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修富,肉連響傳承人。2008年6月,國務院正式將肉連響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由文化部頒發證書,至此,由理髮師吳修富獨創的民間藝術肉連響正式被列入國家級保護名錄正冊,沾滿泥土氣息的草根藝術登上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雅之堂,吳老先生在耄耋之年迎來了他人生的最高榮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修富
- 外文名:Wu Xiufu
- 國籍:中國
- 性別:男
人物生活
清晨7點多,吳老先生手提鳥籠,剛從外面遛鳥回來。他著一襲白色休閒裝,滿頭銀髮,慈眉善目,腰背硬朗,步履輕盈,頗具一代大師風采。見到幾個不速之客,立刻笑眯了雙眼。我們跟隨他七彎八拐上了三樓,進入老人的臥室。臥室大約10平方米,顯得有些零亂——這實際上是個儲藏室兼臥室,門邊是老人的床鋪,掛著蚊帳,床鋪上的毛毯上雜亂地放著扇子、手機、計時器以及登載有老人事跡的《恩施日報》、州政府授予他民間藝術大師的證書。床邊有一台小電扇,床對面有一台電視———老人習慣躺在床上看電視。室內還放有一些生活用品和食品,還有老人家演出節目時用的一些小鑼鼓傢伙、肉連響藝術表演隊的彩旗等。“這就是我的窩!”老人家詼諧地說。聽說就是在這方寸之地,還有外國朋友到訪過。隔壁是他老伴的臥室。老兩口育有三男三女,現在,兒孫輩加起來有19個,大家庭其樂融融。
老人把鳥籠掛在臨街的窗戶上,拿出一隻小哨子逗鳥。老人告訴我們,清晨外出遛鳥是他每天的必修課,上午還會和一些老哥們打打麻將。更多的時間,他會躺在床上看電視。他風趣地說,他只看一套節目,就是中央電視台的體育頻道。他尤其喜歡看籃球比賽,大賽一場不落下。隨行的朋友告訴我,老人家年輕時就特別喜歡打籃球,技術還不賴。他64歲時在恩施城參加過一場比賽,在罰球線一口氣投進“死球”104個,令在場人目瞪口呆。但吳老先生更拿手的是做籃球裁判。在利川城,叫得出吳老先生大名的人不多,但說起“吳裁判”幾乎無人不曉。吳老先生的正式身份是原利川縣服務公司的理髮員,業餘愛好就是做籃球裁判。“前兩年,利川市一中還請我去做過籃球裁判呢!”吳老先生有些驕傲地說。
也許正是因為對體育的愛好,孕育了吳老先生獨創肉連響的靈性。他跳肉連響沒拜過師,年輕時看見俗稱“泥神道”的叫花子在街上乞討時赤身糊滿泥巴把肉身拍得啪啪響,節奏特彆強,由此受到啟發。開始是模仿,後來就有意識地提煉、歸納、借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加上一些文藝專家指點、扶持,經過數十年千錘百鍊,終於使這門帶有泥巴味的藝術結成正果。
肉連響正式露臉也得益於體育賽事。那是1986年,湖北省首屆民運會在恩施舉行。在觀看了其他表演後,吳老先生跑到大會組委會要求表演肉連響。本來只是想湊湊熱鬧,沒想到贏得了滿堂彩,獲得表演項目大獎。21年後的2007年12月,由吳老先生率隊表演的肉連響在全國民運會開幕式上亮相,獲得金獎。還有一種未經證實的說法,肉連響曾經被作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表演的預選項目。
對體育的鐘愛催生了肉連響,而成名後的肉連響不再是吳老先生的獨舞,幾乎成了歷屆我省民運會的保留表演節目,它不僅被體育家看好,也頗合音樂家、舞蹈家的胃口,其舞蹈元素在被音樂家、舞蹈家融進《清江廣場舞》後,幾乎成了土(家)苗兒女必跳的健身舞,火遍全州城鄉。
一邊聊天,老人家一邊去隔壁的小餐廳用早餐。老人家在“吃”上不太講究,重點在“喝”。據老人家介紹,他每餐都要喝包穀酒,每天一斤,82歲的他現在仍是如此。“我這輩子大概喝了兩萬多斤酒。”老人家的語氣中透著一股豪氣。和別人的喝法略有不同的是,他把包穀酒買回來後,還要加點蜂蜜煎熬一下,喝起來更有味。我們問他是不是喝了酒跳肉連響更有勁,老人家一笑:“借著酒勁,可以放膽跳!”幾杯酒也拉開了老人家的話匣子,不經意間就談到帶徒弟上來。吳老先生說自己還收過一些老外學跳肉連響,他第一次收老外做徒弟是在1988年。那時,有一批比利時洞專家來利川考察騰龍洞。在利川市政府舉辦的聯歡晚會上,吳老先生率10多個人表演了肉連響,粗獷豪放的表演令比利時朋友驚嘆連連。一個叫吉姆納德的比利時朋友跑到後台,要吳老先生教他。語言不通,舞蹈卻令這對異國師徒找到了共同語言。經過手把手地教,吉姆納德很快學會了一些基本動作。師徒倆旋即登台表演,台下一陣轟動!把晚會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吉姆納德在利川停留的最後幾天時間裡,兩人你來我往,切磋肉連響技藝,分別時還互贈禮品。
那以後,肉連響受到更多國際友人的關注。這幾年,分別有加拿大攝影師、美國電影導演來利川欣賞、拍攝肉連響。吳修富家的好幾個房間都掛有他與這些外國朋友的合影。而讓肉連響名揚海內外的,主要是一些高端媒體,如《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香港鳳凰衛視等。恩施州的民間藝術受到眾多高端媒體的青睞,肉連響當推第一。
吳老先生還告訴我們,原先最令他擔憂的是肉連響後繼乏人,現在他不再擔憂了,他有一個很出色的徒弟叫劉守紅,今年22歲,獲得過國家級武術教練證書,已經4次進央視跳肉連響。劉守紅建立了利川市肉連響民族文化傳藝館,有100多名學生學跳肉連響,最小的才7歲,前兩年已經出山參加過正式演出。吳老先生說,自己年齡大了不再適合登台表演,但有時還可以去傳藝館“指手畫腳”。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個傳藝館一定不會讓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