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

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由拜耳集團和同濟大學於2011年12月共同創立,隸屬於上海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這是中國節能建築領域的首次校企強強聯合,合作內容涵蓋教育、創新、和人才三個方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
  • 英文名:Bayer-Tongji Eco-Construction & Material Academy
  • 創辦時間:2011
  • 所屬地區:上海
研究院概況,誕生背景及宗旨,SMSE,拜耳材料科技,拜耳科學與教育基金會,成員簡介,指導委員會,研究院管理團隊,研究院活動,生態課程培訓,研究院月報,實習生計畫,

研究院概況

誕生背景及宗旨

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Bayer-Tongji Eco-Construction & Material Academy)
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
拜耳和同濟大學希望通過學術與行業的緊密合作,加強生態建築設計和材料以及其他考量,諸如能效、質量以及安全等領域的科學認知。此外,學院還希望就此強化中國公眾對環保、節能、質量、安全以及提高生活品質的重視。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依託於國內歷史悠久、享負盛譽的教育機構——同濟大學,以及擁有逾111,000名員工的全球創新型公司拜耳,以教育、創新及人才發展為三大主要支柱。
首先,我們認為可持續、經濟、高效節能型建築在中國市場潛力巨大,但當務之急是,我們需要對當前及未來的行業人士進行更多的培訓和教育工作,以加強其對生態建築的興趣並強化其對這一新興行業的了解。就此,學院會定期組織學術講座和研討會,面向同濟大學的學生以及廣大行業人士,如建築師、開發商、工程師、項目經理和承包商等等。此外,學院還可為現場監控師和工人提供有關質量、安全和相關產品套用的實踐性培訓,以更好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其次,拜耳作為一家創新型企業每年向研發投入逾31億歐元,而同濟大學則擁有超過4,200名教研人員,兩者都非常關注創新。拜耳和同濟大學將在生態建築和各項高性能材料領域共同開展學術研究和開發項目。同時,拜耳還將為同濟大學學生的自主創新培訓項目提供支持。
第三,學院將重點關注可持續發展,並不斷向建築行業注入新鮮血液。為此,我們將為優秀的同濟大學學子提供碩士和博士論文獎學金,以及國內外實習機會,幫助其獲得第一手實踐經驗,培養生態建築及材料行業的明日領袖。 學院致力於通過強化科學和教育幫助中國迎接今天和未來的挑戰。我們的願景是將學院打造成今天和未來行業人士培訓和公眾教育的最佳夥伴,構築一個技術創新平台,搭建一座在生態建築和材料領域開展國際交流的橋樑,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成為推動中德友誼不斷加深的一座橋樑。

SMSE

SMSE即為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Schoo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的簡稱,成立於1996年12月,前身為材料界著名專家黃蘊元先生創立於1956年的建築工藝系,1958年7月更名為建築材料工程系,為全國同行最早成立的建築材料系之一。
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先進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上海市金屬功能材料套用開發重點實驗室的依託單位,也是中文核心期刊《建築材料學報》的承辦單位。學院下設從事教學、科研的研究所(中心)、材料專業實驗室、材料測試中心實驗室、材料檢測室及上海同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機構。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其中材料學(原無機非金屬材料)是全國首批博士點之一,也是國家和上海市重點學科、國家“211工程”項目重點建設學科、教育部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的重點建設學科、“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設崗學科。
學院現有材料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下設五個專業方向:建築材料、高分子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金屬材料、複合材料。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生專業有材料學、材料物理化學、材料加工工程、生物材料、納米材料與技術等,各專業具有二級學科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
學院以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成果為辦學基礎,以具有國際化視野的、良好科學素養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師資隊伍為保障,創建以遞進式課程群為課堂教學鏈,以實習基地、教學實驗平台、創新研發基地為創新實踐鏈,以工程實踐、國際化教學、雙學位等為交流合作鏈開放型卓越人才培養體系。綜合考慮本科、碩士和博士三個階段,提高人才培養效率,形成“4+M” 卓越人才培養模式。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40餘人,其中正高職教師34人、副高職教師41人,博士生導師36人。
學院承擔著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項目等國家級項目,省部級重大和重點科研項目,並積極參加全國和上海地區的重大工程項目的建設和研發,接受各類企業委託的技術開發項目,向社會輸出了一批高科技成果。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套用基礎和高新技術領域探索創新,形成了以建築材料為特色,高分子材料、無機材料、金屬材料、複合材料和納米材料齊頭並進的學科格局。
學院長期堅持與國內外同行密切合作和交流,聘請了來自德國、美國、日本、丹麥等國及我國材料界的知名專家學者為名譽教授或兼職教授,開展科研合作。並積極拓展國際辦學途徑,與英國拉夫堡大學、法國高等礦業學校集團進行本科和研究生層次的雙學位教育合作。
學院按照“嚴謹、求實、團結、創新”的校訓精神,大力加強學科建設和隊伍建設,全面提高國際辦學水平,努力把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建成知識創新的源頭,培養全面人才的搖籃。

拜耳材料科技

德國拜耳集團是全球最為知名的世界500強(《財富》)企業之一,在材料創新,作物科學及醫藥保健等眾多領域位居業界前列。中國是拜耳在亞洲的第二大市場,拜耳公司對中國未來市場的發展潛力更是充滿信心。2001年11月拜耳集團著手在上海化學工業園區進行大規模劃時代的投資,建設一個世界級的一體化化工基地。同時,其材料創新集團的高性能產品在中國地區的銷售額也高幅增長。
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
拜耳材料科技公司是拜耳集團旗下獨立運營的子集團,業務覆蓋全球。目前,拜耳材料科技的所有產品幾乎都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其創新的高性能材料廣泛套用於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拜耳材料科技為眾多行業,包括汽車、電氣電子、建築、信息技術、體育運動和休閒等行業的客戶提供優質產品服務。
拜耳材料科技在全世界擁有14300名員工,30個生產基地。2009年銷售收入為75.20億歐元。
拜耳上海一體化基地正逐步成長為區域最大、配備一流技術的生產基地。到2012年,計畫對該基地的總投資達21億歐元,其中7億歐元計畫於2009年至2012年完成投資。

拜耳科學與教育基金會

拜耳科學與教育基金會支持那些熱衷於專業研究並最終在相關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士,尤其是在他們科學事業的起始階段。 我們支持的項目包括提供獎勵給學生、沒有學術背景的實習生、還有頂尖的科學家等,我們重點支持的領域包括科學、醫學和技術。
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
拜耳科學與教育基金會支持在其領域表現出突出成就的個人,特別包括那些當他們在其科學的職業領域剛開始發展的時候。贊助活動的範圍在學校項目的支持下,通過中小學生,青少年與非學術背景的學生和著名科學家的榮譽學員提供獎學金。基金會側重於自然科學,技術和醫學。

成員簡介

指導委員會

1.普利思
Dr. Plischke 普利思博士從2006年3月1日起就為拜耳基金會代表指導委員會主席拜耳董事會成員,普利思博士開始擔任拜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創新、技術和環境事務,管理亞太地區事務。在進入董事會前,他於2002年7月1日起擔任拜耳醫藥保健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製藥部總監。
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
1951年9月15日,普利思博士出生於德國斯圖加特。之後,他就讀於Hohenheim大學,主修生物專業。1980年,他在拜耳集團子公司Miles Diagnostics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1995年,拜耳集團任命其為拜耳集團日本子公司Yakuhin總裁,負責製藥和保健消費品業務。2000年,普利思博士接任北美地區醫藥企業集團總經理。2002年1月,普利思博士上任成為拜耳股份有限公司醫藥企業集團總經理,負責處方藥的全球業務。
普利思博士還任職於拜耳集團以外的其它機構,擔任了德國糖尿病基金會董事會、路德維格×海爾梅耶協會董事會、醫藥研究公司協會董事會以及德國亞太商業協會董事會等四家機構的董事。此外,他還是Paul Ehrlich基金會和德國化學工業基金組織的信託委員會委員。
2.裴鋼
裴鋼,男,現任同濟大學校長。 裴鋼1978年初進入瀋陽藥科大學學習,1982年獲學士學位、1984獲碩士學位。1987年進入美國北卡大學學習,1991年獲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博士學位。1992年至1995年2月在美國杜克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1995年3月回國,應聘擔任德國馬普學會和中科院共同支持的青年科學家小組組長,研究員。2006年6月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2000年5月至2007年11月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2007年8月起任同濟大學校長。
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
裴鋼教授199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1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現為中國細胞生物學會理事長,中國創造學會理事長,中藥全球化聯盟副主席,《Cell Research》主編和國際多種學術刊物編委。並擔任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第四屆、第五屆專家顧問組成員,“幹細胞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第一屆專家組召集人,國家重大基礎平台建設專家組成員等。
裴鋼教授長期從事細胞信號轉導研究,在國際學術刊物發表研究論文100多篇。1996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997年獲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青年學者獎”, 1999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200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6年獲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200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10年獲陳嘉庚生命科學獎。
3.樊納德
PeterVanacker 拜耳材料科技全球管理委員會成員創新和市場全球總裁
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
自2011年7月1日起,梵納德先生出任創新和市場全球總裁。該職能部門將主持拜耳材料科技全球行業市場與創新的工作。除此之外,梵納德先生還領導包括功能性薄膜和碳納米管在內的業務開發活動。同時在管理委員會層面,他繼續擔任北美自由貿易區/拉丁美洲負責人。 梵納德先生於1966年3月11日出生在比利時的韋爾菲克,在根特大學獲得聚合物工程學位。
1990年,梵納德先生加入拜耳,擔任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區域塗料和聚氨酯業務部技術客戶經理。1994年赴德國擔任全球彈性體業務部銷售經理,1996年被任命為電子包裝部和特別原材料的市場部負責人。兩年後,他赴巴西擔任南美洲聚氨酯業務負責人。梵納德先生於2001年調至美國,擔任副總裁職位,管理北美自由貿易區聚氨酯業務。2002年,他升任為高級副總裁兼美洲區聚合物解決方案市場部主管。2003年,他在拜耳前子公司拜耳聚合物中負責歐洲、中東、非洲區業務並擔任該公司的管理委員會成員。自2004年起,他擔任聚氨酯業務部負責人和拜耳材料科技管理委員會成員。
4. 施博德
Bernd Steinhilber
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
高級副總裁聚氨酯業務部門亞太區市場負責人拜耳材料科技
施博德先生是拜耳材料科技亞太區的高級副總裁,負責亞太區聚氨酯生產、定製聚氨酯、熱塑性聚氨酯的銷售、行銷、創新以及系統工廠等。
出任該職位之前,施博德先生為拜耳材料科技功能性薄膜業務的全球負責人。在此之前,他自2004年6月1日起一直擔任拜耳材料科技塗料、粘合劑和密封劑業務部門歐洲、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EMEA/LATAM)地區行銷和業務拓展部負責人一職。
施博德先生出生於德國布呂爾,於1980年加入拜耳集團。在完成企業管理培訓計畫之後,他先後出任了原先塗料和著色劑業務集團(LS)的多個職位,並在巴西度過了四年時間。施博德先生於1991年回到勒沃庫森,擔任全球脂肪族聚異氰酸酯產品管理部門負責人一職。
在美國拜耳公司擔任工業塗料和樹脂部門負責人之後,他於1999年回到勒沃庫森,負責用於汽車、工業和塑膠塗料的塗料原材料的全球市場行銷。2002年7月1日,他出任拜耳聚合物有限公司歐洲、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 (EMEA) 地區聚合物解決方案市場行銷部負責人一職。
5.蕭楓
蕭楓博士於2011年9月1日起擔任拜耳材料科技中國區總裁。蕭楓博士於1962年9月2日出生在德國布呂爾,曾攻讀物理專業,並在科隆大學取得博士學位,隨後他在該大學開展科學項目研工作。1991年,蕭楓博士進入EC Erd?lchemie有限公司(拜耳股份有限公司和英國石油公司之前成立的合資企業),擔任工廠工程師一職。到1999年,他在ECErd?lchemie在科隆的生產基地先後擔任數職,包括EC Erd?lchemie有限公司在多處生產設施任廠長。科隆基地各種設施的工廠經理。2000年,他被調任到蘇格蘭的英國石油公司,在那裡負責煉油廠的技術基礎設施工作。
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
蕭楓博士於2001年加入拜耳,負責塑膠業務集團的全球工藝控制技術。繼2002年拜耳聚合物公司(即現在的拜耳材料科技)成立之後,他接手負責為該公司提供生產設施的技術服務和基礎設施供應工作。自2006年4月1日起,蕭楓博士擔任拜耳工業服務有限公司和無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委員會會主席。2008年1月1日,公司更名為Currenta有限公司和無限責任公司。
2009年5月,蕭楓博士被選為北萊茵威斯特伐利亞州德國化學工業協會會長。
6.吳廣明
吳廣明,男,江蘇通州人,現任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1987年畢業於同濟大學物理系,1996年於同濟大學獲博士學位。歷任同濟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智慧型建築物理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國真空學會、上海市物理學會、上海市核物理學會會員。長期從事套用物理、材料物理與化學等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功能薄膜材料和納米材料科學研究。
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
主要研究成果:“熱反射鍍膜玻璃及其生產技術”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結構可控的納米多孔氣凝膠薄膜”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此外尚有“顯示系統的新型光學寬頻增透技術”、“納米複合透明隔熱薄膜”、“新型納米複合變色防偽材料的研製”、“納米複合透視雷射全息防偽與裝飾膜材料”等項目。
發表論文:在國內外發表論文8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論文40多篇次,主要有“optical properties of granular sn-films with coating al”、“不連續錫膜的異常光學特性”、“一種性能可調的新型節能材料-電致變色膜”、“全固態電致變色靈巧窗材料”、“ the thermal oxidative kinetics on tin films”、“ wo3和v2o5薄膜電致變色器件特性研究”、“低折射率sio2光學增透薄膜的結構控制”、“nano porous sio2 anti-reflective coating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s”、“a novel route to control refractive index of sol-gel derived nano-porous silica films used as broadband antireflective coatings”、“strengthening mechanism of porous silica films derived by the two-step catalysis”等
7.錢鋒
錢 鋒,男,1957年6月出生, 建築學工學博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美國哈佛大學訪問教授。兼任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中國建築學會體育建築學會委員,上海市建築學會理事。
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

研究院管理團隊

張傑
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院長
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
張傑,女,持有德國漢堡大學化學博士學位,是拜耳材料科技亞太區聚氨酯業務部中國及香港銷售總監,負責制定戰略規劃,開發新的差異化業務,拓展新市場,以應對氣候變化、能源短缺和城市化等大趨勢的需求。
張博士於1994年加入拜耳在德國勒沃庫森的總部,任聚氨酯“套用技術”化學師。自那時起,她陸續出任公司多個高級技術和管理職位。出任目前職位之前,她曾任亞太區聚氨酯系統料部門商務總監。
王德平
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副院長
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
王德平,男,上海市人,教授,工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現任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兼任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上海矽酸鹽學會生物材料和環境材料專業委員會委員。 1989 年至 1994 年曾分別在日本國立岡山大學、日本住友大阪水泥公司新材料研究所留學和工作。
主要從事無機材料專業的科研和教學工作,特別擅長於無機生物醫用材料、納米生物檢測材料、磁流體材料和鐵氧體材料等的研究開發工作。近年來主要從事的研究課題包括智慧型型溫熱治癌材料的開發;納米羥基磷灰石的合成及其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套用;生物陶瓷(生物玻璃)基藥物緩釋材料;硬(軟)組織工程材料和磁性納米粒子的合成及其表面功能化研究等。
在日本留學、工作期間曾參加了微晶玻璃牙科材料的研究工作和氧化鋯陶瓷材料的開發工作,有關研究成果得到了日本專家的好評。回國後,主持或參加過多項涉及無機生物醫用材料研究的上海市科委納米材料專項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 863 高科技”項目等,同時還開展過多項有關高爐礦渣玻璃、變色玻璃和減反射玻璃塗層改性等的橫向科研項目。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或學術會議上發表研究論文 50 余篇,其中 SCI 收錄 6 篇, EI 收錄 15 篇。
目前在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磁性與螢光雙重標記的半導體量子點納米發光磁性微球);上海市重大攻關項目(生物玻璃材料在骨組織工程中的套用研究);上海市科委納米專項基金(智慧型溫熱治癌用納米錳鋅鐵氧體微粒)。
主講本科課程“無機材料科學基礎”、“材料概論”、“專業日語”和碩士研究生課程“無機生物醫用材料”、“材料科學前沿導讀”等,合作編寫了《無機材料物理化學》教材, 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曾獲得過同濟大學優秀青年教師、上海市育才獎等的稱號。
許乾慰
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管理教授
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
許乾慰,男,出生地上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材料學院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教授。
1982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材料系建築塑膠專業,獲工學士學位;1985年畢業於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高分子材料專業,同年獲上海交通大學工學碩士學位;1998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製造工程系,獲材料學博士學位。 1985年~2004年曆任同濟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2004年晉升為教授。1992年~1994年分別被香港理工學院和香港科技大學聘做研究助理。
現任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副所長、上海市塑膠工程技術學會副會長、《上海塑膠》和《化學推進劑與高分子材料》雜誌編委。曾受聘上海市人民政府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2007-2010年度技術預見專家。
長期以來從事高分子材料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承擔過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子課題《鋼結構防火塗料施工技術研究》、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項目《廢棄電子線路板回收殘餘粉末的綜合利用》、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畫項目《低毒、低發煙環保PVC門窗異型材配方設計、流變參數研究》、上海市重點工業攻關項目《阻燃型ABS材料》、《高抗沖聚苯乙烯阻燃母粒》,在香港工作期間,主要從事液晶塑膠合金的研究;近年來,主持或作為主要參與者參加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課題《鋼結構超薄膨脹型防腐防火雙功能塗料》、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課題《環境友好型水性鋼結構超薄膨脹型防火防腐塗料》、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廢棄家電有毒有害成分分離與資源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2008BAC46B02)、《注塑級PET工程塑膠的研製》和《光固化正畸粘合劑的研製開發》等項目的研究工作。
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主要承擔了《高分子物理》、《材料研究方法》、《材料科學基礎》、《高分子材料工藝學》、《材料測試原理及方法》、《口腔生物材料》以及《高分子材料現代研究方法》等課程的授課工作,對高分子材料的結構表征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中,所負責的《材料研究方法》課程獲2007年度國家級精品課程,《高分子物理》則為同濟大學精品課程。曾獲2001年度上海市育才獎,第4屆同濟大學教學名師稱號。
主編或參編論著和教材4本,發表論文50多篇,申請發明專利20項,其中3項已獲授權。4項成果獲得鑑定,其中,獲得教育部科技發明二等獎一次、上海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一次。

研究院活動

生態課程培訓

【課程介紹】
研究院作為傳授生態建築設計和綠色建材研發,以及其他考量,諸如能效、質量以及安全的主要合作夥伴和交流的平台,旨在為中國建築行業從業者提升專業知識,加強社會公眾對生態建築的興趣,並強化其對這一新興行業的了解,以滿足可持續、經濟、高效節能型建築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需求。
研究院首期課程培訓的全部5次課程已於2012年7月1日落下帷幕。首期共吸引了180多人次的學員註冊,結業典禮由研究院院長張傑教授主持,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吳廣明教授與拜耳材料科技中國區總裁蕭楓博士發表了講話,並代表研究院指導委員會對學員們結業表示熱烈祝賀。拜耳的蕭楓博士、張傑教授、同濟大學的吳廣明教授以及王德平教授為所有參與授課的11位講師和獲得結業資格的31位學員頒發了榮譽證書。
研究院第二期課程培訓將於2012年9月22日開始。相關課程設定及安排下文會有所提及。
【課程特色】
1.全球視野,融合中西經驗智慧;
2.創新導向,汲取最新行業成果;
3.實戰能力,理論套用協同效應。
【招生對象】
建築行業各類各級人士,如建築師、開發商、工程師、項目經理、施工人員、現場監理、政府官員、承包商以及同濟大學學生等。 *每次課程限招60人,額滿即止。
【證書】
完成32課時(每次課程兩天共16課時)提交一份報告,成績合格者可獲相應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頒發的結業證書。
模組1
生態建築與材料總體介紹
模組2
Eco-Construction Design生態建築設計
模組3
Eco-Material Selection生態建築材料選擇
模組4
國家和地方建築法規和標準
模組5
Success Cases 成功案例
模組6
Eco- Construction Management生態建築管理
模組7
Practical Training實踐培訓

研究院月報

研究院首期月報已面世,首期內容覆蓋研究院簡介、新聞熱點、行業動態、教學互動和近期活動等。
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
研究院第二期月報目前正在前期籌備階段,目前設定版塊如下:
1.新聞聚焦:長期板塊,1P。研究院與建築學會簽訂合作備忘錄、首期課程結業、研究院台灣生態考察旅、暑期學校等。
2.行業熱點:長期板塊,1P。關於生態建築與材料相關領域內的新出台的規範、新聞關注點等。
3.封面故事/人物專訪:新增板塊,1P-2P。首期專訪對象為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副總裁曹嘉明教授。
4.講台上下:即原來的教學互動,1P。從這期開始,為研究院的特色課程在簡報上開設專欄,近距離觀察課程內 外,以不一樣的視角解讀台上台下,讓一切精彩躍然在簡報中呈現。
5.特別點擊:新增板塊,1P,為研究院每階段在創新、教育、人才上的新突破開闢的板塊。此次我們將鏡頭對準剛結束一周台灣生態考察的師生們,從他們熱情洋溢的照片和文字中切入,全方面對此次交流活動進行報導和宣傳。
第二期簡報預期今年9月面世。
2013年,月報將會以flash的形式登入官網,只要在電腦螢幕前輕點滑鼠就能輕鬆知曉研究院動態。

實習生計畫

2012年5月24日,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在同濟大學嘉定校區啟動了實習生招募計畫。共有100多名學生參加了此次活動,大家紛紛在現場遞交了申請表,活動結束後還不斷有學生髮送申請表至研究院電子信箱.
拜耳材料科技上海研發中心高級副總裁黎滿博士在會上表示:“拜耳和同濟的友好合作由來已久,我們的共同目的是為了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高端性,引領性的人才。拜耳希望通過這個項目,給大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和實踐的平台,並藉此機會讓學生們學習到更多的社教能力,語言能力和商業技巧,為他們將來的職業規劃提供有益的幫助。 ”
實習生計畫是同濟-拜耳生態建築與材料研究院的人才培養項目之一,目的是為了讓大學生們走出課堂,運用知識於實踐,學生們通過此項目,不僅能夠獲得實踐機會,還可以他們今後的職業發展積累更多的經驗,此外也希望藉此為生態建築及材料行業培養更多的明日領袖。今年拜耳材料科技在工業市場、建築、塗料、粘接劑、聚氨酯、陽光板等業務模組共招募了6 名實習生,實習項目覆蓋拜耳材料科技的多個部門,每位實習生都將有專門的指導老師予以指導。
實習生們已在7月全部到崗,相關後續情況跟蹤會在研究院官網及第二期月報中陸續跟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