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苞草

含苞草

含苞草,為龍膽目夾竹桃科植物,分布於產黑龍江和吉林的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生於淤泥地、湮沒地、淺灘或河岸。蘇聯遠東地區亦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含苞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菊亞綱
  • :龍膽目
  • :夾竹桃科
  • 亞科:管狀花亞科
  • :旋覆花族
  • 亞族:含苞草亞族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種提示,本屬,亞族,本族,亞科,本科,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無毛;根細弱。莖直立,有條紋,高6—30厘米,徑約1—2毫米,上部有花序枝,但在發育旺盛的植株常扭曲,並從基部起有多數分枝和花序枝;分枝二歧狀,有時四歧狀,弧曲或開展,在枝腋有2—4個密集稀單生的頭狀花序,節間長,下部在花期凋落。葉互生,在花序枝的上端常近對生或近輪生,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25毫米,寬2—4毫米,上端稍鈍,常有小尖頭,邊緣有1-3個疏齒,有時全緣,下部漸狹成柄狀,質薄,中脈細,在下面稍高起,在花序枝端的葉狹長。頭狀花序球形,無柄,淡黃色,徑3—5毫米。總苞長約3毫米,半球狀;總苞片2層,卵圓形,倒卵圓形,菱形或披針形,膜質,無毛,頂端尖,邊緣透明,有細齒。小花極多數,邊緣多層雌性,中央6—20個兩性;雌花花冠長2毫米,舌狀,有3個細小的裂片,花柱與花約等長,兩性花冠管形,上部鐘形,有4個卵圓披針形的裂片:花葯長圓線形,花絲與花冠約等長。雌花的子房附有宿存合著的托片,托片近披針形,約與花冠等長。瘦果長圓柱形,長約1毫米,在邊緣的瘦果稍彎曲,在中央的直立,有疏散的腺毛,上端和基部都有較長的毛。花期7—8月。
含苞草含苞草

生長環境

生長於淤泥地、湮沒地、淺灘或河岸。

分布範圍

分布於產黑龍江和吉林的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蘇聯遠東地區亦有分布。

本種提示

根據原始記載,此植物高僅數厘米至十餘厘米,分枝也較少。黑龍江的標本(哈爾濱水甸子旁濕地)是發育旺盛的植株,高達30厘米,主莖短,從下部起並在上部有重複的長分枝。花青黃色,花序為在枝端密集的葉所圍繞,形似火絨草屬的苞葉群。

本屬

Maxim·,inMem.Ac.Sc.St.Petersb.9:15l,t.8,f.1;Benth.EtHook.F·,Gen.P1.2:296.1873—76;O.Hoffm·,inetPrantl.Engl.Pflanzenf.IV,5:1801877.一年生草本。無毛。莖細弱,有二歧式短花序枝,下部葉在花期凋落。葉互生,有齒或全緣,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頭狀花序小,無柄,2—4個密集於枝腋成團球狀,為對生和輪生的苞葉所環繞,各有多數異形小花,盤狀,外圍有多層雌花,中央有少數兩性花,都結果實。總苞半球狀,約與小花等長;總苞片約二層,卵圓形、棱形、至披針形,膜質,邊緣透明,有細齒,上端尖。花托平,外圍在雌花之間有托片;托片下部與子房合著,上部分離,褶疊,膜質,約與花冠等長;中央在兩性花之間無托片。雌花花冠細,絲狀,有具3齒的舌片,有一齒較長;花柱2裂,分枝線形,頂端鈍或稍尖,有乳頭狀毛;兩性花花冠管狀,上部短鐘狀,有4裂片,雄蕊4;花葯上端鈍,無附片;花柱分枝較粗短、頂端鈍。瘦果圓柱形,有柄,上端有花冠宿存,被有開展的、頂端兩叉而內卷的疏腺毛,上端的毛較長且直立如冠毛狀。僅一種。外形似春黃菊族中的石胡荽屬Centipeda。此屬曾為前人列入向日葵族的一個亞族Melampodineae。花的構造指明此屬應列於本族的絮菊亞族Filag·ineae附近,但從雌花的瘦果與托片合著、植物全體無毛等特徵來說,與絮菊亞族的各屬有顯著的區別。

亞族

Smolj·,Kom·,inF1.URSS.25:297.1959.——Subtrib.FilagininaeO.Hoffm.InEngl.EtPrantl.Pflanzenf.IV,5:179,1889——1894·p·p·頭狀花序有異形的小花,盤狀,密集成團傘狀;雌花的外側有與子房合著的托片,兩性花的外側無托片;總苞片膜質透明;雌花花冠細絲狀;兩性花的花柱分枝粗短,頂端鈍;無冠毛。分布於亞洲東北部。

本族

Cass.InBull.Soe.Philom.Paris190.1812,173,1815,etDiet.Sc.Nat.20:374.1821,23:559,1822,49:223,1827,60:579.1830;O.Hoffm·,Pflzfam.4.5:172.1889——1894.——Trib.AsteroideaeLess·,Synops.Comp·161.1832·p·p.Trib.SenecionideaeLess·,1.C.218.1832~-Trib.InuloideaeBenth.EtHook.F.Gen.P1.2:180.1873.——Trib.Aster~esBaill·,Hist.DesPlantes8:71.1882.草本,亞灌木或灌木。葉通常互生,全緣或有鋸齒。頭狀花序有異形小花,輻射狀或常盤狀,邊緣的小花雌性,結果實,稀無性,中心的小花兩性,結果實或不育(常稱雄花),或頭狀花序僅有同形小花,小花全部兩性或單性,或雌雄異株。總苞片通常多層,覆瓦狀排列或近等長,草質,乾膜質或革質,稀1層。花托無托片或有托片。雌花花冠舌狀,有頂端3齒裂的舌片,或細管狀或絲狀而較短於花柱;兩性花花冠下部管狀,上部(檐部)鐘狀或漏斗狀,有4—5裂片。花葯上端有附片,基部箭形,有具絲狀或線狀、全緣或撕裂的尾部,或有時具小尖頭狀的耳部。兩性花的花柱分枝狹長,上部常較寬,略扁,上端圓形或截形,有孚L頭狀突起或筆頭狀毛,無附器,或不育花的花柱不分枝。瘦果小。冠毛通常毛狀,少有膜片狀,或無冠毛。本族分9個亞族,中國有5個亞族,即以非洲熱帶為分布中心的闊苞菊亞族Subtrib.Plucheinae,以地中海地區為分布中心的絮菊亞族Subtrib.Filaginae,旋覆花亞族Subtrib.Inulinae,牛眼菊亞族Subtrib.Buphtalminae及分布最廣的鼠麴草亞族Subtrib.Gnaphalinae。此外最近從絮菊亞族又分出含苞草亞族Subtrib。Symphyllocarpinae,本族通常認為有二元的起源,即鼠麴草、絮菊、闊苞菊和它們附近各亞族有共同的起源,旋覆花、牛眼菊和它們附近各亞族有共同起源。不同起源的亞族在總苞和小花(特別是雌花)的特徵上有顯著的差別。鼠麴草亞族曾經有人(J.Small)認為是最原始的亞族,它與旋覆花亞族分別從千里光族Sene·cioneae起源,它的出現時期且較早(始新世)。但有人認為本族從菜薊族Cynare·ae起源。本族我國原產者24個屬,其中較大的是艾納香屬Blumea、香青屬Anapha-—lis、火絨草屬Leontopodium;在中國馴化或栽培者3個屬,其中原產非洲南部和大洋洲的花笄屬HelipterumDC.和原產大洋洲的貝細工屬AmmobiumR.Br.;A.AlarumR.Br.僅有栽培的觀賞植物。此二屬在本志中不詳述。本族中一些屬如艾納香屬、旋覆花屬、蚤草屬、天名精屬等,其中有藥用植物或芳香植物。

亞科

Kitam.inMem.Coll.SC.KyotoImp·Univ.Ser.B.12:5.1937.——Tubulifl0raeDC.,Prodr.5:8.1836;Endlicher,Gen.P1.356.1838;O.Hoffm.InEngl.U.Prantl.,Pflanzenfam.IV.5:118.1894.頭狀花序全部為同形兩性的管狀花,或有異形的小花,中央花非舌狀;植物無乳汁。

本科

草本、亞灌木或灌木,稀為喬木。有時有乳汁管或樹脂道。葉通常互生,稀對生或輪生,全緣或具齒或分裂,無托葉,或有時葉柄基部擴大成托葉狀;花兩性或單性,極少有單性異株,整齊或左右對稱,五基數,少數或多數密集成頭狀花序或為短穗狀花序,為1層或多層總苞片組成的總苞所圍繞;頭狀花序單生或數個至多數排列成總狀、聚傘狀、傘房狀或圓錐狀;花序托平或凸起,具窩孔或無窩孔,無毛或有毛;具托片或無托片;萼片不發育,通常形成鱗片狀、剛毛狀或毛狀的冠毛;花冠常輻射對稱,管狀,或左右對稱,兩唇形,或舌狀;頭狀花序盤狀或輻射狀,有同形的小花,全部為管狀花或舌狀花,或有異形小花,即外圍為雌花,舌狀,中央為兩性的管狀花;雄蕊4—5個,著生於花冠管上,花葯內向,合生成筒狀,基部鈍,銳尖,戟形或具尾;花柱上端兩裂,花柱分枝上端有附器或無附器;子房下位,合生心皮2枚,l室,具1個直立的胚珠;果為不開裂的瘦果;種子無胚乳,具2個,稀1個子葉。本科約有1000屬,25000—30000種,廣布於全世界,熱帶較少。我國約200餘屬,2000多種,產於全國各地。菊科種類繁多,許多種類富於經濟價值,如萵苣、萵筍、茼蒿、菊芋等作蔬菜;向日葵、小葵子、蒼耳的種子可榨油,供食用或工業用;橡膠草和銀膠菊可提取橡膠;艾納香可蒸餾製取冰片;紅花或白花除蟲菊為著名的殺蟲劑;澤蘭、紫菀、旋復花、天名精、茵陳蒿、艾、白朮、蒼朮、牛蒡、紅花、蒲公英等為重要的藥用植物;此外,菊、翠菊、大麗菊、金光菊、金雞菊以及許多種類,花美麗鮮艷供觀賞,全世界各地庭園均有栽培。按照頭狀花序中小花的構造以及植物有無乳汁等特徵,本科分為兩個亞科和13個族。本卷內容包括管狀花亞科CarduoideaeKitam.的斑鳩菊族Vernonieae、澤蘭族Eupatorieae和紫菀族Astereae,38個屬,共260餘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