌,文公始悟,當受爵祿。子推奔介山,抱木而燒死。國人葬之,恐其神魂霄於地,故作桂樹焉。”看來在西河郡一帶,民俗盛傳桂樹可以保護靈魂,所以,自然就需要有樵夫提供桂樹。西河地區向陽的地方古代是有桂樹的,而畢竟不多,所以伐桂可能成為一種職業。隋唐時期的西河道士吳質,大概說話隨便漏了天機,被師傅說成是到月亮上砍桂樹的段子,也許是對吳質的嘲諷,唐末詩人有“吳質謾言愁得病,當時猶不憑闌乾”的詩句可以說明。吳質呢卻因此得福,被後來人稱為吳剛,奉為月宮仙人。雖然有些寂寞,但畢竟實現了成仙的理想。
- 吳剛斫桂的用意是什麼呢?陸游的詩句“除卻君山湘水平,斫卻桂樹月更明。”可能道出了箇中原委,古人認為月亮中的陰影是桂樹。
- 唐人就演繹出唐明皇奔月和吳剛宮前伐桂可以讓明月更亮的神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