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縣誌》是由同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同安縣誌
- 作者:同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 出版社: 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 2000年10月第1版
- ISBN:9787101027297
- 字數:2470千字(上、下冊)
《同安縣誌》是由同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編纂的地方志。
《同安縣誌》是由同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編纂的地方志。書名 同安縣誌 作者 同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 2000年10月第1版 ISBN 9787101027297 字數 2470千字(上、下冊) 本志記物敘事及其有關統計...
同安縣水利電力志編纂人員 序 題詞 原福建省水利水電廳 廳長 潘仲魚 題詞 原福建省水利電力廳副廳長 張金文 題詞 中共廈門市委常委、同安縣委書記陳昆源 題詞 廈門市副市長 蔡景祥 題詞 同安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黃水珍 題詞 政...
據民國版《同安縣誌》卷七建築類公署記載,同安老縣衙建於五代天成四年,即公元929年,比同安正式建立縣制還早4年,自公元933年同安建縣起一直至公元2003年,作為同安的行政辦公中心長達1070年。同安區政府曾在舊縣衙遺址內辦公,直到...
祖籍同安的著名數學家蘇步青為1998年修葺的蘆山堂書題“蘇氏大宗”和“蘆山堂”兩方匾額。跨入堂門,迎面是蘇頌全身塑像,大廳四周的牆壁上,懸掛著8幅蘇氏家族8位風雲人物的畫像。在陳列櫃裡,擺放著《同安縣誌》、《蘇魏公文集》等...
葉元齡 ,明代同安縣廈門人。嘉靖年間,閩贛邊地盜寇橫行,他奉命前往征剿。到上杭縣後,征戰年余,盜賊平息,評功論賞後榮歸。葉元齡的事跡被收錄於(民國)《同安縣誌》 。葉元齡 ,明代同安縣廈門人。嘉靖年間,閩贛邊地盜寇...
上猶、龍泉等縣,以功授南贛總兵。二十七年(1688),移鎮襄陽道,值夏逢龍之亂,隨清兵討平之。兩次隨征噶爾旦,以老乞歸。捐資三千八百金,修文廟及明倫堂、鄉賢祠,卒於家。 資料收錄 (民國)《同安縣誌:忠義錄》卷34 ...
據民國版《同安縣誌》記載:同安南門橋,又稱銅魚橋,位於同安城南銅魚門外,宋乾道間,縣令雷光胄修。由此可知,其建造年代至少可以追溯至宋代。據了解,後來南門橋在明代一度毀於大火,歷經多次重修,今南門橋建於上個世紀90年代。...
清代乾隆年間,同安知縣唐孝本、任震遠等人都曾經發布告示,嚴禁砍伐西山樹林。解放後,相關人員也不斷地植樹造林,西山才有今天的山如游龍披綠袍的美景。歷史 據《同安縣誌》記載,唐末廈門名士陳黯,曾隱居於西山,並於文德年間(公元...
漂客合塋:"十八墓公"《同安縣誌》等史料中,對300多年前那場暴雨的記錄,字字驚心動魄:公元1698年6月6日(清代康熙37年農曆4月28日)深夜,“諸山多崩,水漲數丈,船掛樹梢,橋樑毀壞,西門城崩,居民漂沒數千家,死者千餘人”。
誘惑錫明,錫明拒絕曰:"離開母親遠遊,寢不能安枕,沒有閒情及此。"。善飲酒,母囑以勿飲,則自始至終不飲。先世有祀田,為人吞噬,力復之;建宗祠,多有出力。享諸祠。(民國)《同安縣誌:孝友錄》卷33 。
文筆塔原是廈門市太平寺中的塔。文筆塔為磚木結構,七級八面,每級4個拱門,中有旋梯。塔下有曲池、拱橋。“夕照塔影”為文筆勝景。現存塔為光緒末年(1905-1908年)重建。歷史 據民國《同安縣誌》記載,“鳳山石塔為黌宮建也。”...
同安和金門早有“落船跑馬三分命”的俚語,說明海上作業險象環生,因而玄天上帝被賦予“護海”的神威。《同安縣誌》記載:“相傳海中舟楫顛危時,向北呼之,則有如光炬,船籍以安。”鄭成功海上抗清,驅荷復台,也是以玄天上帝為...
浙江府縣誌輯》《中國地方志集成?天津府縣誌輯》《中國地方志集成?台灣府縣誌輯》等。圖書目錄 總目錄 第一冊 乾隆福州府志(一)第二冊 乾隆福州府志(二)民國閩侯縣誌 第三冊 民國廈門市志 第四冊 民國同安縣誌 乾隆馬巷廳志 ...
因而,丙洲成為當時水路進入同安縣城的船舶檢查站,所以迄今民間還有“上縣彎的丙洲”的俚語流傳。2006年11月,撤銷丙洲村,設立丙洲社區。丙洲概況 丙洲是清代民族英雄陳化成的故鄉。據《同安縣誌》載:丙洲嶼在縣南二十里,周廣...
陳淑選 陳淑選 ,人。5歲即成孤兒,生活貧困異常,母親改嫁他人。他長大後,迎歸母親孝養。邑令鄧鄰燈采額其門。性樂善,有德望,捐資倡修星門。被邑令聘請為鄉賓,九十餘卒。 事跡見於(民國)《同安縣誌:孝友錄》卷33。
任同安縣知縣,時同安十分貧困,他到任後,休養生息,興利除害,薄賦寬輸,鋤奸抑豪,勸學易俗,依法辦案,不數月立見效,風調雨順,糧食豐收,竟有稻田裡長出一莖數穗,百姓樂之。趙汝弼的事跡被收錄於(民國)《同安縣誌》 。
明清七修《同安縣誌》/55 《鷺江志》與《廈門志》/56 《馬巷廳志》與《馬巷集》/60 《滄海紀遺》與《金門志》/65 掬采海國萬里濤:廈門古代海洋文獻 陳倫炯與《海國聞見錄》/67 李氏將門的海防著述/70 古代廈門的其他海防文獻/...
王士豫, 字立先,清代同安縣積善裏白礁人。 事跡被收錄於(民國)《同安縣誌:獨行》卷32 。 當海氛興起,盜賊充斥時,士豫聚集族人,僑居浦頭鄉,出資建築土堡,形成犄角勢;訓練鄉勇,紀律嚴明整肅。海寇不敢侵犯,百姓得以安居...
彭培桂,清代同安縣人。少隨父游台灣,居淡水康榔莊。鹹豐六年(1856)為貢生,在淡水鄉里設教,門多俊士,竹塹豪富爭相聘請。著有《竹里館詩文集》。 彭培桂的事跡被收錄於《同安縣誌:墾荒錄》卷36、《廈門人物:歷史篇》 。
彭士卓 彭士卓 ,舉人出身。嘉靖二十八年(1549)任同安縣知縣,他革除賭博、居喪惡習,輕賦稅,辦案盡依法查處,惡奸者遠之。加意辦學,對文人彬彬有禮。彭士卓的事跡被收錄於(民國)《同安縣誌》 。
彭用乾,明代官員。彭用乾 ,洪武十四年(1391)任臨朐縣丞,後又先後調光州、息縣任職。調徐聞縣時,知道該縣貧窮,不帶家屬赴任,有政績,卒於任上,年紀才29歲,骨灰由其外甥歸葬。事跡被收錄於(民國)《同安縣誌》、《馬巷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