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氣盆地地表典型烴蝕變高光譜遙感回響機理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章桂芳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含油氣盆地地表典型烴蝕變高光譜遙感回響機理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章桂芳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烴類微滲漏蝕變(以下簡稱烴蝕變)信息是地下深部油氣藏儲層在地表和近地表的直觀證據,地表烴蝕變的高光譜回響機理是制約遙感油氣勘探的關鍵基礎科學問題。本項目以中國第二大含油氣盆地松遼盆地的西部斜坡區為研究區域,進行高光譜測量和樣品物理、化學定量測試,明確地表土壤中典型烴蝕變礦物類型、結構及其空間分布規律,結合地表土壤烴蝕變礦物組分和反射高光譜波譜特徵,厘定烴蝕變及其組合在反射波譜上的精細特徵及其隨含量不同而產生的變化特徵,分析烴蝕變礦物組合中對反射光譜具有主導作用的礦物成分及其臨界含量,尋找蝕變礦物組合在不同組成結構下的穩定診斷光譜特徵以及差異烴蝕變礦物組合的高光譜辨析譜帶,建立烴蝕變礦物的高光譜回響機理,為航空/航天高光譜油氣遙感提供基礎資料和定標依據。
結題摘要
烴類微滲漏蝕變信息的高光譜回響機理是制約遙感油氣勘探的關鍵基礎科學問題。本項目對含油氣盆地烴滲漏區域進行ASTER影像解譯、高光譜測量和樣品物理、化學定量測試。研究結果如下:(1)通過地表樣品的XRD、XRF、蝕變碳酸鹽和薄片觀察等實驗分析表明研究區域均有岩石和土壤的碳酸鹽岩礦化、黏土化、紅層褪色化等蝕變異常。(2)ASTER數據經過波段比值、主成分分析、假彩色合成以及門限化閾值等遙感圖像增強後能夠較好地解譯烴蝕變引起的碳酸鹽岩礦化暈、黏土化暈、紅層褪色化暈等,松遼盆地西部斜坡區的碳酸鹽富集區主要分布在全新世沉積和全新統風成風積砂,塔里木盆地庫車拗陷的烴滲漏解譯區域則與地層、構造和已有資料互相印證。(3)通過高光譜譜線特徵與地表樣品成分的對比分析發現:(1)所有的樣品在1.4μm處均有吸收譜帶:粘土礦物在此波段的吸收譜帶尖銳、強烈,而碳酸鹽類礦物的則非常微弱。(2)所有樣品在1.9μm處均有吸收譜帶,一般認為是由礦物中OH-所引起。(3)所有包含粘土類礦物的樣品在2.2-2.3μm處均有吸收譜帶,但形態不一,形成原因應是層狀鋁矽酸鹽中的Al-OH化學鍵振動引起。(4)石英雖然是岩礦樣品中的主要礦物成分,但是石英除了在1.4μm處有一尖銳吸收帶外,其餘波譜特徵在可見光、近紅外波段均未能被識別。(5)方解石、白雲石等碳酸鹽礦物以及部分樣品在2.3-2.4μm處有吸收帶,在2.5μm處還有一個次級吸收譜帶。(4)礦物含量和波譜特徵的定量分析顯示:吸收右肩(S2)、吸收寬度(W)、吸收深度(H)、吸收面積(A)、吸收斜率(K)以及波譜吸收指數(SAI)與Al含量顯著正相關,吸收左肩(S1)與Al含量顯著負相關,相關係數Cor絕對值都達到了0.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