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實說

名實說

該文辨名與實之別,頗有深意。謹厚、廉靜、退讓在封建時代被認為是“名之至美”,文章則指出,三者常常是一些人明哲保身、貪圖名位的偽裝。接著又指出,三者也並非全無用處,對有真才幹,能為天下國家建功立業的人來說,它們有助於清廉謹慎,保持晚節,這是真正的名實相符。作者提出,善於偽裝的人,其實還不如“貪者、矯者、肆者”有短處的人對國家有用。這是他個人的看法,有其歷史局限性。

基本介紹

  • 書名:名實說
  • 作者朱琦
  • 類別散文
  • 作品年代清代
  • 作者出生時間:1803
  • 作者死亡時間:1861
  • 出生地點:廣西桂林
  • 曾任進士御史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名實說
作品年代:清代
作者:朱琦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孰難辨?曰:名難辨。名者,士之所趨而易惑。天下有鄉曲之行[1],有大人之行[2]。鄉曲、大人,其名也;考之以其行,而察其有用與否,其實也。
世之稱者,曰謹厚、曰廉靜、曰退讓。三者名之至美者也,而不知此鄉曲之行,非所謂大人者也。大人之職,在於經國家[3],安社稷[4],有剛毅大節,為人主畏憚;有深謀遠識,為天下長計;合則留,不合以義去。身之便安[5],不暇計也;世之指摘,不敢逃也。
今也不然,曰:吾為天下長計,則天下之釁必集於我;吾為人主畏憚,則不能久於其位。不如謹厚、廉靜、退讓,此三者,可以安坐無患,而其名又至美。夫無其患而可久於其位,又有天下美名,士何憚而不爭趨於此?
故近世所號為公卿之賢者,此三者為多。當其峨冠襜裙[6],從容步趨於廟廊之間[7],上之人不疑,而非議不加,其深沉不可測也。一旦遇大利害,搶攘無措[8],鉗口撟舌而莫敢言[9],而所謂謹厚、廉靜、退讓,至此舉無可用。於是始思向之為人主畏憚而謀遠識者[10],不可得矣。
且謹厚、廉靜、退讓,三者非果無用也,亦各以時耳。古有負蓋世之功,而思持其後[11],挾震主之威,而唯恐不終,未嘗不斤斤於此。有非常之功與名,而斤斤於此,故可以蒙榮譽,鎮薄俗,保晚節。後世無其才而冒其位,安其樂而避其患,假於名之至美,憪然自以為足[12],是藏身之固,莫便於此三者,孔子之所謂鄙夫也[13]。其究鄉原也[14],是張禹、胡廣、趙戒之類也[15]。甚矣,其恥也。
且吾聞大木有尺寸之朽而不棄,駿馬有奔踶之患而可馭[16]。世之貪者、矯者、肆者,往往其才可用。今人貌為不貪、不矯、不肆而訖無用[17],其名是,其實非也,故曰難辨也。
鄉曲無譏矣[18],然豈無草茅坐誦而憂天下其人者乎[19]?而士之在高位者,伈伈俔俔[20],曾鄉曲之不若[21],何也?是故君子慎其名,鄉曲而有大人之行者榮,大人而為鄉曲之行者辱。

作品注釋

[1]鄉曲:鄉里,因偏居一隅,故稱“鄉曲”。舊稱聞見少,目光短淺的行為為“鄉曲之行”。
[2]大人:舊指道德高尚和有官位的人。
[3]經:治理。
[4]社稷:古帝王所祭的土神穀神,我國以農立國,故常用國家的代稱。
[5]便安:安適。便:適宜。
[6]峨冠襜裙:高冠朝服。襜(chǎn)裙:即襜褕(yú),朝服的一種。
[7]廟廊:指朝廷。
[8]搶攘:紛亂,此處指心裡慌亂。
[9]鉗口撟(jiǎo)舌:因害怕而不敢說話的樣子。鉗口:閉口。撟舌:翹起舌頭,形容驚愕或害怕的樣子。
[10]向:過去,先前。
[11]持:持滿,盛滿。
[12]憪(xián):安閒的樣子。
[13]“孔子”句:《論語陽貨》記載孔子的話說:鄙夫哪裡能事君呢?當他沒有得到職位的時候,生怕得不著;已經得到了,又怕失去。孔子稱這樣患得患失的是“鄙夫”。
[14]究:探究。鄉原(yuàn):也稱“鄉愿”,指明哲保身,迎合眾人的人。
[15]張禹:西漢人,漢成帝時曾為丞相,吏民不滿國戚當權,他常加掩飾,並上書求退。胡廣趙戒均為東漢時人,平時以謙讓溫雅受稱讚,貴戚梁冀毒死質帝欲立桓帝,胡廣、趙戒為朝廷重臣,因害怕而曲從梁冀。
[16]奔踶(chí):賓士。“踶”與“馳”通。
[17]訖:最終。
[18]譏:進諫,進言。
[19]草茅:指在野未做官的人。《儀禮士相見禮》:“在野則曰草茅之臣。”
[20]伈伈俔俔:唯唯喏喏,膽小怕事的樣子。伈伈(xǐn):恐懼的樣子。俔俔(xiàn):不敢正視的樣子。
[21]曾:簡直。

作者簡介

朱琦(1803—1861),字伯韓,廣西桂林人。公元1835年(道光十五年)進士,官至御史。晚年到浙江候選(等候選為地方官吏),遇太平天國杭州被殺。早年在京曾向梅曾亮學古文法,文章醇厚有味,是桐城派在廣西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怡志堂詩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