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評審

同行評審

同行評審(Peer review,在某些學術領域亦稱 Refereeing, 為一種審查程式,即一位作者的學術著作或計畫讓同一領域的其他專家學者來加以評審)。在出版單位主要以同行評審的方法來選擇與篩選所投送的稿件錄取與否,再而資金提供的單位,也是以同行評審的方式來決定研究獎助金是否授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同行評審
  • 外文名:Peer review
  • 別稱:審查(refereeing)
  • 主要針對:作品符合一般的科學與領域的標準
概念,評審理由,評審過程,招募評審,同行評審與偽作,

概念

“同行評審”是國際流行的期刊審查程式,即把一篇學術著作交由同一領域的其他專家學者加以評審,使之符合一般的科學與學科領域的標準。幾乎所有知名期刊都採用“同行評審”的方式來確保論文的質量,並作為決定稿件錄取的重要參考。在一些期刊,評審專家可以由作者本人推薦。
同行評審的程式主要針對的是讓作者的著作使之符合一般的科學與學科領域的標準。在許多領域著作的出版或者研究獎金的頒發,如果沒有以同行評審的方式來進行就可能比較會遭人物議。
同行評審機制被許多國家視為科研發表的重點,幾乎所有的知名期刊都採用同行評審,他們相信透過同行評審可以確保科研發表的質量。

評審理由

同行評審的其中一個理由是在複雜的工作中難以單憑個別作者或單一研究團隊的力量來指出當中所有錯誤及瑕疵。這不是因為缺憾彷如海底針,而是對於新的兼收並蓄的知識產品來說,某些專家能夠發掘改進的機會。因此向他人展示作品能夠更容易曝露弱點,獲得建議及鼓勵而最終得到修正。保持審閱人和被審閱人的身分雙向隱密及獨立能夠有效防止在財政及出版上發生結黨營私的問題,以求儘可能誠實的意見與批評。
另外,由於評審人通常都是文章所涉領域裡挑選出的專家,同行評審被視為學術研究和創立可靠學識的關鍵。文章發表後面向的學術界讀者只是某個有限領域的專家,他們在某種程度上需要同行評審來保證文章中研究結果的可靠性,然後在這些研究結果的基礎之上進行後續或相關的研究活動。因此,如果作者被發現在文章中造假,通常視為重大醜聞,因為許多其他研究者,以及該研究領域本身,已經依賴於這項研究的結果。
同行評審同行評審

評審過程

在出版刊物時,編輯送出進一步的工作或概念的副本給那領域專家。一般經由e-mail或網路手稿處理系統來完成。通常一篇文章由二到三人審查。
大多數文章經過審議過程後可能有如下結果:
無條件接受原稿,或者文章,
接受文稿不過就某些觀點上著者須再作增強,
退稿,不過鼓勵文稿修改後再重新投稿,
直接退稿。
在這個過程中,評審員都是擔當諮詢的角色,編者在沒有正式的約束下採納評審員的意見。再者,在科學刊物出版過程中,評審員並不以團隊形式出現,他們沒有互相溝通也互不認識,通常沒有要求評審員達致某個共識。因此,小組的運作有別於陪審團。在一般情況下,雖然評審員對評審對象的質素沒有一致意見,但仍然有幾個方法來尋求一個相對一致的決定。
同行評審過程同行評審過程

招募評審

在期刊或書籍的出版者而言,文章審核人員選取的任務典型地是落在編輯的身上。
招募評審人員是一種政治藝術,因為評審為無給職,且會在評審他們主要的工作上頭占用相當多的時間,比如他們的研究工作。
不同形式的審查
依據評審所使用的手法,同行評審可以是嚴苛的,不過不會非常嚴厲的。

同行評審與偽作

最近挪威科學家約翰·蘇得博在柳葉刀醫學期刊發表了不實的文章。他本人目前也正在接受調查。
以一例來說明在學術出版上因欠缺同行評審的機制以致造成不好收拾的窘境,這就是紐約大學物理教授亞蘭·索卡所登在期刊Social Text(社會論文期刊)上的文章Transgressing the Boundaries: Toward a Transformative Hermeneutics of Quantum Gravity(超越界線: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解釋學)。結果咱們知道由"索卡"所投送出版的文章本身就是一件惡作劇,也是所謂的索卡事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