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先元(中原軍區供給部部長)

吳先元(中原軍區供給部部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吳先元(1898~1946),河南省新縣箭廠河鄉竹林村人。1927年2月參加了村農民協會,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先元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南省新縣箭廠河鄉竹林村
  • 出生日期:1898年
  • 逝世日期:1946年
  • 職業:革命者
  • 信仰:共產黨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村蘇維埃主席和合作社主任,紅二十五軍經理處總務科長、軍經理部主任,皖西道委經濟處主任,紅二十八軍經理部主任。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新四軍第四支隊供給部長,新四軍二師供給部長,第五師供給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供給部部長。1946年在中原突圍中犧牲。

人物生平

1927年2月,農民運動的火種從湖南農村傳到了大別山區,吳先元積極報名參加了村裡的農民協會,斗土豪、分田地,投入到如火如荼的農民運動之中。
這年11月13日,聲勢浩大的黃麻起義爆發了。吳先元參加了紫雲區農民自衛軍,擔任攻打黃安城北門的任務。只見他手持大刀,威風凜凜,一馬當先,隨突擊隊率先攻入北門,配合自衛隊主力,直搗縣衙門,生擒敵縣長賀守忠,攻占了警察局,把紅旗插上了古老的黃安城頭。黃麻起義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人民,震撼了敵人。12月5日夜,敵第十二軍的一個師突襲黃安縣城,起義軍與敵激戰拼殺,終因寡不敵眾,占領了僅僅21天的黃安城又重陷敵手,無數革命戰士和民眾慘遭殺戮。吳先元悲憤滿腔,被迫轉入秘密鬥爭。
吳先元雖然唯讀了兩年私塾,但由於他刻苦努力,能粗識文字,特別是會一手好算盤,參加革命後,組織上安排他當鄉鎮農民合作社會計、主任,192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吳先元任鄂豫皖根據地紫雲農民合作社經理。他緊緊依靠民眾,大力發展合作經濟,千方百計地從白區購買食鹽、西藥、布匹等根據地必需的緊缺物資,緩解了根據地供給困難的局面。在活躍根據地經濟的工作中,開始顯示了他當家理財的卓越才能。
1932年5月,吳先元由地方轉入部隊,正式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任紅二十五軍經理處總務科長。從此,他走上了軍旅“糧草官”的艱難生涯。7月,他任紅二十五軍七十五師經理處主任。10月,他又調任紅二十八軍經理處總務科長。
古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吳先元這個“糧草官”正處在要錢沒錢,要糧沒糧,白手起家非常困難的歲月,肩負的擔子就更重了。在此期間,敵人對鄂豫皖根據地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物資供應極端困難。“野菜是我糧,山林是我房,石板是我床……”就是當時生活的生動寫照。吳先元利用部隊在金家寨、大小馬店繳獲的白軍和民團的一些糧食和布匹,巧作安排,精打細算,一分錢掰成兩半花,想方設法解決部隊的吃飯和穿衣問題,有力地粉碎了敵人封鎖圍攻根據地,妄圖餓死、困死、凍死紅軍的罪惡陰謀。
1934年4月,紅二十五軍與紅二十八軍在商城豹子岩會師後,合編為紅二十五軍,吳先元任紅二十五軍經理部主任。11月,紅二十五軍奉中共中央的指示,離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長征北上。吳先元被留在根據地,任中共皖西道委經濟處主任。
紅二十五軍戰略轉換後,國民黨反動派集中了17萬兵力對鄂豫皖根據地進行殘酷地“清剿”。敵人的血腥屠殺,加之疫病流行,使得邊區經濟更為蕭條,物資奇缺,軍民的生活更加困難。但是,根據地的軍民並沒有被敵人的氣勢洶洶所嚇倒,沒有被重重的困難所屈服。11月中下旬,在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書記高敬亭的領導下,在立煌縣(今金寨縣)沙河店整編部隊,成立了紅二一八團(團長羅成雲,政委熊大海,全團約700人),繼續堅持鄂豫皖邊的鬥爭。此時,大別山區已進入嚴冬,目睹指戰員的破衣爛衫,吃不上飯,穿不上衣,看著一些手腳被凍壞甚至致殘的戰士,吳先元不由得陣陣心酸,痛如刀割。他感到當務之急就是為部隊籌集過冬棉衣。但當時紅軍在敵人的重重包圍之中,哪有布匹和棉花啊。為弄到一點糧食、一寸布,都需要冒著生命危險,甚至用血的代價通過重重封鎖線,潛入白區,取之於敵。1934年底,部隊在立煌縣九棵松打糧,從地主豪紳家裡繳獲了不少布匹。吳先元如獲珍寶,組織被服廠的同志,精打細算,用有限的布匹為部隊連夜趕做冬服,或縫製襯衣,或改單衣為袷衣,或改袷衣為棉衣,陸續將冬服發到指戰員手中,解決了部隊過冬的難題。
1935年3月24日,紅軍駐熊家河孤山的後勤機關被敵人突然包圍,後方機關的同志大部遇害,吳先元也被俘。狡猾的敵人知道他是經理部主任後,便逼他帶路,上山找錢,找物,找武器彈藥。吳先元沉著鎮靜,將計就計,將敵人帶到一個山頂上,謊說槍枝彈藥就埋在那裡,敵人信以為真,到處尋找。他趁敵不備,一骨碌滾到山腳下,鑽進了深山密林,藏了整整八晝夜。渴了,喝幾口泉水;餓了,采幾個野果充飢;夜間用枯樹葉禦寒。他歷盡艱辛,忍著遍身摔傷的疼痛,終於擺脫了敵人,找到了部隊。
1935年2月3日,高敬亭在太湖縣涼亭坳召開會議,決定將紅二一八團與鄂東北獨立團合編,再次組建紅二十八軍。紅二十八軍下轄第八十二師和手槍團。同年4月上旬,吳先元被任命為紅八十二師經理部(後勤部)主任。在敵人的頻繁“清剿”下,皖西北的醫院等後方機關成了敵人破壞的重點,難以繼續存在。為了免遭敵人的破壞,他將後方機關化整為零,分散到主力紅軍和便衣隊中去,既保存了後勤工作骨幹,又保障了部隊的供給。
在艱苦的鄂豫皖三年游擊戰爭中,吳先元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領導後勤機關、便衣隊和人民民眾,開源節流,克服重重困難,為紅二十八軍、道委機關、後方醫院提供了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為了保障供給,他經常找地方黨組織聯繫,收集情報,籌集糧款。他常常採取偽裝偷營等方法,摧毀敵炮樓,為便衣隊清掃障礙,為受難民眾解圍。他還經常親自帶領便衣隊,挑著各種物資,時而出現在敵人眼皮底下,而不被敵人所發覺;偶爾被敵人包圍,也能巧妙甩掉敵人,摸著小路轉移到安全地區。他鬥爭方法靈活,儘量避免同敵正規軍作戰,集中優勢兵力打擊地方反動武裝,並將收復的土地和繳獲的浮財分給當地窮人和有困難的紅軍家屬,因此他在民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眾口皆碑,誇他是難不倒的“糧草官”。
1938年2月,高敬亭領導的紅二十八軍和周駿鳴領導的鄂豫邊紅軍游擊隊,奉命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高敬亭任司令員,林維先任參謀長,蕭望東任政治部主任,吳先元任經理主任。部隊改編後,儘管國民黨政府每月發給四支隊兩萬元的軍費,但還是滿足不了部隊作戰的需要,戰士生活仍很困難。為了保障供給,堅持抗戰,他費盡心血巧理糧財。平日,他放手發動民眾,大力發展生產,還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部隊每到一地,一方面捉拿漢奸和不法地主,沒收他們的財產,用以補充自己;一方面請當地開明地主、名流士紳座談,向他們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講述抗日救國救民的道理,使一些開明地主和名流紳士紛紛向四支隊捐糧、捐物、捐錢,支援四支隊東進抗日。同時,他積極創辦和擴建醫院、兵工廠、被服廠,使四支隊能自力更生,隨時應付各種突變情況,獨立自主地進行抗戰。抗戰初期,他主持組建的被服廠,由開始的幾個人很快擴大到四個班,擁有四部縫紉機,為抗日將士趕製了一批又一批軍服。
1939年7月1日,新四軍第五支隊在安徽省定遠縣藕塘附近的安子集成立,羅炳輝任司令員,郭述申任政治委員,周駿鳴任副司令員,趙啟民任參謀長,方毅任政治部主任,吳先元任軍需處處長。
1941年皖南事變後,新四軍軍部在蘇北鹽城重建,淮南部隊改編為二師,吳先元任二師供給部部長。1943年2月,他改任供給部政治委員。在此期間,日、偽在軍事上不斷進攻抗日根據地,在經濟上也對根據地實行更加殘酷的嚴密封鎖。為了堅持長期抗戰,減輕根據地人民的負擔,克服財政和經濟困難,吳先元發動根據地軍民利用戰鬥間隙,開展了大生產運動。在全師指戰員的辛勤勞動下,使千年的荒山變成了良田,麥浪翻滾,稻米飄香,生產了大量糧食、蔬菜,改善了部隊生活,度過了暫時的難關,粉碎了敵人的經濟封鎖。
1945年1月,吳先元調任新四軍第五師兼鄂豫皖湘贛軍區供給部部長。積極組織部隊和民眾大力開展生產自救,開荒種地,多種經營,發展經濟,為五師提供了充足的物資保障。
1946年6月,國民黨糾集22萬軍隊包圍進攻中原解放區,妄圖消滅中原軍區部隊,情況十分危急。為了保存實力,爭取主動,根據黨中央“立即突圍,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顧慮,生存第一,勝利第一”的指示,中原野戰軍主動進行戰略轉移,分兩路向西突圍,經無數次拼殺,於7月底勝利突破敵人的層層包圍。
突圍後,其中一路部隊進至陝西省鎮安縣境內,敵人尾隨緊追,並出動飛機襲擾。部隊日夜轉戰,加之痢疾流行,少數同志因年老體弱和疾病纏身,再也無力跟隨主力急進。上級批准吳先元、張成台、李其祥、羅久斌、閔漢清等五位體弱患病的同志暫時離開部隊,換上便衣,化裝赴延安。在引軍至陝西鎮安縣境內時,他們造匪徒殺害。
吳先元等五位烈士遇害後的當夜,有幾名貧苦的村民冒著生命危險,把他們的遺體悄悄掩埋,在沒有弄清他們真實姓名之前,親切地稱頌他們是“新四軍五英雄”。
1954年清明節,當地政府和民眾對吳先元等五位烈士遺體進行了正骨,並重新安葬在文家鄉東南黃土梁的松林之中。
為紀念吳先元等五烈士的英雄業績,1982年清明節,陝西省鎮安縣人民政府又為吳先元等五烈士樹立了紀念碑,碑文寫道:“1946年,人民解放軍吳先元等五位同志,奉命北上延安,輾轉途經此地,被國民黨地方武裝殺害。五烈士威武不屈,大義凜然,為革命甘灑熱血,為人民英勇就義。”吳先元等烈士的英名將與中華山河共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