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霧山

吐霧山

吐霧山位於古莊店鄉政府所在地南2.5公里,是平地凸起的一座獨山,海拔307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吐霧山
  • 英文名稱:Foggy mountain
  • 地理位置古莊店鄉政府所在地南2.5公里
  • 海拔:307米
發現“天書”群,4個縣發現6000餘處,

發現“天書”群

2010年6月10日電 (記者 李金輝)日前,河南南陽方城縣古莊店鄉境內又發現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岩畫最集中、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岩畫“天書”群。新發現的岩畫“天書”群除常見的單穴、多穴、雙穴排列、星象圖案外,又新發現了大腳印、男性生殖器巨石及女性生殖器象形圖、河道地形圖、石鳥、石羊、石獅、石貝等。
據悉,新發現的岩畫“天書”群集中分布在吐霧山(以前曾發現少部分)和老鴰石山周圍。該山山頂、山腰、山根遍布岩畫。這些岩畫“天書”有明顯人工雕鑿痕跡,雖歷經幾千年風雨剝蝕,仍清晰可見原始圖案紋理。老鴰石山位於吐霧山西北,山上岩畫“天書”群分布廣泛。一塊塊巨石上,雕鑿著不同種類的岩畫,有的是直徑近一米的凹穴,有的是象形刻畫,有的是組合圖像,似眼睛、腳丫、手掌等,形象生動。山頂男性生殖器象形巨石,石表風化,石前有祭祀痕跡。
吐霧山
此次發現的岩畫“天書”群,與具茨山岩畫和方城清河鄉的岩畫明顯不同,雕刻手法獨特,多分布在石頭側面,該“天書”大多雕刻在經過修整的巨石之上,製作精美生動。岩畫整體再現了大禹治水、夏人南遷等歷史事件和傳說,對於破解岩畫“天書”、探究遠古文明有重要意義。
馬寶光現居漯河,漯河市收藏研究會副會長、省考古學會會員、博物館館員.籍貫南陽,是河南省民族古籍“八五”、“九五”規劃項目的學科帶頭人。師從我國著名考古學家、生產工具史學家荊三林教授,從事考古研究30多年,主要研究彩陶紋、甲骨文等。
地圖地圖
2010年2月27日,馬寶光回方城探親,在清河鄉沙莊、張莊一帶的山岡上,發現幾十處單個凹穴、雙連凹穴、三連六連凹穴及多穴組合圖案:它們有的形似梅花,有的形似古時的生產工具;有的點狀分布,排列有序,有的線條粗獷,彎彎曲曲……
這些神秘莫測的圖形符號引起了馬寶光的極大興趣,也讓曾經看過“具茨天書”的他激動不已,“這些岩畫簡直和具茨山‘天書’如出一轍!”難掩激動心情的馬寶光馬上給具茨山岩畫課題組組長、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宋豫秦打去電話,告知這一重大考古發現。
隨後馬寶光將發現的圖案與“具茨天書”的相關資料詳細對比,最後斷定“這些岩畫和具茨山‘天書’屬同一類型”。經實地察看,這些岩畫分布在清河鄉沙莊、張莊等地方圓 5公里範圍內,有100多處,初步推斷是古人所畫的星象圖,是古人祭天的遺蹟。

4個縣發現6000餘處


   馬寶光的一次偶然發現,揭開了古老南陽岩畫石刻群的神秘面紗。在他的努力下,沉睡千年的南陽岩畫“天書”群正逐漸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方城分布 在方城清河鄉發現具茨山類型岩畫後,馬寶光和他的學生繼續在周圍尋找、勘察。2010年3月16日,他們又在四里店鄉、柳河鄉、袁店鄉發現“天書”近百處。其中位於四里店鄉與柳河鄉交界處的一處巨型岩畫尤其珍貴。該岩畫長15米寬3米,有“米”字形連續方格棋盤狀圖紋、方格連續棋盤狀圖紋、“且”字形圖紋十幾處,並有常見的東西走向排列的凹穴圖案,且出現了難得一見的南北走向排列的實例。“一處岩面上匯集這么多內容,在中原地區尚屬首例”。
2010年3月25日,馬寶光在拐河鎮的崔莊附近發現了幾十處“天書”,其中既有成組排列的十二星、十四星圖案,也有凹穴大小不一密集錯落型圖案,並發現有罕見的鑿刻規整的方形凹穴。
隨後,馬寶光又在古莊店鄉境內發現了方城縣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岩畫最集中、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岩畫“天書”群。
該岩畫“天書”群集中分布在吐霧山和老鴰石山周圍,新發現了大腳印、男性生殖器巨石及女性生殖器象形圖、河道地形圖、石鳥、石羊、石獅、石貝等圖案,且主題突出,雕刻手法獨特,多分布在石頭側面,與具茨山岩畫和方城清河鄉的岩畫明顯不同,整體再現了大禹治水、夏人南遷等歷史事件和傳說……至8月份,馬寶光已在方城袁店、小史店、楊樓、楊集、獨樹等13個鄉鎮發現了5000多處岩畫石刻。
2010年11月初開始,馬寶光陸續在淅川、鎮平、南召發現了幾百處岩畫“天書”。“這3個縣的岩畫‘天書’不會少於1000處。”馬寶光說,3個縣岩畫“天書”的發現,把南陽岩畫“天書”的範圍一下擴大了一二百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