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倒墩子匈奴墓

同心倒墩子匈奴墓

同心倒墩子匈奴墓,是指1983年至1985年發掘的寧夏同心縣倒墩子村匈奴墓地,共清理墓葬27座,出土隨葬品1500餘件。這些墓葬多為土坑墓,單人仰身直肢葬,頭向比較固定,多朝向北方,骨架大多足高頭低,有木棺,一般置於墓穴的左側或洞室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同心倒墩子匈奴墓
  • 地點:寧夏
  • 數量:27
  • 類別:墓群
墓區墓葬分部稀疏,排列有序。隨葬器物除陶罐外,還有動物銅帶飾、銅環、銅帶扣等青銅文化遺物。其中長方形透雕動物銅牌飾及肩部繪有一圈波浪紋或弦紋的陶罐最具特色。這些遺物與蒙古前蘇聯外貝加爾匈奴墓出土的同類遺物特徵相似,具有匈奴文化特徵。
出土文物出土文物
墓內五銖錢數量可觀,錢文款式與滿城漢墓出土的相吻合,均為西漢鑄造。由此推斷,墓葬年代可能在西漢中晚期。
據文獻記載,西漢中晚期,匈漢之間連年戰爭,不少匈奴人降漢,漢置屬國都尉予以安置,同心一帶正是當年三水屬國都尉管轄範圍。
另外,墓地中還有少量特殊的偏洞室墓,與土坑墓相比有明顯不同。有人認為倒墩子墓地的偏洞室墓“是一種外來因素,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匈奴族源構成的複雜性”。這種特殊的偏洞室墓無論從墓葬形制、葬式,還是隨葬品、殉牲習俗等方面,均與固原地區春秋戰國戎人青銅文化墓葬相吻合。由此看來,匈奴墓地中的這種外來因素顯然是戎文化因素,也就是說,這些墓主人很可能是戎人而非匈奴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