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橋

向陽橋建成已30多年了,南江從橫店流入明德經北往西流入南馬境內,有10公里長的北岸線,沒有一座橋樑,只有路西與官橋的兩座獨木橋,當時的向陽公社東面有登龍嶺、雙岩嶺、路西嶺,南面有羅塘嶺,四嶺為屏,交通極為不便,每年108萬斤徵購糧,4000多頭毛豬,都要肩挑車拉到南馬、橫店投售。1965年,路西村支部委員胡章壽,從南馬買來石灰,用獨輪手車拉到官橋,經過獨木橋時,不幸翻車跌入江中身亡。路西村在南江對面,有200多畝農田,一到汛期便江水泛濫,獨木橋被沖走,村民都得繞道經橫店或南馬大橋到對岸幹活,來回十公里多的路程。向陽的幾代村民盼望著能造一座大橋,免去往返不便之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向陽橋
  • 出土地點:南馬
  • 所屬年代:現代
  • 建成時間:1974年12月1日
簡介,相關信息,

簡介

向陽橋建成已30多年了,南江從橫店流入明德經北往西流入南馬境內,有10公里長的北岸線,沒有一座橋樑,只有路西與官橋的兩座獨木橋,當時的向陽公社東面有登龍嶺、雙岩嶺、路西嶺,南面有羅塘嶺,四嶺為屏,交通極為不便,每年108萬斤徵購糧,4000多頭毛豬,都要肩挑車拉到南馬、橫店投售。1965年,路西村支部委員胡章壽,從南馬買來石灰,用獨輪手車拉到官橋,經過獨木橋時,不幸翻車跌入江中身亡。路西村在南江對面,有200多畝農田,一到汛期便江水泛濫,獨木橋被沖走,村民都得繞道經橫店或南馬大橋到對岸幹活,來回十公里多的路程。向陽的幾代村民盼望著能造一座大橋,免去往返不便之苦。

相關信息

1970年4月,向陽公社根據民眾迫切要求,成立向陽橋籌備委員會,公社副書記蔡其松為主任,當時大家認為資金困難,只有自力更生,依靠民眾籌資來解決。橋要建、路要造,沒有錢怎么辦?據蔡其松回憶,當時全公社幹部民眾積極性很高,紛紛想辦法出點子:
一、各村以勞力投資,50%按人口做義務工,50%按耕田負擔;民工、技工由工地指揮部記工分,回大隊按工分計酬;工地茶水由各村自備,工具自帶。
二、建大橋的水泥、炸藥、鋼筋奇缺,請上級解決。
三、占用土地負擔和徵購任務調整。
這些問題解決後,由公社抽調勞動力,組成突擊隊挖橋腳,同年8月中旬開始,工地上紅旗飄揚,熱火朝天,苦幹加巧幹,各村村民開展勞動競賽,提出奮戰三個月,定要將橋墩修出水面。經過兩個多月的日夜奮戰,全橋7個橋墩已完成了6個橋墩工程。第7個橋墩剛開始做基礎,突然連遭暴雨、江水猛漲、增加了施工難度,只有增加圍堰、增加抽水機,工程才能繼續。公社領導蔡其松親臨工地指揮,帶領村民三天三夜,浸在水中,奮戰在工地,手拿喇叭,喉嚨喊得嘶啞沒有休息,在他的鼓舞指揮下,全體村民造橋積極性空前高漲。各村村民連夜送茶水、饅頭到工地,就這樣,第7個橋墩基礎終於完成。但困難一個接著一個,剛完成橋墩基礎,想不到猛漲的江水,沖走了一個拱橋架,蔡其松顧不得休息,立即在公社廣播站動員會游泳的村民,火速趕到大橋下游下水打撈,當時一下子去了500多人,在600米長的江面上經過4個多小時奮戰,才把整個拆散的拱橋架搶回,不過,1000多公斤的“螞蟥釘”散落在江中被沖走,無法找回。蔡其松回憶此情景,忍不住流下了熱淚。
經過52個月的奮戰,113米長、6.5米寬的向陽橋及南馬向陽線全面建成,1974年12月1日舉行了東陽市首條民辦公路和民建大橋勝利通車典禮。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回憶這段自力更生的建橋造路經歷,使人感慨萬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