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欄目的策略與衍變:《經濟半小時》透析報告》是雷蔚真在2005年3月14日編輯出版的圖書。
書籍信息,內容簡介,章節目錄,
書籍信息
作 者:雷蔚真
出版時間:2005-03-14 字 數:333 千字
書 號:G1269 ISBN:7-300-06164-8
開 本:16 包 裝:平
印 次:1-1 譯 者:
定價:¥29.80
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中國經濟類電視節目的典型《經濟半小時》為分析範本,通過比較全面的比較和分析,從欄目定位、欄目品牌創建、欄目包裝、節目形態設定、欄目組織管理等方面,總結歸納出一個成熟的電視欄目運作和成功的規律,較有創建地對電視名牌欄目的發展規劃和管理策略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對於有志於從事電視欄目相關工作的人員,以及關注此領域的研究人員。此書乃必備的參考書。 這是一個大牌雲集的欄目:敬一丹、王小丫。趙赫、沈冰……擁有龐大主播陣容的她,更受觀眾歡迎。
對於有志於從事電視欄目相關工作的人員,以及關注此領域的研究人員。此書乃必備的參考書。 這是一個大牌雲集的欄目:敬一丹、王小丫。趙赫、沈冰……擁有龐大主播陣容的她,更受觀眾歡迎。
章節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探尋社會坐標中的位置——欄目定位的衍變分析……(4)
一 報導內容及其衍變……(5)
二 欄目功能及其衍變……(7)
作為服務者的《經濟半小時》……(8)
作為指導者的《經濟半小時》……(11)
作為批判者的《經濟半小時》……(15)
三 功能定位的轉變趨勢……(18)
四 客群定位--收視對象的衍變分析……(22)
經濟節目客群的社會構成……(22)
電視經濟節目現實市場人口構成……(24)
《經濟半小時》客群分析……(27)
《經濟半小時》客群定位衍變……(31)
第三章 解讀欄目經營理念——品牌創建……(34)
一 電視欄目品牌的構成要素……(36)
內容……(37)
信譽……(38)
穩定性和持續性……(38)
包裝和宣傳推廣……(38)
個性……(39)
特定的名稱……(39)
播出時間……(39)
覆蓋率與收視率……(40)
二 廣告經營價值和廣告策略……(41)
欄目和廣告的關係……(42)
《經濟半小時》的廣告經營價值分析……(44)
價格策略……(46)
三 《經濟半小時》的品牌資產分析……(47)
《經濟半小時》品牌的外部資源……(47)
《經濟半小時》品牌的內部資源……(50)
四 《經濟半小時》價值與廣告效果分析……(53)
主要客戶……(54)
六 欄目品牌策略……(56)
欄目的競爭環境分析……(56)
經濟視角的核心競爭力……(58)
賣點的針對性……(59)
電視欄目品牌延展……(61)
欄目周邊產品開發……(61)
子品牌的創建……(62)
七 現代電視的重要賣點--欄目的外包裝……(63)
欄目包裝的原則……(64)
欄目包裝的方法……(71)
包裝的走向分析……(88)
包裝中存在的問題……(89)
第四章 改造外觀氣質——探究節目形態的衍變……(91)
一 雜誌型形態及其主要時期(1989-1996年)……(92)
拼盤類節目形態……(92)
固定板塊方式……(93)
板塊節目的評價……(94)
二 系列專題形態及其主要時期(1996-1999年)……(95)
對系列專題片節目形態的評價……(102)
三 新聞分析形態及其主要時期(2000年之後)……(104)
新聞分析節目形態的特點與評價……(105)
四 特別節目形態……(107)
“3·15”晚會及其系列節目……(109)
“質量萬里行”……(114)
《架金橋 覓知音》……(116)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118)
特別節目的總體評價……(119)
五 欄目主持與演播方式……(121)
演播室……(121)
演播室進入辦公室……(124)
演播方式:直播與錄播……(125)
演播中的實物……(126)
連線……(128)
主持人符號……(129)
主持方式……(132)
主持方式轉變及原因……(135)
主持人與個人專欄……(137)
六 對於主持、演播部分的評價……(138)
七 節目形態的衍變規律小結……(141)
頻道化……(143)
附1:《1996·秋天的故事》策劃記……(149)
附2:1997年“3·15特別節目”總導演姜詩明的導演闡述……(157)
欄目的競爭環境分析……(56)
經濟視角的核心競爭力……(58)
賣點的針對性……(59)
電視欄目品牌延展……(61)
欄目周邊產品開發……(61)
子品牌的創建……(62)
七 現代電視的重要賣點--欄目的外包裝……(63)
欄目包裝的原則……(64)
欄目包裝的方法……(71)
包裝的走向分析……(88)
包裝中存在的問題……(89)
第四章 改造外觀氣質——探究節目形態的衍變……(91)
一 雜誌型形態及其主要時期(1989-1996年)……(92)
拼盤類節目形態……(92)
固定板塊方式……(93)
板塊節目的評價……(94)
二 系列專題形態及其主要時期(1996-1999年)……(95)
對系列專題片節目形態的評價……(102)
三 新聞分析形態及其主要時期(2000年之後)……(104)
新聞分析節目形態的特點與評價……(105)
四 特別節目形態……(107)
“3·15”晚會及其系列節目……(109)
“質量萬里行”……(114)
《架金橋 覓知音》……(116)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118)
特別節目的總體評價……(119)
五 欄目主持與演播方式……(121)
演播室……(121)
演播室進入辦公室……(124)
演播方式:直播與錄播……(125)
演播中的實物……(126)
連線……(128)
主持人符號……(129)
主持方式……(132)
主持方式轉變及原因……(135)
主持人與個人專欄……(137)
六 對於主持、演播部分的評價……(138)
七 節目形態的衍變規律小結……(141)
頻道化……(143)
附1:《1996·秋天的故事》策劃記……(149)
附2:1997年“3·15特別節目”總導演姜詩明的導演闡述……(157)
第五章 “人本化”與“軟化”——化解電視經濟報導的問題與難點……(159)
一 報導類型……(160)
追蹤報導和連續報導……(160)
階段性話題和輿論引導……(163)
組合報導……(165)
組合報導的局限……(168)
系列報導……(168)
二 人本化……(170)
經濟生活與人的契合點……(170)
化解經濟報導的專業難題……(174)
經濟報導的故事化與事件化……(176)
人物化與事件化的結合……(178)
三 經濟視角和非經濟視角……(178)
經濟視角……(179)
非經濟視角……(181)
經濟報導中的“軟化”問題……(182)
四 數字與字幕策略……(186)
數字與說服力……(187)
數字調查與民意蒐集……(187)
數字與形象化表現……(188)
五 電視經濟報導的深度問題……(189)
時效性……(199)
“當日需求”的定位尋找……(201)
時效與深度的調和……(202)
六 欄目與觀眾的互動方式……(204)
七 經濟報導的媒體聯動……(208)
媒體聯動的意義……(211)
獲取線索的媒介聯動……(212)
傳播渠道的多元化……(212)
頻道內的節目體系聯動……(213)
第六章 大眾化與專業化——電視經濟欄目共通的問題與趨勢……(216)
一 改版的理論依據、意義……(219)
二 三次改版的整體分析……(220)
第一次改版……(222)
第二次改版……(225)
第三次改版……(228)
三 改版的頻度問題……(234)
第七章 欄目的組織——走向企業化管理之路……(237)
一 歷史變遷……(238)
管理制度逐漸成形……(238)
組長制向製片人制的轉化過程……(240)
二 欄目人力資源管理……(242)
崗位職責……(242)
考核機制……(247)
獎懲機制……(250)
一 報導類型……(160)
追蹤報導和連續報導……(160)
階段性話題和輿論引導……(163)
組合報導……(165)
組合報導的局限……(168)
系列報導……(168)
二 人本化……(170)
經濟生活與人的契合點……(170)
化解經濟報導的專業難題……(174)
經濟報導的故事化與事件化……(176)
人物化與事件化的結合……(178)
三 經濟視角和非經濟視角……(178)
經濟視角……(179)
非經濟視角……(181)
經濟報導中的“軟化”問題……(182)
四 數字與字幕策略……(186)
數字與說服力……(187)
數字調查與民意蒐集……(187)
數字與形象化表現……(188)
五 電視經濟報導的深度問題……(189)
時效性……(199)
“當日需求”的定位尋找……(201)
時效與深度的調和……(202)
六 欄目與觀眾的互動方式……(204)
七 經濟報導的媒體聯動……(208)
媒體聯動的意義……(211)
獲取線索的媒介聯動……(212)
傳播渠道的多元化……(212)
頻道內的節目體系聯動……(213)
第六章 大眾化與專業化——電視經濟欄目共通的問題與趨勢……(216)
一 改版的理論依據、意義……(219)
二 三次改版的整體分析……(220)
第一次改版……(222)
第二次改版……(225)
第三次改版……(228)
三 改版的頻度問題……(234)
第七章 欄目的組織——走向企業化管理之路……(237)
一 歷史變遷……(238)
管理制度逐漸成形……(238)
組長制向製片人制的轉化過程……(240)
二 欄目人力資源管理……(242)
崗位職責……(242)
考核機制……(247)
獎懲機制……(250)
三 內部企業文化的建立……(252)
四 節目管理……(254)
製作播出流程……(254)
送播工作流程……(256)
報導內容安全……(257)
五 資金管理……(260)
附1:2000年《經濟半小時》工作流程圖……(263)
附2:2001年《經濟半小時》工作流程圖……(264)
附3:2002年《經濟半小時》日常節目製作流程圖……(265)
附4:2002年《經濟半小時》特別節目製作流程圖……(266)
附5:《調查報導約法三章》……(267)
第八章 觸類旁通——與相關經濟類媒體的橫向比較……(269)
一 自我定位:以何取勝……(270)
以專業性取勝……(270)
經濟眼光看社會……(271)
國內外廣播媒體定位的不同點……(271)
給經濟人士看的報導……(272)
二 客群定位……(276)
專業客群……(276)
精英能者,強調生活態度……(277)
大眾媒體的“大樹原則” ……(278)
三 內容的專業化程度……(279)
專業信息……(279)
時政與財經結合……(280)
四 欄目形態與報導手段……(281)
廣播媒體……(281)
平面媒體……(284)
五 風格……(287)
行文方式和思考方式……(287)
批判、啟蒙、監督、守望……(288)
六 經營與品牌……(289)
贏利為上……(289)
品牌為上……(291)
附:《經濟半小時》簡史……(293)
參考資料……(311)
後 記……(314)
四 節目管理……(254)
製作播出流程……(254)
送播工作流程……(256)
報導內容安全……(257)
五 資金管理……(260)
附1:2000年《經濟半小時》工作流程圖……(263)
附2:2001年《經濟半小時》工作流程圖……(264)
附3:2002年《經濟半小時》日常節目製作流程圖……(265)
附4:2002年《經濟半小時》特別節目製作流程圖……(266)
附5:《調查報導約法三章》……(267)
第八章 觸類旁通——與相關經濟類媒體的橫向比較……(269)
一 自我定位:以何取勝……(270)
以專業性取勝……(270)
經濟眼光看社會……(271)
國內外廣播媒體定位的不同點……(271)
給經濟人士看的報導……(272)
二 客群定位……(276)
專業客群……(276)
精英能者,強調生活態度……(277)
大眾媒體的“大樹原則” ……(278)
三 內容的專業化程度……(279)
專業信息……(279)
時政與財經結合……(280)
四 欄目形態與報導手段……(281)
廣播媒體……(281)
平面媒體……(284)
五 風格……(287)
行文方式和思考方式……(287)
批判、啟蒙、監督、守望……(288)
六 經營與品牌……(289)
贏利為上……(289)
品牌為上……(291)
附:《經濟半小時》簡史……(293)
參考資料……(311)
後 記……(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