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同化自然村
- 外文名稱:Tong Hua
- 所屬地區:雲南省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面積:1.32平方公里
- 海拔:1,600.00米
- 屬於:山區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農村經濟,村務公開,人口衛生,基礎設施,特色產業,文化教育,
村情概況
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4戶,有鄉村人口256人,其中男性142人,女性114人。該村以拉祜族、漢族族為主(是拉祜族、漢族混居地),其中拉祜族155人,漢族101人。到2006年底,全村五保戶1名。在校學生33 人,其中小學生25人,中學生8人。其中農業人口256人,勞動力17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8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縣內。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90.00 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畜牧業為主。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強基礎設施,改善村容村貌,繼續擴大養殖業,地理位於海拔1,600.00米。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44.00畝(其中:田197.00畝,地147.00畝),人均耕地1.34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635.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7.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81畝,主要種植核桃、茶葉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0.00畝。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344.00畝(其中:水田197.00畝,旱地147.00畝),人均耕地1.3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635.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7.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81畝,主要種植核桃、茶葉等經濟林果。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縣內。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4.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4.64萬元,占總收入的55.25%;畜牧業收入12.72萬元,占總收入的28.5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1頭,肉牛3頭);林業收入1.02萬元,占總收入的2.29%;第二、三產業收入5.27萬元,占總收入的11.82%;工資性收入0.85萬元,占總收入的1.91%。農民人均純收入99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7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人(占勞動力的2.86%),在省內務工5人。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44.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44.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6.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一事一議籌勞1000個(勞均4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3戶,共鄉村人口242人,其中男性133人,女性109人。其中農業人口242人,勞動力121人。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9.0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54戶通自來水,有5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100 %和68.5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戶(分別占總數的40.74%和11.11%)。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9.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9.0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3輛,機車5輛。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建有小水窖7口。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忙籠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賀六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4.00公里,距離中學21.00公里。該村無村級衛生室,村民就醫就近到勐庫鎮衛生院。該村有公廁,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沒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距離勐勐鎮衛生院29公里。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進村道路差,導致交通不便;村內衛生差,嚴重影響村容村貌,無衛生室,教育意識淡薄,基礎設施差。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茶葉,主要銷售往本縣。2011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7.13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