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村(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南聯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向前村,位於龍崗街道西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3千米。相鄰自然村有圳埔嶺村、銀珠嶺村、黃龍塘村、丘屋村。始建於清嘉慶年間,李姓先祖從廣東興寧遷移至此而形成。曾用名正埔嶺,別名李三五,後改名向前村。該村處於龍崗八仙嶺丘陵下、龍崗河沿岸;周邊有八仙嶺山,海拔120米;龍崗河在村西北面;附近有牛坳水庫。現村於20世紀20年代在原地重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向前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南聯社區
  • 地理位置:龍崗街道西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龍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龍崗公社;1983年7月,屬龍崗區;1986年10月,屬龍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鎮;2004年,屬龍崗街道南聯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李姓,明代由甘肅隴西遷至廣東興寧;清嘉慶年間由興寧遷至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500人,其中男性256人,女性244人:80歲以上13人,最年長者103歲(男);實際在村人口38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30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5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50人,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北美地區。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植薯類,製作豆腐,養豬、鴨等。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物業管理、廠房出租為主,村集體建起大樓作為物業出租。村民經商、出租房屋,從事餐飲、服務等行業。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房屋出租、商業經營等。特色農產品有寬皮桔、儲良龍眼。傳統節慶食品有清明節的茶果、冬至的蘿蔔粄、十月朝的糍粑,還有米餅、綠豆餅、雲片糕等。龍城大道、德政路、鵬達路經過該村。20世紀60年代通電,80年代通自來水,1985年通電話,2000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4年通網際網路。村內有金色搖籃幼稚園,2015年在園幼兒188人、教職工26人。村裡有籃球場、黨員活動中心。
村中存有《李氏族譜》,於2001年纂修,編纂者不詳。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8座。代表性民居有正埔嶺金字形圍龍屋,由李朝鉉始建於清嘉慶八年(1803年),因整體的建築形狀與篆體“金”字相似而得名。圍龍屋前臨泮水,後依山丘,坐西南朝東北,占地面積9356平方米。圍龍屋建成後再建四橫屋,兩側二橫組成五套“斗廊式”單元房,前面建一倒座與橫屋相接,倒座與原圍龍屋的堂橫屋以天街相隔,倒座高2層,有3座門,均由三合土夯築而成;內有門樓、碉樓。原建造時面闊87米,進深62米,建築面積5394平方米;20世紀80年代後在原圍屋兩邊擴建至面闊約100米。現為三堂四橫一圍龍帶一倒座五碉樓客家圍屋,其化胎和後圍龍是深圳地區現存圍屋中保存最傳統和完整的。圍前有一月池,月池右前方有禾坪和古井1口。李姓村民在正埔嶺建家立業繁衍至今已歷十二代。20世紀90年代初期,村民陸續從圍龍屋中搬出。現建築保存較好,外牆脫落,主要出租給外來務工人員居住。該國龍屋於2013年被評定為龍崗區不可移動文物。圍龍屋內正中有李氏宗祠,始建於清嘉慶八年,中堂內建儀門,門額刻“萬福朝堂”四字,內有楹聯“系本興寧應卜攸寧居世宇;基開歸善惟期積善大其閭”。後堂進深6.8米,內有匾額“達貽堂”,檁下枋刻“長命富貴”“百子千孫”“奕世榮昌”吉祥語;內刻有對聯兩副,一副為“肯堂肯構昭先德;俾壽俾昌啟後人”,另一副為“達道謹循代由簪纓光族系;貽謀恪守世承堂構擴規模”,均書於清嘉慶年間。現仍作宗祠使用。村民在春節、重陽節祭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