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吳之器
- 字號:字賜如
號神岳 - 出生地:浙江義烏
- 出生時間:1596
- 去世時間:1686
人物生平,主要著作,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吳之器,明末藏書家,字賜如,號神岳,婺州(今浙江義烏)人。明代刑部尚書吳百朋曾孫。吳百朋(1519~1578),字惟錫,號堯山。酷愛書籍,在各地做官時,大力蒐集書籍,回鄉後建造“抱瓮園”藏書樓。祖父吳大纘、父親吳存中(字致之)亦嗜書如命,不斷購書。經三代人經營,藏書樓已有十餘楹。他8歲通讀《史記》,從中汲取精神營養,這對他一生都有很大的影響。11歲參加童子試,喜獲第一名。18歲考諸生。27歲時因成績優異,縣學給予“食餼”。34歲恩補曾祖父吳百朋蔭,選送進國子監深造。崇禎十五年(1642)舉人,改藏書樓“抱瓮園”為“明月齋”,有藏書數萬卷。坐臥其間,日誦百頁。曾抱負“生不為宰相,則為諫官。”明末農民起義四起,明朝大廈將傾,遂放棄仕途在家專心攻讀,曾赴兩京遊學,陳述軍國大計,無人採納,大失所望。歸家自嘲說:“不學之謂貧,無成之謂賤,有所不為之謂恥,有所不取之謂廉,吾何求乎?”於是潛心著述,編成《婺書》8卷。是書《四庫全書總目》未錄,《明史·藝文志》亦不載。著《明月齋稿》、《婺書別錄》等10餘種。
明朝末年,社會動盪,外族入侵,國家正處在內憂外患的多事之秋。吳之器雖胸懷大志,但卻報國無門,徒生悲嘆。清兵人關踐祚中原後,吳之器曾任金華、衢州、嚴州三府巡道,不久辭職歸田。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初春,吳之器與世長辭,享年91歲。
主要著作
其著有《婺書》、《婺書別錄》、《明月齋稿》;將《詩經春秋》、《測史榷古今句》、《圖雜錄》、《官方宮鐘》、《秋窗雜抄》、《物記》、《禮蕞閣鑒香革》編成《露香采香雜題》、《後屐譜》、《石困八鈔》、《藝苑指歸》四種。《古今詩》系64家古詩、廣雅、樂府、翼南唐詩、細填辭家錄;《明月齋後刻稿》為《秋聲離茨橘服登苹綺雲大樽溪南》、《經鋤尊拙聽雪白醉古今》、《宮意閨意春問》三賦。
人物評價
一臣不事二主。封建傳統觀念根深蒂固,易弦更張何其難!吳之器的內心十分苦悶彷徨,這種心態在他悼念抗清殉節名臣張國維(浙江東陽人)《止庵殉節賦浩然吟》)可見端倪:一決何慚簡竹青,浩然霜色上秋冥。倥傯許國無虛語,慷慨酬恩有獨醒。河嶽生來原間氣,乾坤異後識貢靈。自冷我輩皆巾幗,不用為公涕淚零。
一蓑風雨任平生。回到鄉間,吳之器煩囂的心境反而澄靜多了。他曾自我寬慰道:“不學之謂貧,無成之謂賤,有所不為之謂恥,有所不取之謂廉,吾何求乎?”於是閉門著述,從中尋求一種新的精神寄託。
儘管吳之器遠離了官場是非地,潛心學問,致力於著書立說,但他始終拿得起,卻放不下,眾人皆醉我獨醒,其內心的煎熬和苦痛,讓他刻骨銘心,不可自拔。為了逃避清廷文字獄的迫害,他謹小慎微,欲說還休,只道天涼好個秋!
他儘管在官場上窮困潦倒、命途多舛,但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面卻“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後人沒有理由否認他因禍得福,這種易位後的亮點足以讓他揚名於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