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蓋與器身作子母口,器表髹黑漆,器內髹紅漆,蓋頂中心以紅色的剛勁線條勾勒出三隻鳳,鳳作反首回盼、互相呼應的姿態。線條精細、準確,羽毛細如髮絲,圖案組織嚴密對稱,蓋上和器身腹部均朱繪鳥形圖案,黑漆地上鳳鳥靈動飛舞,給本來胎體較厚的漆盒增添了幾分輕盈的感覺。蓋內和器內均黑漆書寫“君幸食”三字,外底部均用紅漆書寫“六升半升“四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君幸食鳳紋漆盒
- 朝代:西漢
- 腹徑:22厘米
- 通高:20
- 器表:髹黑漆
這是一種盛食器,類似於現在的點心盒,出土時盒內盛有餅狀食物。漢代點心類食品是粒米蒸製的米餅,米糰。用米、麥之粉為主製成食品,一般要發酵,尤其是麵粉。其製作不外乎四法:蒸製、煮製、烙烤、油炸,與現代做點心相同,只是名稱與技藝水平有異了。《釋名·釋飲食》:“餅,餅也,溲麵使合併也。”麵食之風,大約肇始於戰國。《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孫叔敖相楚,棧車牝馬,糲餅菜羹。”但尚屬罕見。河北滿城漢墓等考古發現有西漢石磨,可知麵食盛行。當時的麵食主人是餅,火燒而食叫燒餅,水煮而食叫湯餅,籠蒸而食叫蒸餅。漆盒所盛餅狀物,可能是小米餅。因年代久遠早已硬化,是熟餅還是生餅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