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典藏: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萊特》內容簡介:《羅密歐與朱麗葉》故事發生在英國名城維洛那,男女主人公羅密歐和朱麗葉來自城中兩個幾百年來互相仇視、水火不容的望族。也許是命運造化,在一次盛大晚宴上,他們一見鐘情。但不幸的是,家庭仇恨、一系列的陰差陽錯使這對情侶最終只能以死相隨。《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在復仇的故事中里交織著愛恨情愁。同時,哈姆萊特也是該劇主人公丹麥王子的名字。
基本介紹
- 書名:名著典藏: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萊特
- 作者:莎士比亞 (Shakespeare W.)
-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 頁數:268頁
- 開本:16
- 品牌:光明日報出版社
- 外文名:Romeo and Juliet Hamlet
- 譯者:朱生豪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123618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名著典藏: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萊特》編輯推薦:《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世界著名戲劇作家莎士比亞的著名悲劇,是莎士比亞戲劇中最為世人所熟悉的經典愛情作品。《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復仇記,莎士比亞的著名四大悲劇之一,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莎士比亞 譯者:朱生豪
莎士比亞,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他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著名的四大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歡喜》。
朱生豪,原名朱文森,又名文生,學名森豪,筆名朱朱、朱生等,中國浙江省嘉興人,是中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較早和最多的一人,譯文質量和風格卓具特色,為國內外莎士比亞研究者所公認。
莎士比亞,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他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著名的四大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歡喜》。
朱生豪,原名朱文森,又名文生,學名森豪,筆名朱朱、朱生等,中國浙江省嘉興人,是中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較早和最多的一人,譯文質量和風格卓具特色,為國內外莎士比亞研究者所公認。
圖書目錄
羅密歐與朱麗葉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哈姆萊特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哈姆萊特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序言
譯本序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亞誕生於英國內地小城鎮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鎮的一個富裕市民家庭。他從小就被送入文法學校學習。然而,好景不長,他的家庭不久便走向衰落,正在文法學校就讀的他作為家中長子,只好在次年結束自己的學生生涯,並逐漸擔負起家庭生活的重擔。大約在20歲的時候,迫於生活的壓力,莎士比亞跟隨來他家鄉獻藝的戲班前往倫敦謀生。一開始,他只能在劇院充當低賤的雜役,偶爾才有機會頂替一個角色,上台露一下臉。在對戲劇藝術逐漸熟悉起來以後,他於1590年開始向人們展示其在戲劇創作上的才華。從此,莎士比亞脫穎而出,也為自己的終生事業開拓出一條光明大道。
從1590年至1612年,莎士比亞一共創作了37部戲劇,包括歷史劇、悲劇、喜劇各10部,問題喜劇3部,傳奇劇4部。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作品是《哈姆萊特》、《奧塞羅》、《李爾王》和《麥克白》這“四大悲劇”,此外還有《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等。大約在1612年前後,莎翁告別倫敦,回到自己的家鄉。四年後,也就是1616年4月23日,他永遠地長眠於故鄉的“三一教堂”,享年52歲。
《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部戲劇作品約寫於1595年,是莎士比亞早期創作的一部充滿詩意的悲劇。故事發生在英國名城維洛那,男女主人公羅密歐和朱麗葉來自城中兩個幾百年來互相仇視、水火不容的望族——蒙太古和凱普萊特。也許是命運造化,在一次盛大晚宴上,他們一見鐘情。但他們的運氣實在太差,家庭仇恨、一系列的陰差陽錯使這對情侶最終只能以死相隨。因此,從情節上看,這是一部很出色、很成功的悲劇,充分體現了“命運弄人”這一文學作品中永恆的悲劇性主題。但是,縱觀全劇,我們可以看到劇本中充滿了喜劇作品中常有的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的嚮往和對未來的信心,洋溢著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氣氛,所以,這實際上是一首青春與愛情的讚歌——男女主人公用生命的代價最終換來家族的和諧。
《哈姆萊特》這部悲劇創作於1601年。作品取材於12世紀的丹麥宮廷歷史,講述了丹麥年輕王子哈姆萊特為父報仇、殺死叔父,並最終在宮廷決戰中中毒劍身亡的故事。樂觀的丹麥王子哈姆萊特一直視自己的父王為偶像,視自己的父母為模範夫妻。然而,世事難料,父王暴卒、母后改嫁他人這一晴天霹靂突然向他襲去。於是,在復仇這一主題還未展現之前,讀者就看到一個失去了對人生的一切信仰和希望,失去了精神上的支撐點的哈姆萊特。按理說,一個懷著深仇大恨的人在冤仇未報之前是絕對不會首先想到死的,於是,莎士比亞又用父王的鬼魂顯靈幫助處於生死邊緣的哈姆萊特找回生命的意義,從而成功地將生和死的矛盾、困擾與復仇糾合在一起。這也許是最能顯示莎士比亞非凡才華的一部分。按照常理說,一個身懷大仇的人應該是一個積極行動的人,比如劇中的雷歐提斯。但是,劇中的哈姆萊特並不這樣。同樣是為父報仇,雷歐提斯能不遠萬里,從國外趕回,帶領大批人馬衝到仇人面前;而哈姆萊特卻躊躇不前,無所作為。所以說,哈姆萊特的悲劇不是一個單純的復仇悲劇,而是一個被莎士比亞深化了的性格悲劇。在現實社會中,這也許更容易為我們所認同,因為,身處這個時代,很多人都被各種社會問題所困擾,總是同哈姆萊特一樣在不停地懷疑人生固有的一些價值觀念。
總之,《哈姆萊特》是一部人文主義的悲壯頌歌,一部從心靈涌唱出的偉大史詩,一部崇高與卑劣、可怕與可笑、英雄與丑角奇妙混合的經典戲劇。作品集中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優、缺點以及他們的迷惘、矛盾、痛苦的精神面貌,揭露了封建社會宮廷內部的腐化和墮落,反映了人文主義美好理想與黑暗現實之間的深刻矛盾。
本書採用著名翻譯家朱生豪先生的經典譯作,其文筆流暢,文辭華麗,可以說是在“最大可能之範圍內,保持原作之神韻”。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亞誕生於英國內地小城鎮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鎮的一個富裕市民家庭。他從小就被送入文法學校學習。然而,好景不長,他的家庭不久便走向衰落,正在文法學校就讀的他作為家中長子,只好在次年結束自己的學生生涯,並逐漸擔負起家庭生活的重擔。大約在20歲的時候,迫於生活的壓力,莎士比亞跟隨來他家鄉獻藝的戲班前往倫敦謀生。一開始,他只能在劇院充當低賤的雜役,偶爾才有機會頂替一個角色,上台露一下臉。在對戲劇藝術逐漸熟悉起來以後,他於1590年開始向人們展示其在戲劇創作上的才華。從此,莎士比亞脫穎而出,也為自己的終生事業開拓出一條光明大道。
從1590年至1612年,莎士比亞一共創作了37部戲劇,包括歷史劇、悲劇、喜劇各10部,問題喜劇3部,傳奇劇4部。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作品是《哈姆萊特》、《奧塞羅》、《李爾王》和《麥克白》這“四大悲劇”,此外還有《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等。大約在1612年前後,莎翁告別倫敦,回到自己的家鄉。四年後,也就是1616年4月23日,他永遠地長眠於故鄉的“三一教堂”,享年52歲。
《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部戲劇作品約寫於1595年,是莎士比亞早期創作的一部充滿詩意的悲劇。故事發生在英國名城維洛那,男女主人公羅密歐和朱麗葉來自城中兩個幾百年來互相仇視、水火不容的望族——蒙太古和凱普萊特。也許是命運造化,在一次盛大晚宴上,他們一見鐘情。但他們的運氣實在太差,家庭仇恨、一系列的陰差陽錯使這對情侶最終只能以死相隨。因此,從情節上看,這是一部很出色、很成功的悲劇,充分體現了“命運弄人”這一文學作品中永恆的悲劇性主題。但是,縱觀全劇,我們可以看到劇本中充滿了喜劇作品中常有的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的嚮往和對未來的信心,洋溢著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氣氛,所以,這實際上是一首青春與愛情的讚歌——男女主人公用生命的代價最終換來家族的和諧。
《哈姆萊特》這部悲劇創作於1601年。作品取材於12世紀的丹麥宮廷歷史,講述了丹麥年輕王子哈姆萊特為父報仇、殺死叔父,並最終在宮廷決戰中中毒劍身亡的故事。樂觀的丹麥王子哈姆萊特一直視自己的父王為偶像,視自己的父母為模範夫妻。然而,世事難料,父王暴卒、母后改嫁他人這一晴天霹靂突然向他襲去。於是,在復仇這一主題還未展現之前,讀者就看到一個失去了對人生的一切信仰和希望,失去了精神上的支撐點的哈姆萊特。按理說,一個懷著深仇大恨的人在冤仇未報之前是絕對不會首先想到死的,於是,莎士比亞又用父王的鬼魂顯靈幫助處於生死邊緣的哈姆萊特找回生命的意義,從而成功地將生和死的矛盾、困擾與復仇糾合在一起。這也許是最能顯示莎士比亞非凡才華的一部分。按照常理說,一個身懷大仇的人應該是一個積極行動的人,比如劇中的雷歐提斯。但是,劇中的哈姆萊特並不這樣。同樣是為父報仇,雷歐提斯能不遠萬里,從國外趕回,帶領大批人馬衝到仇人面前;而哈姆萊特卻躊躇不前,無所作為。所以說,哈姆萊特的悲劇不是一個單純的復仇悲劇,而是一個被莎士比亞深化了的性格悲劇。在現實社會中,這也許更容易為我們所認同,因為,身處這個時代,很多人都被各種社會問題所困擾,總是同哈姆萊特一樣在不停地懷疑人生固有的一些價值觀念。
總之,《哈姆萊特》是一部人文主義的悲壯頌歌,一部從心靈涌唱出的偉大史詩,一部崇高與卑劣、可怕與可笑、英雄與丑角奇妙混合的經典戲劇。作品集中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優、缺點以及他們的迷惘、矛盾、痛苦的精神面貌,揭露了封建社會宮廷內部的腐化和墮落,反映了人文主義美好理想與黑暗現實之間的深刻矛盾。
本書採用著名翻譯家朱生豪先生的經典譯作,其文筆流暢,文辭華麗,可以說是在“最大可能之範圍內,保持原作之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