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劇情
該影片是惠安法院在審理大量青少年犯罪案件中,選取比較有代表性的案例,結合相關案情及青少年犯罪元素給予改編,以少年庭法官為原型進行塑造。影片圍繞15歲少年投毒案的主線,講述法官康凱和作為
人民陪審員的團縣委副書記戴芳的大量庭前走訪和調查過程,通過細膩的描述,勾勒出兩位主審人在面對情、理、法時的心理鬥爭及衝突,而法官在審理中“不拋棄,不放棄”的態度,更體現了對未成年犯所傾盡的關愛和不懈努力。影片中,法官深夜的輾轉難眠、研讀法律條款、判後幫教等,均是少年庭法官的真實寫照,也是一代又一代惠安法院少審法官辛勤工作的縮影。
影片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和社會因素並結合和穿插在劇情之中,採用擬人手法將向日葵比喻為未成年人,把關愛失足少年和向日葵成長很形象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彰顯少年審判工作的人性化,也將少年審判與團委工作致力於尊重、保護和關愛未成年人的精神和主旨展現得淋漓盡致。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永遠是青少年法制工作者心中綻放的向日葵,是一部反映當代關愛未成年人及法制教育工作的題材影片。
演職員表
職員表
影片段預告絮
影片評價
影片將場景放置在獨具閩南特色的漁村小鎮,將人物性格、習俗、對白等元素和一系列回憶、敘述方式相結合,展示了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和社會因素,將法理、人性和青少年成長的特徵融為一體,讓人們沉浸於緊湊的故事情節中,也讓人不禁反思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家庭、社會和學校所承擔的重要責任。影片的點睛之筆在於採用擬人手法,將向日葵比喻為失足少年,把關愛失足少年和向日葵成長形象地結合在一起,彰顯了少年審判工作的人性化,也更加具體地將少年庭法官這一群體,在審判中堅持尊重、保護和關愛失足少年的工作主旨展現得淋漓盡致。
據悉,惠安法院自1988年在全市法院系統率先成立首個專門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合議庭以來,歷經26載的積澱和創新,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少年審判“惠安模式”。拍攝法制微電影是惠安法院少年審判工作在傳統法制教育基礎上一個突破性嘗試,是適應當前網路普及化及青少年喜聞樂見的一種新媒體形式的探索,影片拍攝的整個過程得到市中級法院、惠安縣委的重視和支持
獲獎記錄
福建省微電影大賽最高獎特等獎
青島國際微電影節佳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