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酸水,證名。胃內酸水上攻口腔、咽溢,不及吐出而下咽。
吞酸,胎前吞酸,產後吞酸,中醫治療吞酸方劑,
吞酸
見《諸病源候論·脾胃病諸候》。又稱咽酸。《醫林繩墨·吞酸吐酸》:“吞酸者,胃口酸水攻激於上,以致咽溢之間,不及吐出而咽下,酸味刺心,有若吞酸之狀也。”《壽世保元·吞酸》:“飲食入胃,被濕熱郁遏,食不得化,故作吞酸。”《證治匯補·吞酸章》:“吞酸為中氣不舒,痰涎郁滯,須先用開發疏暢之品。”治同吐酸,參見該條。
胎前吞酸
病證名。見明·趙獻可《邯鄲遺稿》。多因孕婦脾虛或肝鬱,復傷於飲食所致。脾虛者,由於脾虛不運,傷食太過,症見胃脘填塞,不得傳化而致吞酸。治宜溫養脾胃,方用六君子湯加吳萸;肝鬱者,由於肝氣鬱滯,化熱犯胃,症見噯腐吞酸、脘悶脅脹等。宜瀉肝清熱,用左金丸。
產後吞酸
病證名。莊復嚴《婦科百辨》:“婦人產後吞酸者何?曰此胃中積痰滯火所致。宜七氣合二陳湯。”亦有產後胃弱,過食肥甘,胃不能腐熟水谷而致噯腐吞酸、納呆腹脹等症,宜消食導滯,用異功散。
中醫治療吞酸方劑
【組成】黃連10克,生薑5克。
【製作】水煎2次,煎取藥汁200毫升。
【用法】每日1劑,早、晚溫服。
【功效】清熱瀉火降逆。適用於肝火犯胃之反酸,腹痛。
【組成】瓦楞子50克:甘草30克。
【製作】上2味研細末備用。
【用法】每次服藥末6克,每日3次。
【功效】清熱制酸。適用於胃病反酸者。
【組成】海螵蛸、大黃各15克,木賊30克。
【製作】上藥共研末備用。
【用法】每次10克,開水沖服,早、晚各1次。
【功效】清熱制酸。適用於反酸、胃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