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體派活動於清末和辛亥革命後一段時期的詩歌流派。始於清同、光時期.因“同光以來詩人不專宗盛唐”(陳衍《石遺室詩話》),寫詩自稱“同光體”,故名。以陳三立(1852-1937)、沈曾植(18 51-19 22)、陳衍(1856-19 37)、鄭孝胥(1860-1938)等人為代表。是宋詩派的後繼者。詩宗“三元”(開元、元和)。尤重宋詩,繼續宋詩派“學人之詩”的觀點,主張“惡俗惡熟”,“不肯作一習見語”,提出“寧艱辛,勿流易;寧可憎,勿可鄙”(陳衍《重刻晚翠軒詩序》)的口號。
同光體派活動於清末和辛亥革命後一段時期的詩歌流派。始於清同、光時期.因“同光以來詩人不專宗盛唐”(陳衍《石遺室詩話》),寫詩自稱“同光體”,故名。以陳三立(1852-1937)、沈曾植(18 51-19 22)、陳衍(1856-19 37)、鄭孝胥(1860-1938)等人為代表。是宋詩派的後繼者。詩宗“三元”(開元、元和)。尤重宋詩,繼續宋詩派“學人之詩”的觀點,主張“惡俗惡熟”,“不肯作一習見語”,提出“寧艱辛,勿流易;寧可憎,勿可鄙”(陳衍《重刻晚翠軒詩序》)的口號。
同光體,是近代學古詩派之一。“同光”指清代“同治”、“光緒”兩個年號。光緒九年(1883)至十二年間,鄭孝胥、陳衍開始標榜此詩派之名,宣稱指“同、光以來詩人...
同光體派活動於清末和辛亥革命後一段時期的詩歌流派。始於清同、光時期.因“同光以來詩人不專宗盛唐”(陳衍《石遺室詩話》),寫詩自稱“同光體”,故名。以...
《同光體詩派研究》對同光體的形成、特徵與時代背景做了深入挖掘,詳述了同光體詩派主要人物的詩學及其交遊,對詩派中的贛派、閩派、浙派一一闡述,並探討了同光...
“同光琴派”,也稱“同光閩派古琴”,福州閩派古琴(“福州琴派”),該琴派琴風宗宋遺風,善發理趣,倡導道禪琴啟發人心,又因古琴脈絡倡導人何振岱、陳寶琛為...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陳三立出身名門世家,為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
南社中還有些人是同光體﹑常州詞派和桐城派的崇拜者﹐他們人數不多﹐但是習染很深﹐形成頑強的反主流勢力。南社文學以詩歌為主﹐大體以辛亥革命為分界線。此前...
當年蒐集近代江西詩人的過程中,我便決定以陳三立為代表的同光體贛派作為研究重點。其間便陸續寫過一些研究陳三立的論文,1994年還曾搞過一次陳三立研討會。2006年我申...
劉光弟為軍機章京而遭革職;祖父陳三立,進士,授吏部主事,戊戌政變與父同時被革職,後潛心於詩文,是同光體詩派代表人物,近代江西詩派的領袖;父親陳衡恪,乳名師...
又因娶桐城古文家姚瑩女孫為妻,又與吳汝綸游,故深受桐城派影響。同光體江西派首領散原老人讚嘆曰:“蘇黃而下,無此奇矣,”說:“吾生恨晚生前歲,不與蘇黃...
這實際反映了當時“學人之言與詩人之言合”的詩歌傾向,為後來被“同光體”詩派所推崇。 [1] 林昌彝強烈的愛國心 編輯 林昌彝與魏源以及族人林則徐為摯友,留心...
詩學宋人,是當時“同光體”派的重要一員。陳衍說他“初為漢魏六朝,筆力瘦遠”,後來則有“韓之豪、李之婉、王之遒、黃之嚴。”陳祖壬亦稱其“出入玉溪、冬郎...
長子:陳三立(1859~1937)字伯嚴,號散原,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並稱“維新四公子”。
辛亥革命後閒居故里,在臨川養病,致力於寫詩,與清末“同光體”詩派陳三立、魏元曠等交遊甚厚,不時虛心請教,成為同光體贛派主要骨幹。華焯有“經國濟世”之志,但...
袁昶也是同光體浙派詩人的代表。 遺著有《漸西村人日記》等。1903年,蕪湖人建“袁太常祠”於中江書院。汪畸撰《袁太常祠記》刻石傳世。 [1] ...
沈瑜慶(1858年12月4日-1918年10月6日),字志雨,號愛蒼,別號濤園,福建省侯官縣人,沈葆楨第四子,為同光體閩派詩人。沈瑜慶官場簡介 編輯 ...
清末民初湖南三個著名人物陳三立、譚嗣同、譚延闓的合稱。 陳三立(1853年-1937年),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同光體贛派代表人物,被譽為中國最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