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沈復齋、黃石庵、張希文游萬石岩,次壁間韻》是明末清初詩人盧若騰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同沈復齋、黃石庵、張希文游萬石岩,次壁間韻
- 作者:盧若騰
- 創作年代:明末清初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憂亂愁懷鎖未開,偶攜勝友上高台。
層層寺向雲霄出,片片段預告從水石來。
身世寄將洞口棹,道心清似雪中梅;
何時便作太平逸,長此茗甌又酒杯。
作者簡介
盧若騰(1600~1664),字閒之,福建金門人,因金門為唐代時監牧地,故號牧洲。〖參考林樹梅〈明自許先生傳〉,《?雲山人文鈔》,福州:福建師範大學館藏。〗明崇禎庚辰十三年(1640)進士,嘗官浙江布政使左參議,分司寧紹巡海兵備道。居官潔己惠民,士民建祠以奉,有「盧菩薩」之稱。南明隆武立,授以右副都禦史,後加兵部尚書。清軍南下,若騰守平陽,力戰,腰臂中矢,遇水師救出。聞閩敗,隆武帝被俘,痛憤赴水,?同僚救起。尋入舟山,輾轉至閩海,偕王忠孝、徐孚遠等居浯洲嶼,自號「留庵(庵)」,一意著述。永曆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清兵攻下金門、廈門。次年,遂與沈佺期等東渡,寓澎湖。病亟,遺命題其墓曰「有明自許先生之墓」。 盧氏風情豪邁,喜六書之學,於文學創作主張需有真實情感,最忌無病呻吟,宜「噫」自己心中之「氣」,以直抒心志。嘗自述:「喪亂以來,驚心駭目之事,層見?出,其足供詩料者多矣。」因此其詩頗能反映鄭成功復台之艱難,披露鄭軍紀律不嚴,至騷擾擄掠百姓之事,以「詩史」觀之,未嘗不可。此外,盧氏閒退金門時,亦寫下品茗、歌詠當地風土之詩篇,清新可誦。著作甚豐,惜多已佚。1959年於金門魯王冢發掘《留庵文集》、《留庵詩集》、《島噫詩》等。不過詩集中與台灣有關之作不多,或存於《島噫詩》,或存於《留庵詩文集》內,前者目前可見版本有:(1)舊鈔本八世胞侄孫盧德資重錄(2)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二四五種,1968年。(3)台北大通書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1984年。(4)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台灣歷史文獻叢刊‧詩文集類。第二種系根據舊鈔本勘校,另加《留庵文選》一卷(序十、書二、疏十、露布一、傳一);而第三、四種又悉據第二種版本。《留庵詩文集》系1969年由金門縣文獻委員會出版,依據林策勛抄寄作品二十餘首及其他書籍著錄而得,其中部分作品乃《島噫詩》所無。唯其中〈澎湖文石歌〉、〈澎湖〉、〈金雞曉霞〉三首詩應為錢琦之作。(許俊雅、黃美娥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