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雞頭米

吳中雞頭米

吳中雞頭米,江蘇省蘇州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蘇州吳中地處長江下游,太湖之濱,區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河盪密布,太湖、吳淞江流域及澄湖水質優良,非常適合水生蔬菜的種植,特別有利是芡實的生長發育,孕育了吳中雞頭米的獨特品質。吳中雞頭米籽粒渾圓飽滿,顏色米黃,鮮品清香淡雅。煮後香氣濃郁,入口軟糯,嚼後回甜。

2017年9月1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吳中雞頭米”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中雞頭米
  • 產地名稱:江蘇省蘇州市
  • 產品特點:顏色米黃,清香淡雅,香氣濃郁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2017年第2578號公告
  • 實施時間:2017年9月1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吳中雞頭米籽粒渾圓飽滿,顏色米黃,鮮品清香淡雅。肉質細膩粘糯,甜潤爽口,回味悠長。
吳中雞頭米
煮後香氣濃郁,入口軟糯,略有彈性,味香,嚼後回甜。
吳中雞頭米是太湖地區蘇州特有的水生珍惜作物,每100克吳中雞頭米含直鏈澱粉大於19克,蛋白質大於4.2克。
雞頭米不僅美味,而且營養豐富,中醫認為其曬乾後可以入藥,具有健脾補腎,補中益氣的功效。

產地環境

區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於於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溫15.7℃,一月均溫2.5℃,7月均溫28℃全年日照時數平均為2152小時,素有“魚米之鄉”美譽。在“吳中雞頭米”生長期間,雨量充沛,氣溫較高,有利於吳中雞頭米特色的形成和保持。
吳中雞頭米種植區域內河港交錯,河盪密布,太湖、吳淞江流域及澄湖水質優良,非常適合水生蔬菜的種植,特別有利是芡實的生長發育,孕育了吳中雞頭米的獨特品質。
吳中雞頭米
蘇州吳中地處長江下游,太湖之濱。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湖河眾多,圩盪遍布,土壤肥沃,不僅是全國著名的“魚米之鄉”,還是水生蔬菜的集中產區。被人們俗稱為“水八仙之鄉”。吳中雞頭米種植主要區域由於地勢偏低、湖田多,特定的自然條件賦予了種植水生蔬菜的優勢,土壤特點為土層深厚、肥沃而較粘重,非常適宜雞頭米的生長。

歷史淵源

蘇州葑門外,自古盛產塘藕、雞頭米、茭白、水芹、荸薺、茨菰等“水八仙”。雞頭米學名芡實,算得上是“水八仙”里首屈一指的貴族。
宋代文人吳自牧在《夢粱錄》卷十八中有這樣的記載:“雞頭,古名‘芡’又名‘雞壅’。”同時又講到臨安購買芡實的都是貴族官僚,可見其在當時是名副其實的奢侈品。所謂“雞頭亦有數品,若揀銀皮子嫩者為佳,市中叫賣聲不絕,中貴戚里,多以金盒絡繹買入禁中,如宅舍市井欲市者,以小新荷葉包裹,摻入麝香,用紅小索系之。”在宋代雞頭米進入宮廷還要以金盒裝納,可見其身價的確非同一般。
雞頭米自古是蘇州地區的特色經濟作物,但以葑門外出產的質量最上乘也最有名。清初詩人沈朝初在《憶江南·詠雞頭》中寫道:“蘇州好,葑水種雞頭,瑩潤每疑珠十斛,柔香偏愛乳盈甌,細剝小庭幽。”城灣村世世代代靠種植塘藕、雞頭米、茭白、水芹、荸薺、茨菰為生。
1993年,葑門一帶已經沒有水田,沈朝初就想辦法去吳江、常熟等地租水田耕種。雞頭米經濟價值高且市場銷路好,於是在租來的水田中全部種植雞頭米。
2005年,蘇州市吳中區江灣村因緊鄰吳淞江,率先成立現代農業水生蔬菜基地,雞頭米的種植開始向規模化、高效化轉變,成了市場上供不應求的搶手貨。
2016年,吳中區甪直鎮澄湖現代科技生態農業示範園正式開園,以水八仙中最為知名的芡實(雞頭米)更是受到人們的歡迎。

生產情況

2011年,甪直鎮車坊片區種植“雞頭米”面積已達2850畝,畝產新鮮雞頭米100斤左右,每畝收益可達6500元左右。
吳中雞頭米
2016年,甪直鎮澄湖農業園雞頭米種植面積達5000多畝,每畝能生產120斤到130斤,預計每斤的價格為80元到110元。
2017年,雞頭米種植面積約1200畝,雞頭苞產量為每畝1200斤左右,剝成淨雞頭米約每畝100到120斤,和2016年基本一致。雞頭米種植保護總面積約1萬畝,年總產量600噸,總產值1.5億元。

產品榮譽

2017年9月1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吳中雞頭米”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吳中雞頭米是吳中水八仙典型代表,主要分布於吳中區所屬的澄湖農業園、江灣村、長巨村、湖浜村、前港村、三馬村、澄墩村、瑤盛村等地區,在吳中其他區域也有種植,其中澄湖水八仙行業協會占總種植面積的50%。分布範圍東經119°55´-120°54´,北緯30°56´-31°21´的範圍內,總面積約745平方公里。

質量技術要求

1.環境要求
選擇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含有機質達 1.5%以上,土壤pH值為 5.6- 7.5,含鹽量 0.2%以下,熟土(淤泥)層 20厘米以上的水田,田塊的保水力強。
吳中雞頭米
2.品種選擇
“吳中雞頭米”系指“蘇芡”傳統地方品種“紫花蘇芡”和“白花蘇芡”以及以其為材料通過雜交、輻照、遠緣雜交等途徑育成的具有“蘇芡”特徵、特性的各類新品種。
3.栽培技術
栽培季節,雞頭米應在無霜期生長,一般於4月中旬播種育苗,經分苗假植,於6月中旬定植大田, 8月中旬-10月上旬採收。
育苗,播種前準備好苗床,清除青苔、浮萍,耕翻、平整,灌入(3-5)厘米淺水,待水澄清後播種。
播種,將種子接近水面輕輕撒入苗床,防止種子陷沒泥中影響出苗,每平方米約播200粒。播後保持(5-10)厘米的水位。每666.7平方米栽培大田需播種子(0.75-1.0千克)。
吳中雞頭米
4.定植
芡實宜選壤土、粘壤土種植,不選用污泥深及腐殖質含量多的池塘、藕田。芡實宜與其它水生蔬菜、旱生蔬菜或糧田、油菜田輪作;
5.水層管理
整個生長期應保持一定水層。定植初期儘量保持大田淺水層(10-20)厘米,以後隨植株生長,水位逐漸增加至(40-60)厘米,生長盛期不宜超過60厘米。
6.採收
時間及方法,“吳中雞頭米”定植60-70天后,於8月中下旬開始分批採收,至10月中旬結束。一般可採收10-12次,採收果實15-17隻,據觀察,在芡實採收旺季,從開花至採收,“大旦”需20天,“剝胚”需25天,“老粒”需30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