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光(明末清初女詩人)

含光(明末清初女詩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俗姓鄒,字瓊姑,江西宜黃人,出身書香世家,父親鄒啟元。明亡後,她即向這個南明小朝廷的建議聯合各派力量共同抗清,被拒絕。金陵淪陷後,逃入蘇浙民間鼓吹反清,發動運動,又連遭清軍鎮壓,遂遁入寶應寺削髮為尼,自號含光老人。

簡介,事件年表,

簡介

含光俗姓鄒,字瓊姑,江西宜黃人,出身書香世家。父親鄒啟元以舉人授豐城教諭,兩任福建知縣,遷梧州同知,他的經學對含光影響極大。含光早慧,勤奮好學,七八歲能詩,小有詩名,十三四歲通經籍,有治平思想,能寫古文辭,老師宿儒稱她象上官婉兒。她敏捷富麗的才思贏得父親的歡心:“吾生當盛世,雖非上官儀,而此女則可衡量天下。”剛到成年與兵部尚書譚綸的長孫藎伯結成伉儷。藎伯能文善書,王漁洋特別欣賞他的書稱有文衡山筆致。但他清高嫉俗,落拓不際,例當襲蔭錦衛指揮僉事,避而不就。與含光用世思想迥然相反。含光做了賢妻良母,二十年手不釋卷,讀一萬多捲圖書,“自經史百家以至天文地理、兵農禮樂、下至於星相卜筮、奇門遁甲諸書,無不究其精微,探其旨要。”
但是含光所處的是一個烽火連綿、戰亂不息的動亂年代。思宗朱由檢繼承皇位,本已“元氣盡澌,國脈垂絕”的朱家王朝,又在吏治腐敗、軍備廢弛、財政枯竭、天災流行中遭到清軍和農民起義軍的猛烈打擊,社會發生激 烈動盪。思宗面對內亂外侵的形勢,心情紊亂,舉止失措,既殺寧遠守將袁崇煥,又疑“大臣不實心任事”,任意誅戮,以太監充任軍政要職;內閣首輔溫體仁,專權八年,救亡乏術,“惟日與善美為仇”,力排異己,大臣布衣連章彈劾,思宗對他優寵有加,曲意庇護,每杖責言者至死。由此君臣離心,時局日益惡化,京畿殘破,鳳陽失陷。含光處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裡,憂心忡忡,她審時度勢,認為遷都金陵還可恃長江天險,取東南富庶,君臣一致,勵精圖治。崇禎九年(1636年),她毅然斬斷情絲,扮男裝直奔京師。
崇禎十年,她從六千里外的家鄉到達京師,此時京畿近郊十室九空,她即伏闕上《遷都疏》,提出救亡三策,首先指出遷都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及其善後措施,如仍命大臣輔太子留守,塞居庸、扼太行;其次對陝晉豫鄂起義軍的頭目、部眾、作戰能力及剿撫辦法有了詳細的闡述;最後強調必須選賢任能、改組內閣,嚴明賞罰,振肅綱紀,如某某等宜殺,某某等宜用。

事件年表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率領百萬雄師連克太原、大同、宣府,進逼居庸關,大臣李邦華、李明睿、李建泰先後疏請南遷,並建議太子撫軍江南。
清王朝建立,她已南下金陵,福王朱常洵在金陵建立小朝廷,她即向這個小朝廷的輔臣阮大鋮、馬士英建議聯合各派力量共同抗清,阮、馬堅持仇視起義軍的立場,所謀破產。不久金陵淪陷,她逃入蘇浙民間鼓吹反清,發動運動,又連遭清軍鎮壓。此時洪承疇、錢謙益、馮銓已出任清朝大臣,含光以亡國為恨,以民族氣節為高,她感慨萬千,“吾忍能觀顏事仇!”遂遁入寶應寺削髮為尼,自號含光老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