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雕御題劉海戲蟾圖筆筒,清,吳之璠制,高14.5cm,筒徑11.4cm。清宮舊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雕御題劉海戲蟾圖筆筒
- 年代:清代
- 高度:14.5cm
- 筒徑:11.4cm
- 材料:竹
- 收藏:故宮博物院
- 作者:吳之璠
詳細簡介,作者簡介,
詳細簡介
筆筒圓體,三矮足。以去地浮雕法刻畫劉海於兩株松樹旁信步緩行,一手搦錢串並擔負長帚,帚上伏三足金蟾,一手持葫蘆。劉海敞衣袒腹,圍豹皮裙,回首與蟾蜍對視,咧嘴而笑,憨態可掬。雕刻技法之粗獷處,如衣褶、松枝、帚梢等,大開大闔,線條峻急有力;而精細處如髮絲、松鱗等,特別是以黑漆點人物雙乳則極為寫實。年長日久,人物部分的色澤與去地的背景色之間對比越發強烈,是有意為之的成功處理。筒身有填綠色陰文行書款識:“吳之璠制”及隸書御題詩句:
一帚掃清三界塵,戲蟾猶自不離身。
還金篇與伊誰論,仿佛其人道姓甄。
並“乾隆壬寅御題”與“古稀天子”、“猶日孜孜”2印。乾隆壬寅即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作者簡介
吳之璠(活動於清康熙年間) 清代書畫家、竹刻家,為朱三松之後嘉定竹雕第一高手。字魯珍,號東海道人。初居上海嘉定南翔,後遷徙天津。工繪人物、花鳥,行草書秀媚遒勁,竹刻尤稱名手,所作“薄地陽文”淺浮雕最為工致。邑中作品流傳絕少,生平事跡鮮為人知。他的創作活動,在康熙年間。直到乾隆四十年(1775),清高宗於內府看到他的筆筒作品,見刻有“槎溪吳魯珍”名款,詢問魯珍何人,侍臣據陸廷燦《南村隨筆》記載入奏,從此名聲大噪。 他承襲嘉定三朱的高浮雕傳統,研創出一種稍高出地子的淺浮雕技法,金元鈺稱之為“薄地陽文”。吳之璠運用竹材特性,以微凸的淺浮雕技法雕出紋飾主題,留出大片空白另刻詩文以作襯托。傳世的《二喬並讀圖》筆筒(藏上海博物館),畫面描寫三國時代東吳喬玄的兩個女兒——大喬小喬詠賞曹植《銅雀台賦》的情景,作者採用高浮雕技法,人物神態栩栩如生,衣褶流暢,道具陳設有序,鏤刻精緻。筆筒另一面刻七絕一首:“雀台賦好重江東,車載才人拜下風。更有金閨雙俊眼,齊稱子建是英雄。”所刻詩文,能體現書法的筆力和氣勢,刀工精絕。其女婿朱文友(又作右),字筠齋,得婦翁指授,能傳其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