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恐龍化石礫岩(Dinosaur Fossils-bearing Conglomerate)是採集於伊春市嘉蔭縣龍骨山的岩石標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含恐龍化石礫岩
- 外文名:Dinosaur Fossils-bearing Conglomerate
- 產地:伊春市嘉蔭縣龍骨山
- 保存單位: 吉林大學博物館
含恐龍化石礫岩(Dinosaur Fossils-bearing Conglomerate)是採集於伊春市嘉蔭縣龍骨山的岩石標本。
含恐龍化石礫岩(Dinosaur Fossils-bearing Conglomerate)是採集於伊春市嘉蔭縣龍骨山的岩石標本。特徵描述灰色,礫屑結構,塊狀構造,礫屑大小不一,最大的3cm,最小的5mm,分選差,礫石的...
恐龍化石,是指恐龍死後身體中的軟組織因腐爛而消失,骨骼(包括牙齒)等硬體組織沉積在泥沙中,處於隔絕氧氣的環境下,經過幾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沉積作用,骨骼完全礦物化而得以保存。此外恐龍生活時的遺蹟,如腳印等有時也可以石化成化石保存下來。自貢以恐龍化石埋藏點多面廣、數量巨大、種類眾多、保存完好、層序連續...
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自然保護區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自然保護區位於鄖縣盆地西緣,海拔約220米,相對高差50米。區內出露地層主要為中元古武當群、白堊繫上統、第四系。其中白堊繫上統角砂岩、含角礫的粉砂岩和細砂岩為恐龍蛋化石產蛋地層,其可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1.下部岩性,自下而上主要為角礫岩、含角礫粉...
二連組依其岩性特徵可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為灰白色砂礫岩、租砂岩夾中細粒砂岩及綠色薄層砂質泥岩;上部為灰綠色及磚紅色泥岩、砂質泥岩夾灰白色砂岩及薄層泥灰岩。厚81米。在砂岩及砂質泥岩中含有豐富的恐龍化石、龜鱉類化石及小型哺乳動物化石。賦存於砂岩中的恐龍化石及其蛋化石為保護區主要的保護對象,其屬種...
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由臥龍山、紅寨子、青龍山、土廟嶺、磨石溝、莊溝等化石群組成,賦存在晚白堊紀地層的粉紅色砂礫岩中,距今約6500—13500萬年。在保護區紅寨子北坡、土廟嶺區可見到6個產蛋層,除在個別層位只見到恐龍蛋殼化石碎片外,絕大部分層位的恐龍蛋化石均保持較原始的成窩狀態。恐龍化石群 科學貢獻 以...
在中生代—新生代時期,凹陷盆地中沉積了白堊系、第三系與第四系地層,恐龍化石群產於晚白堊世中晚期的陸相碎屑沉積岩中;岩層由永安村組、太平村組和魚亮子組的砂礫岩、長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含礫砂岩及泥岩組成,以魚亮子組砂礫岩、礫岩、含礫砂岩中的恐龍化石最為豐富。這些岩石顏色頗雜,為灰、綠、白、黃、...
新生界新近系中、上更新統,主要為砂岩、砂礫岩。新生界新近系全新統為殘積物、坡積物,砂、礫層。所獲榮譽 2021年4月12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表揚為2020年“與愛同行惠游湖北”活動優質服務景區。2022年1月,十堰市鄖陽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入選國家4A級旅遊景區名單。遺蹟評價 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是目前...
二連浩特哺乳動物化石分景區 二連浩特內除存在有大量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恐龍化石外,哺乳動物化石的大量出現,也引起了廣大古生物地質專家、考古學家和地學愛好者的濃厚興趣。這裡的哺乳動物化石保存在二連組之上的新生代古近紀地層之中,地層的岩性為灰白、桔黃、鐵鏽色砂礫岩、粗砂岩、灰綠色、棕紅色薄層泥岩。目前...
其中新元古界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組產鄖縣大理岩,中生界上白堊統紫紅色砂礫岩層埋藏著恐龍骨架、恐龍蛋化石。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是目前國內外已發現的自然屬性強、保存好的蛋化石群,它所具有的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系統性和完整性以及鑑賞價值,是目前國內外其它已發現恐龍蛋化石地區難以媲美的。
旺蒼縣隸屬於四川省廣元市,地處川北邊緣米倉山南麓,幅員面積3004平方公里。該縣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除了鼓城山——七里峽風景名勝區、鹿亭溫泉等自然景觀和紅色旅遊歷史文化景觀外,從1976年7月開始發現的恐龍化石群將成為繼加拿大“提雷爾博物館”、美國“道格拉斯恐龍公園”和“自貢恐龍博物館”之後的第四大恐龍化石...
主要地質遺蹟為古生物化石、紅層地貌、沉積構造、水體景觀。歷史沿革 2009年8月國土資源部批准為第五批國家地質公園。建築布局 木化石為松柏類植物,數量眾多,保存完整,產出地集中。恐龍遺蹟化石主要類型有恐龍足跡、皮膚和毛髮的印痕等,遺蹟化石保存完整;公園紅層地貌由誅羅紀、白堊紀紅色砂礫岩層組成。
山東諸城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恐龍澗化石隆起帶進行研究性發掘時,發現一塊長4.6米、寬3.3米、高1.6米、重約30噸的恐龍化石密集立方土堆,鑲滿恐龍身體各個部位化石的礫岩,因面積龐大、分布密集、保存完好,被專家形象地命名為“龍立方”。發現經過 2011年6月10日,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的挖掘人員在對諸城白堊紀...
小岩組 於歙縣岩寺鄉小岩。特徵:為一套磚紅色厚層砂岩,下部或底部為礫岩。含恐龍、蜥腳類等化石。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於齊雲山組之上;未見頂。出露厚度大於674米。
地層出露在二連浩特東南65公里,是屬於一種河流沉積的砂岩、泥岩與礫岩。查乾諾爾龍是亞洲在白堊紀時期最大的恐龍。簡介 查乾諾爾龍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中國,是亞洲的植食性恐龍中體形最長、體重可能也最重的恐龍之一。它的體重可達23噸以上。在它生活的世界中,再沒有任何恐龍的身材能與它匹敵。查乾諾爾龍的化石...
Dwivedi與Mohabey發現這些球狀石頭是恐龍蛋,並發現石灰岩層的下層是質地粗糙的砂岩與礫岩,內含大量的恐龍化石。在1982年到1984年之間,印度地質調查局古動物部門的地質學家蘇雷什·斯里瓦斯塔瓦率領一個挖掘團隊,在當地挖出大量的恐龍化石,同時也完成該地區的地圖測繪。這些化石後來存放在拉賈斯坦邦的齋浦爾古生物學機構...
南雄紅層過去依岩性可分為三部分:下部棕紅、紫紅色砂礫岩、泥質沙岩,含恐龍蛋化石;中部棕紅色、砂質泥岩與泥質砂互層,夾有灰綠色砂岩,產恐龍和恐龍蛋化石;上部棕紅色砂質泥岩、泥岩、泥質砂岩為主,夾有含礫砂岩、砂礫岩,產蜥蜴類、龜鱉類、恐龍和恐龍蛋化類。現今 南雄盆地白堊紀—古近紀紅色地 層累計...
含輪藻Charites tenuis,Latochara curtula,Latochara cylindrica,Porochara anluensis,恐龍蛋化石Oolithes spheroides,Oolithes elongatus。上述化石是中國華南晚白堊世地層中常見的屬種。本群不整合於中生代花崗岩之上,與上覆上湖組呈整合接觸。本群自下而上劃分為:大鳳組礫岩、砂礫岩和含礫砂岩,主田組粉砂質...
總體上說來,白堊紀是非常不尋常的一個時期,曾發生四次長時期、大規模的火山活動事件;氣候總體上由濕潤變為乾燥,堆積了一個含矽化木化石層、三層巨厚的紅層和一個含恐龍化石層。地質公園內奇峰、怪石、異洞主要形成於方岩組的兩個紅層和一個凝灰岩層,其紫紅色砂礫岩構成了典型的丹霞地貌,巨厚層狀凝灰岩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