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講語文·程紅兵講語文》內容簡介:在我國古代,對教師職責最權威的論斷,無疑是唐代著名散文家、教育家韓愈的那句名言:“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在那個時候,道傳得深刻,業授得紮實,惑解得透徹,因而在施教範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贏得了良好的聲譽,便成了“名師”。到了近代,我國傳統教育的精髓與從歐美、日本等國家引進的新的教育學說相互溝通、交融,對於“教師”角色的定位又有了新的更科學的認識,對於“名師”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內容和標準。
基本介紹
- 書名:名師講語文•程紅兵講語文
- 出版社:語文出版社
- 頁數:214頁
- 開本:16
- 作者:於漪 劉遠
- 出版日期:2008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184973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名師講語文·程紅兵講語文》:語文出版社語文名師出版工程重點項目。於漪先生領銜主編,顧黃初先生欣然作序。新課改以來第一套新生代語文名師教育理念和教學實踐的自我總結大系。活躍在課改第一線的語文教學界領軍人物以“講”的形式,展示其深邃的語文教育思想、獨特的語文教學風格。
作者簡介
程紅兵,上海市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上海市語文名師培養基地主持人。主持完成教育部課題“自主探究性語文教學模式研究”。受聘指導國家級骨幹教師。在多家專業刊物發表論文200多篇.出版專著9部、主編著作8部。曾應邀在全國50多個城市作專題報告和示範課300多場次。曾獲“全國優秀教師”“江西省中學十佳青年教師”“全國優秀語文教師”“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等多種榮譽稱號。
圖書目錄
我的語文人生
我原來不愛當老師
我出書啦
向名人請教
走上賽課的舞台
我的導師於漪先生
語文自留地
我仍在上語文課
學校發展戰略
我是語文名師基地的頭兒
教師應該是一個思想者
我的語文理念
回望近三十年來的語文教改
語文人格教育
自主探究性語文教學模式
我的語文實踐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
《群英會蔣乾中計》教學實錄
《易水送別》教學實錄
《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教學實錄
《雨霖鈴》教學實錄
《想像作文》教學實錄
《多樣化思維與作文》教學實錄
《原點思維與作文》教學實錄
《求異思維與作文》教學實錄
《求同思維與作文》教學實錄
《橫向思維與作文》教學實錄
我的教學語錄
我的教學語錄
我原來不愛當老師
我出書啦
向名人請教
走上賽課的舞台
我的導師於漪先生
語文自留地
我仍在上語文課
學校發展戰略
我是語文名師基地的頭兒
教師應該是一個思想者
我的語文理念
回望近三十年來的語文教改
語文人格教育
自主探究性語文教學模式
我的語文實踐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
《群英會蔣乾中計》教學實錄
《易水送別》教學實錄
《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教學實錄
《雨霖鈴》教學實錄
《想像作文》教學實錄
《多樣化思維與作文》教學實錄
《原點思維與作文》教學實錄
《求異思維與作文》教學實錄
《求同思維與作文》教學實錄
《橫向思維與作文》教學實錄
我的教學語錄
我的教學語錄
文摘
(學生笑)
師:我問的是高漸離為何一言不發,而不是問作者為何如此安排。
生:高漸離此時非常傷心、難過,因此說不出話。
師:舉幾個與此相類似的例子。
生:柳永的《雨霖鈴》,‘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師:不錯。白居易在潯陽江頭送別朋友之時,也是抑鬱無言,“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人在極度傷感,痛心之時往往說不出話。應該說高漸離此時的心情是非常複雜的,並不僅只是傷心,他也有對秦王的憤怒,對荊軻此行的理解和支持,從課文第164頁註解9可以看出高漸離也是一個愛國正直的漢子。當然更多的是為荊軻此行很可能犧牲而悲痛、傷心,所以他無言。他沒有說話,是不是就沒有表達他的感情呢?生:高漸離雖沒說話,但是用擊築表達了他的感情。師:什麼樣的情感?生:悲涼的情感。師:何以見得?看課文回答。生:荊軻和著高漸離唱出的是變徵之聲,悲涼聲調,因此可以看出高漸離的築聲是悲涼的。
師:說得好,其實還可以從士的反映看出來,“士皆垂淚涕泣”側面烘託了悲涼氣氛。
(請一學生翻譯解釋“又前而為歌……終已不顧’,教師糾正、提問)
師:“就車而去”的“就”作何解?
生:就,上;就車,上車。
師:荊軻此時的歌與前面的歌有無變化?
生:有變化。
師:有什麼變化?
生:由悲涼變為悲壯。
師:何以見得?
生:從荊軻唱出的是聲調激憤的羽聲可以看出。
師:還有呢?
生:從士的表情神態可以看出。
師:從荊軻所唱的歌詞內容也可以看出,由悲涼而悲壯,由低沉而高昂,由生離死別而同仇敵愾,荊軻一曲高歌,直抒胸臆,慷慨悲壯,視死如歸,整個場面的氣氛為之改變。為何有此變化?(學生沉默,教師啟發)師:假如不變又會怎樣?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士皆垂淚涕泣,大家抱頭痛哭,
師:我問的是高漸離為何一言不發,而不是問作者為何如此安排。
生:高漸離此時非常傷心、難過,因此說不出話。
師:舉幾個與此相類似的例子。
生:柳永的《雨霖鈴》,‘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師:不錯。白居易在潯陽江頭送別朋友之時,也是抑鬱無言,“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人在極度傷感,痛心之時往往說不出話。應該說高漸離此時的心情是非常複雜的,並不僅只是傷心,他也有對秦王的憤怒,對荊軻此行的理解和支持,從課文第164頁註解9可以看出高漸離也是一個愛國正直的漢子。當然更多的是為荊軻此行很可能犧牲而悲痛、傷心,所以他無言。他沒有說話,是不是就沒有表達他的感情呢?生:高漸離雖沒說話,但是用擊築表達了他的感情。師:什麼樣的情感?生:悲涼的情感。師:何以見得?看課文回答。生:荊軻和著高漸離唱出的是變徵之聲,悲涼聲調,因此可以看出高漸離的築聲是悲涼的。
師:說得好,其實還可以從士的反映看出來,“士皆垂淚涕泣”側面烘託了悲涼氣氛。
(請一學生翻譯解釋“又前而為歌……終已不顧’,教師糾正、提問)
師:“就車而去”的“就”作何解?
生:就,上;就車,上車。
師:荊軻此時的歌與前面的歌有無變化?
生:有變化。
師:有什麼變化?
生:由悲涼變為悲壯。
師:何以見得?
生:從荊軻唱出的是聲調激憤的羽聲可以看出。
師:還有呢?
生:從士的表情神態可以看出。
師:從荊軻所唱的歌詞內容也可以看出,由悲涼而悲壯,由低沉而高昂,由生離死別而同仇敵愾,荊軻一曲高歌,直抒胸臆,慷慨悲壯,視死如歸,整個場面的氣氛為之改變。為何有此變化?(學生沉默,教師啟發)師:假如不變又會怎樣?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士皆垂淚涕泣,大家抱頭痛哭,
序言
在我國古代,對教師職責最權威的論斷,無疑是唐代著名散文家、教育家韓愈的那句名言:“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在那個時候,道傳得深刻,業授得紮實,惑解得透徹,因而在施教範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贏得了良好的聲譽,便成了“名師”。到了近代,我國傳統教育的精髓與從歐美、日本等國家引進的新的教育學說相互溝通、交融,對於“教師”角色的定位又有了新的更科學的認識,對於“名師”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內容和標準。
我國歷來重視師道的傳承關係。所謂“名師出高徒”,短短五個字,道盡了師徒關係的全部奧秘:要被承認是“名師”,必須要有實績,必須要能用科學的、有效的方法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高徒”來;“名師”與“高徒”之間,前傳後承,關鍵在一個“出”字,怎樣才能“出”,怎樣便不能“出”,現代教學法的精髓就在於努力探求這“出”的規律和“出”的藝術。
說到“傳承”,還有個方式和渠道的問題。先秦時代,萬世師表的孔子,留下了一部《論語》。世上有“課堂實錄”,在中國,最早恐怕就是這部《論語》了。到20世紀,這種教學實錄也還流行並有所發展。如梁啓超20年代在東南大學作長篇講演,其講義經聽講人記錄後成為了他唯一的一篇論述中學以上語文教學問題的重要論文:《論中學以上作文教學法》。後來,夏丐尊、葉聖陶曾經應邀到上海廣播電台就閱讀和寫作問題作了幾次廣播講座,講稿後經整理便成了他們合著的《閱讀與寫作》。這是現代傳媒第一次成了傳播語文教學經驗的渠道,這也是現代版的“名師講語文”之一例,那已經是20世紀40年代的事了。
改革開放以後,最早通過課堂教學實錄傳播“名師講語文”的,當推華東師大教育學教授瞿葆奎領銜主編,1980年3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優秀語文教師上課實錄》。出版之後,立即風行全國。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教育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種以“優秀教師”“特級教師”等“名師”名義編輯出版的“教學實錄”“教育文庫”“名家叢書”等紛紛出版,與各種講習活動和競賽活動相配合,掀起了一股向“名師”學習的熱潮。其中以江蘇教育出版社於1996年7月出版的“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叢書為代表,從中可以看出這種“名師”讀物的基本格局。
我國歷來重視師道的傳承關係。所謂“名師出高徒”,短短五個字,道盡了師徒關係的全部奧秘:要被承認是“名師”,必須要有實績,必須要能用科學的、有效的方法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高徒”來;“名師”與“高徒”之間,前傳後承,關鍵在一個“出”字,怎樣才能“出”,怎樣便不能“出”,現代教學法的精髓就在於努力探求這“出”的規律和“出”的藝術。
說到“傳承”,還有個方式和渠道的問題。先秦時代,萬世師表的孔子,留下了一部《論語》。世上有“課堂實錄”,在中國,最早恐怕就是這部《論語》了。到20世紀,這種教學實錄也還流行並有所發展。如梁啓超20年代在東南大學作長篇講演,其講義經聽講人記錄後成為了他唯一的一篇論述中學以上語文教學問題的重要論文:《論中學以上作文教學法》。後來,夏丐尊、葉聖陶曾經應邀到上海廣播電台就閱讀和寫作問題作了幾次廣播講座,講稿後經整理便成了他們合著的《閱讀與寫作》。這是現代傳媒第一次成了傳播語文教學經驗的渠道,這也是現代版的“名師講語文”之一例,那已經是20世紀40年代的事了。
改革開放以後,最早通過課堂教學實錄傳播“名師講語文”的,當推華東師大教育學教授瞿葆奎領銜主編,1980年3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優秀語文教師上課實錄》。出版之後,立即風行全國。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教育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種以“優秀教師”“特級教師”等“名師”名義編輯出版的“教學實錄”“教育文庫”“名家叢書”等紛紛出版,與各種講習活動和競賽活動相配合,掀起了一股向“名師”學習的熱潮。其中以江蘇教育出版社於1996年7月出版的“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叢書為代表,從中可以看出這種“名師”讀物的基本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