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朝歷史軍事地理研究

吐蕃王朝歷史軍事地理研究

《吐蕃王朝歷史軍事地理研究》是朱悅梅創作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7年6月。

吐蕃王朝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軍事帝國,其軍事制度的合理性(指其與吐蕃社會政治經濟相適應的合理性)和軍事擴張的成功性,開創了藏族歷史上一個輝煌階段。該書以唐代吐蕃王朝的軍事地理為主體研究對象,以吐蕃軍事擴張的時間和空間過程為線索,探討吐蕃王朝與周邊區域的軍事地理關係及其特徵。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吐蕃王朝歷史軍事地理研究
  • 作者:朱悅梅
  • 類別:歷史學著作
  • 字數:488千字
  • 首版時間:2017年6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將吐蕃王朝時期的對外戰場,按照地理單元的自然地理特徵和唐行政區劃對吐蕃軍事部署的影響,劃分為河湟、西域、河西、關隴、劍南西川、西洱河、南部疆域等七個區域,行文也圍繞這七個區域進行專題研究,以探討吐蕃作戰區域的劃分及其演變以及軍事建制體系的構建和軍事建置布局的特徵。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吐蕃軍制及軍事擴張之地理基礎
第二章 西域綠洲地理與吐蕃軍事
第三章 吐蕃在河湟地區與唐朝的爭奪
第四章 吐蕃在河西走廊的進出
第五章 吐蕃在隴右關內的軍事地理進程
第六章 吐蕃王朝在劍南西川的征戰
第七章 吐蕃對西洱河地區的征伐
第八章 吐蕃王朝在南部疆域的軍事地理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吐蕃王朝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軍事帝國,其軍事制度的合理性(指其與吐蕃社會政治經濟相適應的合理性)和軍事擴張的成功性,開創了藏族歷史上一個輝煌階段。吐蕃王朝的歷史發展脈絡與大唐帝國相仿佛,彼此時戰時和,勢力與實力的消長相伴而行,政治、軍事關係幾與二者的存亡相始終。在唐與外族的戰爭進程中,唐朝方面往往能夠占據明顯的優勢,只有對吐蕃是個例外。吐蕃與唐爭奪對西域的控制權對唐朝構成巨大威脅,甚至在隴右、河湟地區等局部戰場比唐軍更占上風。這除了有軍事戰術及其實施步驟等主導因素在起作用外,還有唐蕃雙方政治、軍事戰略布局等因素的影響;整個西域、河西、隴右、劍南、西洱河大戰線千變萬化的局勢所產生的牽制因素的影響;以及地理環境因素、雙方軍事制度及武備狀況等因素的影響。
吐蕃王朝時期的對外戰場,按照地理單元的自然地理特徵和唐行政區劃對吐蕃軍事部署的影響,特別是吐蕃軍事進程的地域性特徵和軍事區劃特徵,劃分為西域、河湟、河西、關隴、劍南西川、西洱河、吐蕃南部疆域七大區域。吐蕃軍事設定由初期的三勇部、下勇部、中勇部分別對應西域戰場、河湟戰場和西洱河戰場,之後逐漸演變為所謂“四方戍邊元帥”統帥的“四方”之軍區——“吐蕃東境五道節度”“吐蕃中節度”和吐蕃在西域的同一級軍事機構。
地理條件對吐蕃軍事的縱深發展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具體表現如下:西域綠洲地理條件限制了吐蕃軍事進攻的路線,而在綠洲西域盆地內部則以控制綠洲及其之間的交通命脈、密集防戍點來顯示其軍事優越性。河湟地區匯聚了多條吐蕃向外掠奪擴張的軍事交通線路,是吐蕃軍隊突破唐軍防線的重要地點。針對河西走廊,吐蕃軍隊以祁連山縱谷為主要通道,採取點對點的攻擊方式構建軍事攻防體系。在關隴戰場上,吐蕃軍隊受草場季節變化影響較大,戰事目的性強、重掠奪。在劍南西川戰場,特殊的地理地貌和艱險的交通條件迫使吐蕃軍隊放棄舊有的快速遊動作戰戰術而改成城防攻守的作戰戰術。西洱河地區地形複雜,諸蠻部落眾多,吐蕃設立都督府,以統治神川鐵橋兩岸的諸蠻部落,而純粹的軍事行動則主要在磨些江以北。吐蕃茌南部疆域的軍事受山地交通條件的限制,發展空間較小。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吐蕃王朝歷史軍事地理研究》原型為朱悅梅的博士論文,該論文入選《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吐蕃王朝歷史軍事地理研究》
2017年6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8984-9

作者簡介

朱悅梅,女,1969年生,上海市人,現為西北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生導師,甘肅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北少數民族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中國歷史地理學、西北民族歷史與宗教、藏族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