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素餐

《君子不素餐》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 ​君子不白吃飯。強調社會分工,強調腦力勞批對社會的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讀解賞析,作品出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公孫丑曰:“《詩》曰:‘不素餐兮!’①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孟子曰:“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其子弟從之,則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於是?”

作品注釋

①不素餐兮:引自《詩經魏風伐檀》。素餐,白吃飯

作品譯文

公孫丑說:“《詩經》說:‘不白吃飯啊!’可君子不種莊稼也吃飯,為什麼呢?” 孟子說:“君子居住在一個國家,國君用他,就會安定富足,尊貴榮耀;學生們跟隨他,就會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忠誠而守信用。‘不白吃飯啊!’還有誰比他的貢獻更大呢?”

讀解賞析

還是孔子所說“君子謀道不謀食”(《論語衛靈公》)和孟子自己所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論於人”(《膝文公上》)的意思。強調社會分工,強調腦力勞動對社會的重要貢獻。
對我們今天來說,公孫丑所提的這類問題是不會有多少人提了。但倒回去二十年,我們還時常可以聽到送公糧進城的公社社員罵街的聲音:“俺農民伯伯不種出來,你們城裡人吃狗屎!”理直氣壯,字正腔圓。倒回去二十年如此,倒回去二千年呢?想一想吧,我們也許就可以理解孔子、孟子為什麼要反覆講這個在今天看來是非常簡單的道理了。

作品出處

《君子不素餐》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週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即“人之初,性本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