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善言

《君子善言》選自《荀子·非相》,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君子自己是善於發表自己意見的,這是君子的美德,是其不同於腐儒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君子善言》
  • 創作年代:戰國末年
  • 作品出處:《荀子·非相》
  • 文學體裁:古文
  • 作者:荀況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為甚。故贈人以①言,重於②金石珠玉;勸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③;聽人以言,樂於鐘鼓琴瑟。故君子之於言無厭。鄙夫④反是,好其實,不恤其文,是以⑤終身不免埤污⑥庸俗。故《易》曰:“括囊⑦,無咎⑧無譽。”腐儒之謂⑨也。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以:用,把。
  2. 於:①得到 ②比。
  3. 黼黻(fǔ fú)文章:指古代禮服上所繡的色彩絢麗的花紋。泛指華美鮮艷的色彩。
  4. 鄙夫:鄙陋的小人。
  5. 是以:因此。
  6. 埤(pí)污:指操行鄙劣。
  7. 括囊:結紮袋口,比喻緘口不言。
  8. 咎:責怪。
  9. 謂:說的是。

白話譯文

凡是人沒有不喜歡談論自己認為是好的東西,而君子更是這樣。所以君子把善言贈送給別人,覺得比贈送金石珠玉還要貴重;把善言拿給別人看,覺得比讓人觀看禮服上的彩色花紋還要華美;把善言講給別人聽,覺得比讓人聽鐘鼓琴瑟還要快樂。所以君子對於善言的宣傳永不厭倦。鄙陋的小人與此相反,他們只注重實惠,而不顧及文采,因此一輩子也免不了卑陋庸俗。所以《周易》說:“就像扎住了口的袋子,既沒有責怪,也沒有讚譽。”說的就是這種迂腐的儒生。

作者簡介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祭酒,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荀子》是戰國末年著名唯物主義思想家荀況的著作。該書旨在總結當時學術界的百家爭鳴和自己的學術思想,反映唯物主義自然觀、認識論思想以及荀況的倫理、政治和經濟思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