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公紀功碑亭

吳公紀功碑亭是中國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的一處碑亭。碑亭位於鎮海區梓蔭山西麓(鎮海中學內),目的為紀念中法戰爭中鎮守鎮海並向法艦開炮擊傷法軍將領孤拔的守備吳傑,建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即吳傑誕辰百周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公紀功碑亭
  • 地理位置:寧波梓蔭山西麓鎮海中學內
  • 建築年代:民國二十五年
  • 紀念人物:吳傑
  • 文保級別:全國級
基本信息,紀念人物,人物事跡,人物故居,地圖信息,

基本信息

亭為四柱歇山頂,中間立碑。碑文為湘潭人袁思亮撰寫,鎮海縣人俞佐庭書寫。1996年,吳公紀功碑亭隨其他鎮海口海防設施被納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海口海防遺址。

紀念人物

人物事跡

吳公名傑(1837—1910年),字吉人,安徽歙縣人。隨父金盛遷居浙江龍游縣謀生。父卒,吳傑13歲,家貧無以殮。富商姜氏見吳傑相貌忠厚,辦事誠實,便出資相助,幫其父安葬,並收留其在家。太平軍攻占龍游,姜氏多次以團勇與太平軍抗爭。為此,太平軍要誅姜氏一家,有一天,將其家團團包圍,眼看姜家遭滅門之災,吳傑是知恩圖報的人,為感恩姜氏養育之恩,握刀救其幼子突圍,經過三晝夜奔波,才衝出重圍,脫離虎口。後左宗棠在浙江圍剿太平軍,吳傑就投軍在左宗棠部下,攻戰太平軍於閩浙一帶,因作戰勇猛,有功加都司銜,署常山千總。左宗棠西征檄吳傑,吳傑因母病沒有同行。清光緒四年(1878),鎮海口設炮台,吳傑奉調任鎮海營炮台守備,管轄鎮海口南北招寶山、金雞山諸炮台。平日隊伍整肅,炮具整潔,演放靈活,統帶兵士,恩惠兼施,深得人心。
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爭起,法艦闖入中國沿海,由馬江犯浙江,鎮海口局勢緊張。浙江巡撫劉秉璋,親臨鎮海,調集諸將,察看地形,布防備戰。由提督歐陽利見統領,兵勇萬餘,扼險守御,南岸自金雞山起南至育王嶺駐兵六營由他親自指揮。北岸招寶山沿港一帶駐五營,由記名提督楊岐珍負責。招寶山、攔江泥灣港口各炮台由守備吳傑領統率。命同知杜冠英為海防營務處,寧紹道台薛福成為寧防營務處,寧波知府宗源瀚為營務處提調。
次年3月1日,法海軍中將孤拔率艦進犯鎮海口,被擊退。3日,法一裝甲艦闖入,轟擊招寶山炮台。吳傑督戰,親手開炮,中敵艦煙囪,再擊中其船桅,桅上橫木斷落,擊傷敵艦指揮官孤拔。守軍奮戰,再次擊退法艦,數日又擊退其第三次進犯。取得鎮海口之役勝利。吳傑擊退法艦,卻受到提督歐陽利見的斥責,責他“不奉命令擅自開火”,要以軍紀處罰;眾將紛紛為他求情,但無濟於事。光緒十二年(1886),劉秉璋任四川總督,調吳傑一起去四川。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開始,浙江巡撫廖壽豐向朝廷奏調,吳傑遂復領鎮海炮台三署總兵,一護浙江提督。吳傑妻為墮民,舊時社會最下層人,他從來沒有看不起髮妻,帶妻女舉家安居鎮海。吳傑在鎮海追殲海盜,保護商船漁舟,深受百姓歡迎,人稱“吳老大”。吳傑深愛鎮海這批土地,卒後葬鎮海東南某山,享年74歲。

人物故居

吳傑古居,在鎮海城關勝利路與人民路交叉口,清光緒年間建,宅分左右兩院各前後兩進,重檐硬山頂三間兩弄樓屋,古色古香,現保存完整,為鎮海口海防遺址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圖信息

地址:寧波市鎮海區招寶山旅遊風景區吳公紀功碑亭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