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續去過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寫下了一些遊記。這是我最新編輯完成的一本海外遊記選。文章按所到國家第一字的漢語拼音為順序往下排列,圖片也依此插入,但圖片並不只是“插圖”,有的情景文章里未必提到,是對文本的一種補充。世界很大,人生很短。要使有限的生命獲得儘可能多的快樂與感悟,遠遊是不可少的手段。願自己能去到更多的地方,也祝讀者諸君有遠遊之樂! 名家走世界:用心去游 人是地行仙。人生樂趣之一,是遠遊。我提倡用心去游。所謂用心,不是勞心的意思,與工作中的那種用心是兩回事,指的是要在有一搭沒一搭的輕鬆旅遊中,善於對所遭逢到的景物、事物、人物,由一些細節,擦出心靈的火花,心有所悟,而生出大快樂來。如果旅遊一番,心無所悟,那真遺憾。
基本介紹
- 書名:名家走世界:用心去游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頁數:326頁
- ISBN:7542624172, 9787542624178
- 作者:劉心武
- 出版日期:2007年1月1日
- 開本:0開
圖書目錄,文摘,
圖書目錄
澳大利亞
方要中軸圓要心
令人切齒的“烤箱”
墨爾本地標毀譽錄
免費纜車
藍色鈴鐺
真的,它很害羞
廠房辦公倉幸安家
奧地利
到維也納去看白水屋
發現者的發現
德國
蝴蝶窗
你也是綠的嗎
秋水伊人
丹麥
透明的哥本哈根
洋哥哥偏尋根究底
法國
綠色紀念碑
儒勒·凡爾納博物館記詫
凡爾賽噴泉
巴黎聖母院印象
四色鬱金香
巴黎有條小胡同
此夜只應花都有
凡爾賽大章魚
巴黎屋頂
千里浪漫餐
在巴黎寵物公墓讀詩
懂得海鳥的陶醉
巴黎同性戀大遊行
記住他——勃呂納梭
天使的酒窩
滑鐵盧裁紙刀
最後一道籬笆2爭
荷蘭
荷蘭瘋車
羅馬尼亞
布倫庫什三大名雕親睹記
盧森堡
深谷與峻峰
美國
美國爆米花
大圓桌
世貿大廈頂樓的彈簧
聖地亞哥所見
玻璃蝸牛的故鄉
大瀑巨虹
安心孵蛋
錦園苔花
景隨人置
“聲命線”
契約牆
奧斯汀小木星
抱養女嬰
大娃娃心態
夏志清捧場
六層樓上的啟示
阿拉莫番石榴花
石破天驚少一門
維基基海灘賞詩
馬來西亞
貓城記貓
長屋之謎犀鳥知
詩巫的詩與巫
加帛公所
花蹤
笑離絕論
檳城屋脊
老街咖啡
榴磋飄x
挪威
挪威森林貓
維格蘭公園
長夜出戲
麥秸羊
日本
帶指南針的孩子
石庭快憶
松本清張一去不返
美其名曰
站著吃麵
“在場”的魅力
京都的新門瞼兒
肥胖的流浪漢
象腳襪
楓葉饅頭
官島勺子
藤本敬一先生
綠海孤舟
瑞典
斯德哥爾幸長笛
瓦薩號的後福
在帕爾梅被刺處看電影
好一座“呼嘯山莊”
米勒斯花園
同露西亞一起吟唱
聽沃爾特受獎演說
瑞士
花鐘莫停擺
聖馬利諾
聖馬利諾鐘聲
新加坡
聖陶沙堤橋
義大利
天眼恢恢
黑米尼白菊
比薩三姝
英國
環心劇場
倫敦弘紅記
其他
蝴蝶·松鼠·電池
我沒蹲門口
喧囂文化
方要中軸圓要心
令人切齒的“烤箱”
墨爾本地標毀譽錄
免費纜車
藍色鈴鐺
真的,它很害羞
廠房辦公倉幸安家
奧地利
到維也納去看白水屋
發現者的發現
德國
蝴蝶窗
你也是綠的嗎
秋水伊人
丹麥
透明的哥本哈根
洋哥哥偏尋根究底
法國
綠色紀念碑
儒勒·凡爾納博物館記詫
凡爾賽噴泉
巴黎聖母院印象
四色鬱金香
巴黎有條小胡同
此夜只應花都有
凡爾賽大章魚
巴黎屋頂
千里浪漫餐
在巴黎寵物公墓讀詩
懂得海鳥的陶醉
巴黎同性戀大遊行
記住他——勃呂納梭
天使的酒窩
滑鐵盧裁紙刀
最後一道籬笆2爭
荷蘭
荷蘭瘋車
羅馬尼亞
布倫庫什三大名雕親睹記
盧森堡
深谷與峻峰
美國
美國爆米花
大圓桌
世貿大廈頂樓的彈簧
聖地亞哥所見
玻璃蝸牛的故鄉
大瀑巨虹
安心孵蛋
錦園苔花
景隨人置
“聲命線”
契約牆
奧斯汀小木星
抱養女嬰
大娃娃心態
夏志清捧場
六層樓上的啟示
阿拉莫番石榴花
石破天驚少一門
維基基海灘賞詩
馬來西亞
貓城記貓
長屋之謎犀鳥知
詩巫的詩與巫
加帛公所
花蹤
笑離絕論
檳城屋脊
老街咖啡
榴磋飄x
挪威
挪威森林貓
維格蘭公園
長夜出戲
麥秸羊
日本
帶指南針的孩子
石庭快憶
松本清張一去不返
美其名曰
站著吃麵
“在場”的魅力
京都的新門瞼兒
肥胖的流浪漢
象腳襪
楓葉饅頭
官島勺子
藤本敬一先生
綠海孤舟
瑞典
斯德哥爾幸長笛
瓦薩號的後福
在帕爾梅被刺處看電影
好一座“呼嘯山莊”
米勒斯花園
同露西亞一起吟唱
聽沃爾特受獎演說
瑞士
花鐘莫停擺
聖馬利諾
聖馬利諾鐘聲
新加坡
聖陶沙堤橋
義大利
天眼恢恢
黑米尼白菊
比薩三姝
英國
環心劇場
倫敦弘紅記
其他
蝴蝶·松鼠·電池
我沒蹲門口
喧囂文化
文摘
書摘
方要中軸圓要心
“你怎么總在一個大公園裡拍照啊?”翻看我在悉尼拍的風光照,親友都不禁這樣問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印象,是因為許多照片上,都出現著高聳的悉尼電視塔。悉尼與北美許多城市一樣,市中心區密集著些摩天高樓,白天人們聚集到這些“蜂巢”里辦事,,傍晚又紛紛開私家車或搭乘公交火車和巴士,回到衛星城那些平面化的居民區去休憩;就這一點而言,悉尼的城市個性不怎么突出。悉尼別名“港灣之城”,它的主體部分建造在珊瑚分枝般複雜的海灣岸台上,整個市區的布局以傑克遜灣南岸為圓心,放射性地朝四周發展,它的電視塔,恰建造在了圓心地帶,這座已經快三十五歲的高塔約有305米,很長時間裡都是全澳和南半球最高的建築物,周遭相繼建造的摩天大廈都避免對它形成遮蔽,它的造型不是那種世界各處習見的尖錐套圓球的樣式,而是以頎長的金屬管直插藍天,頂端是望去玲瓏輕盈的金色陀螺形結構,實際是堅固的九層房廳,其中有兩層是旋轉餐廳,兩層是觀覽大廳,這九層房廳以56根鋼纜與地面連線拉緊,蔚為壯觀,使得悉尼城的天際輪廓線獲得了自己的獨特性。悉尼電視塔的選址尤其值得稱道,這種在圓心裡建造高層地標,使人們在城市裡活動時,無論在圍繞圓心的哪種長度的半徑上回望,都能有“塔影總在藍天際”的視覺快感,加上整個城區綠化程度很高,可謂“花木總在身左右”,因此像我這樣的遊客儘管是變換了許多其實離得很遠的方位拍照,近景各不相同,但大背景上總還有電視塔剪影,這就是讓沒去過那些地方的親友看照片時,覺得我總在一個大公園裡轉悠的原因。
世界上各處城市的布局,簡單歸納,一種是圓形或接近圓形的,一種是方形或接近方形的,有些城市乍作鳥瞰會覺得布局很亂,但只要細加分析,也大都無非由一些圓形或方形的結構交錯組合而成。大體而言,東方多方城,西方多圓城。成功的城市規劃,布局上的竅門可以概括為“方要中軸圓要心”。方城的中軸性若不認真設計,就好比一個軀體沒有堅實的脊梁骨,從審美上是醜陋的,從功能上是欠缺的;圓城的圓心若不刻意營造,則好比一個生命沒有健康的心臟,從精神上是萎靡的,從風貌上是平庸的。
回到北京,越發感覺到這真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座珍貴方城,特別是中軸線的布局,目前保存得還基本完好,特別是天安門往北直到鼓樓、鐘樓那一氣呵成的華彩樂章,莫說身臨其境,就是清夜月下倚枕默想,把那十二欄桿細細拍遍,也足夠動魄銷魂。悉尼那樣的西方式圓城,作為一種異域風光,我置身其中時倒也興致昂然,但歸來翻照片回味,總覺得從輪廓線上未免一覽無餘,不如北京那平面布局、高潮漸起、適可而止的中軸線趣味蘊藉。可惜的是,在與世界接軌的熱潮中,我們的一些方城在改造規劃上,破壞了原來古典式的中軸線,盲目地在市中心修造高層洋式建築,以為那樣方能體現出現代化的國際氣派,誤把悉尼那樣的西方圓形城市的從圓心放射性布局的模式生搬硬套過來,北京的古典中軸線雖然大致保存了下來,但在該中軸線的延長線上究竟該怎么布局?似乎還缺乏細緻的、高層次的研討。為適應汽車化的現代城市交通,北京這樣的方城目前也已經開闢出了六條環城公路,環路自有其功能性,有修造的必要,但千萬不能因為有這些環路,就懵懵懂懂地覺得北京也該變成悉尼那樣的圓城了,似乎原有的古典中軸線已然“過時”,不能成其為“圓心”,於是生出“中心躥筍”的心思。北京在城市改造規劃上目前還堅持著嚴格限高的原則,相應的法規也越來越細密,但按環路向外逐環放寬高度限制的“遊戲規則”是否真的合理?需知發展商是一定要在“遊戲”中謀求“合規利益”最大化的,他們一定要把投資建造的樓房蓋至允許的最高限度,更有硬是超標建造,待已是既成事實後,謀求罰款了事的,這樣下去,不要多久,北京會不會成為一個大盆?即外環路邊是些越往外越高的建築,原來的古典城區則成為陷落其中的“盆底”,並且不是一個和諧光潤的“盆底”,因為其間還夾雜著若干也是能蓋多高就躥多高的“現代化大樓”。我真不願見到這樣的一個“圓盆形”北京出現。 P2-4
方要中軸圓要心
“你怎么總在一個大公園裡拍照啊?”翻看我在悉尼拍的風光照,親友都不禁這樣問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印象,是因為許多照片上,都出現著高聳的悉尼電視塔。悉尼與北美許多城市一樣,市中心區密集著些摩天高樓,白天人們聚集到這些“蜂巢”里辦事,,傍晚又紛紛開私家車或搭乘公交火車和巴士,回到衛星城那些平面化的居民區去休憩;就這一點而言,悉尼的城市個性不怎么突出。悉尼別名“港灣之城”,它的主體部分建造在珊瑚分枝般複雜的海灣岸台上,整個市區的布局以傑克遜灣南岸為圓心,放射性地朝四周發展,它的電視塔,恰建造在了圓心地帶,這座已經快三十五歲的高塔約有305米,很長時間裡都是全澳和南半球最高的建築物,周遭相繼建造的摩天大廈都避免對它形成遮蔽,它的造型不是那種世界各處習見的尖錐套圓球的樣式,而是以頎長的金屬管直插藍天,頂端是望去玲瓏輕盈的金色陀螺形結構,實際是堅固的九層房廳,其中有兩層是旋轉餐廳,兩層是觀覽大廳,這九層房廳以56根鋼纜與地面連線拉緊,蔚為壯觀,使得悉尼城的天際輪廓線獲得了自己的獨特性。悉尼電視塔的選址尤其值得稱道,這種在圓心裡建造高層地標,使人們在城市裡活動時,無論在圍繞圓心的哪種長度的半徑上回望,都能有“塔影總在藍天際”的視覺快感,加上整個城區綠化程度很高,可謂“花木總在身左右”,因此像我這樣的遊客儘管是變換了許多其實離得很遠的方位拍照,近景各不相同,但大背景上總還有電視塔剪影,這就是讓沒去過那些地方的親友看照片時,覺得我總在一個大公園裡轉悠的原因。
世界上各處城市的布局,簡單歸納,一種是圓形或接近圓形的,一種是方形或接近方形的,有些城市乍作鳥瞰會覺得布局很亂,但只要細加分析,也大都無非由一些圓形或方形的結構交錯組合而成。大體而言,東方多方城,西方多圓城。成功的城市規劃,布局上的竅門可以概括為“方要中軸圓要心”。方城的中軸性若不認真設計,就好比一個軀體沒有堅實的脊梁骨,從審美上是醜陋的,從功能上是欠缺的;圓城的圓心若不刻意營造,則好比一個生命沒有健康的心臟,從精神上是萎靡的,從風貌上是平庸的。
回到北京,越發感覺到這真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座珍貴方城,特別是中軸線的布局,目前保存得還基本完好,特別是天安門往北直到鼓樓、鐘樓那一氣呵成的華彩樂章,莫說身臨其境,就是清夜月下倚枕默想,把那十二欄桿細細拍遍,也足夠動魄銷魂。悉尼那樣的西方式圓城,作為一種異域風光,我置身其中時倒也興致昂然,但歸來翻照片回味,總覺得從輪廓線上未免一覽無餘,不如北京那平面布局、高潮漸起、適可而止的中軸線趣味蘊藉。可惜的是,在與世界接軌的熱潮中,我們的一些方城在改造規劃上,破壞了原來古典式的中軸線,盲目地在市中心修造高層洋式建築,以為那樣方能體現出現代化的國際氣派,誤把悉尼那樣的西方圓形城市的從圓心放射性布局的模式生搬硬套過來,北京的古典中軸線雖然大致保存了下來,但在該中軸線的延長線上究竟該怎么布局?似乎還缺乏細緻的、高層次的研討。為適應汽車化的現代城市交通,北京這樣的方城目前也已經開闢出了六條環城公路,環路自有其功能性,有修造的必要,但千萬不能因為有這些環路,就懵懵懂懂地覺得北京也該變成悉尼那樣的圓城了,似乎原有的古典中軸線已然“過時”,不能成其為“圓心”,於是生出“中心躥筍”的心思。北京在城市改造規劃上目前還堅持著嚴格限高的原則,相應的法規也越來越細密,但按環路向外逐環放寬高度限制的“遊戲規則”是否真的合理?需知發展商是一定要在“遊戲”中謀求“合規利益”最大化的,他們一定要把投資建造的樓房蓋至允許的最高限度,更有硬是超標建造,待已是既成事實後,謀求罰款了事的,這樣下去,不要多久,北京會不會成為一個大盆?即外環路邊是些越往外越高的建築,原來的古典城區則成為陷落其中的“盆底”,並且不是一個和諧光潤的“盆底”,因為其間還夾雜著若干也是能蓋多高就躥多高的“現代化大樓”。我真不願見到這樣的一個“圓盆形”北京出現。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