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地質學(地質學分支學科)

同位素地質學(地質學分支學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規律,穩定同位素的豐度變化,來研究地殼發展和地質體形成的歷史,以及在不同地質作用下地球物質的遷移過程的這一學科稱為同位素地質學。同位素地質學的一個重要用途是用以確定地層、岩石的形成時間。 同位素地質學是地球科學、物理學、化學和技術科學相互交叉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是地質學的一個新的分支。半個世紀以來,同位素地質學獲得了迅速發展,滲透到地質學、地球化學的各個方面,對解決一系列重大基礎地學問題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它是地球科學定量化的重要標誌,是“數字地球”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書名:同位素地質學
  • 類別:教育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研究,開放實驗室,

研究

中國地質科學院,從1958年起就開始建立同位素地質實驗室,是國內最早建立同位素地質實驗室的單位之一。經過長期努力,在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和礦床地質研究所分別建立了完整的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實驗室和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實驗室。這兩個實驗室在同位素實驗技術和方法的建立和改進,在同位素地質基本理論的研究和重大地質基礎問題的研究方面,做出了許多重要的貢獻,在國內地學界有重大的影響。
在技術方法和基礎理論方面 
建立和發展以離子探針質譜和雷射探針質譜為代表的的原位微區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和同位素地球化學測試技術,趕上國際研究發展趨勢。
1) 建立和發展鈾系不平衡法、10Be法、36Cl法等年青年代學測試方法和技術,以滿足環境、海洋和新構造等研究領域的需要。
2) 建立和發展過渡族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學實驗體系,開拓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的新領域。
3) 進一步發展稀有氣體同位素地球化學的測試技術,提高其理論研究水平。
4) 進一步發展微量、快速和微區氣體穩定同位素測試技術。建立硒、氯等穩定同位素測試新方法。
5) 大力推進同位素分餾機制的研究。特別是同位素動力學分餾和與質量無關的同位素分餾的研究,爭取在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基本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6) 保持和發展已有的釤-釹、銣-鍶,鈾--釷-鉛,建立鋯-鉿同位素年代學和示蹤的實驗體系。
7) 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和同位素地球化學標準方法的建立和參考物質的研製與標定。
8) 同位素絕對比值的測量和原子量標定。
同位素地質套用方面
1) 太陽系及地球早期演化史:這是同位素地質學的優勢領域,也是該實驗室科研人員的專業強項。實驗室將充分發揮這些優勢,積極開展關於太陽系及地球早期物質演化方面的高水平研究;
2) 大陸動力學研究:重點為原始陸殼的形成時代、性質、增生速率、再循環過程、和中國主要造山帶的形成演化歷史及動力學研究;
3) 地球各圈層的相互作用和地球化學演化歷史的研究,特別是近期古環境、古氣候演變的全球變化研究;
4) 礦產資源、能源和水土資源研究。這是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的傳統研究領域,該實驗室在這方面有著很好的研究基礎和雄厚的研究實力。同時,我們將充分發揮該實驗室同位素地質學科齊全的優勢,將該領域的研究不斷引向深入;
5) 環境污染和災害問題的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
6)(古)海洋地球化學研究:同位素在(古)海洋地球化學研究中的套用為一系列(古)海洋地球化學的研究課題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徑和手段,是同位素年代學和同位素地球化學的一個重要國際研究前沿。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還相當薄弱,實驗室將加大這方面的研究力度,力爭在短期內將該實驗室建成我國的同位素海洋地球化學研究基地。
預期目標
1) 充分利用離子探針的技術優勢,進行國內外合作,對地球早期演化和大陸動力學與地幔動力學的重大理論問題進行研究,重點為原始陸殼的形成時代、性質、增生速率和再循環過程,中國主要造山帶的形成演化歷史及動力學研究。
2) 建立過渡族元素同位素的理論體系,開拓這些新的同位素體系在地球系統科學中套用領域。Cu、Fe、Zn 、Mo、Cr等過渡族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學是一個嶄新的研究領域,是地球化學的一個新的生長的和研究牽引。儘管這方面的研究在國際上只有短短4年的歷史,初步成果表明,這些新的同位素體系在地球化學、環境科學、生物圈與地圈的相互作用、太陽系與地球物質的早期演化、成礦作用等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即將建成的多接受電漿質譜實驗室具有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國際先進設備,同時實驗室固定人員朱祥坤是該研究領域的主要創始人之一。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使該實驗室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3) 矽同位素體系在環境與生物地球化學中的套用。矽同位素理論體系研究及其套用是地球化學研究的國際前沿之一。我室在這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早,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矽同位素不僅在成礦作用方面具有較大的套用價值,而且在生物地球化學和環境研究中具有重大潛力。我們將保持這一優勢領域,加大對矽同位素分餾機理和矽同位素體系在環境與生物地球化學中的套用的研究力度,使矽同位素地球化學的理論與套用研究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4) 同位素體系在環境和(古)海洋研究中的套用:同位素年代學與地球化學示蹤體系在環境和(古)海洋研究領域有著重要的套用,但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與國際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實驗室將加大這方面的研究力度,充分發揮我室同位素年代學與同位素示蹤體系配套齊全配套的優勢,對黃土、石筍、深海沉積物、Mn-殼與Mn-結核等樣品進行同位素年代學與同位素地球化學綜合研究。力爭在5年內將該實驗室初步建成為我國的同位素環境地球化學與同位素海洋地球化學研究基地。
5) 建立硒、氯等穩定同位素測試新方法和鋯-鉿同位素放射同位素實驗體系。進一步發展微量、快速的氣體穩定同位素測試技術。進一步發展稀有氣體同位素地球化學的測試技術,提高其理論研究水平。
6) 進一步推動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和同位素地球化學標準方法的建立和參考物質的研製與標定。
7) 進行矽同位素絕對比值的測量和矽原子量標定。
8) 大力推進同位素分餾機制的研究。特別是矽的生物動力學同位素分餾和與質量無關的硫同位素分餾的研究,爭取在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基本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9) 繼續開展超大型礦床與大型礦集區的同位素研究。
10) 建立與健全同位素地質年代學與同位素地球化學資料庫。

開放實驗室

1990年,原地質礦產部將兩個研究所的同位素地質學實驗室聯合組成了地質礦產部同位素地質開放實驗室。實驗室含釤-釹法、鈾-鉛法、氬-氬法、鉀-氬法、銣-鍶法、錸-鋨法、鈾系不平衡法等年代學實驗室,氧、硫、氫、碳、矽、硼等穩定同位素實驗室和惰性氣體同位素實驗室。
實驗室主要從事同位素同位素地質學(包含同位素地質年代學與同位素地球化學)基礎理論、測試技術和在解決重大地質問題和資源、環境、生態問題方面的套用研究。
開放實驗室組建以來,實行對國內外開放,吸引了國內外同位素地質學及相關科學領域的優秀人才,共同對國際上關心的重大基礎地質問題,與國家經濟發展有密切關係的地學問題,以及環境保護、災害防治有關的問題,開展同位素地質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對中國早前寒武紀的研究,在中國發現了最老的岩石和鋯石,建立了中國早前寒武紀的年代學格架、地殼演化模式,為中國早前寒武紀研究奠定重要了基礎,為國內外地學界所矚目。
對中國主要造山帶演化歷史的研究,也取得重要成果。其中,對秦嶺造山帶的同位素地質年代學研究,為秦嶺造山帶形成時間、演化歷史、構造機制和動力學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得到了國內地學界的高度評價。
在礦床同位素地質學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貢獻。對國內的許多特大型礦床和大型礦產堆積區的地質年代學和同位素地質學研究,闡明礦床的物質來源、形成條件和富集規律,為礦產資源的找尋和評價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開放實驗室在發展同位素地質分析技術方面的工作,十分引人矚目。實驗室在國內最先建立了毫克量級鋯石鈾-鉛法、單顆粒鋯石蒸發-沉積法、釤-釹法、六氟化硫硫同位素分析法、矽同位素分析法等方法,研製了釤-釹、硫、矽、碳、氧等多種同位素國家一級標準物質。實驗方法的齊全和實驗技術的精細方面均處於國內領先地位,並帶動了國內的同位素技術的發展。實驗室多次參與國際對比測量,實驗工作在國際同位素地質學界有相當的信譽。
實驗室在同位素基本理論研究方面,也做了一系列開拓性的工作。對氫同位素分餾的平衡和動力學研究、礦物間和礦物內的氧同位素分餾研究、礦物間硫同位素分餾研究、以及矽同位素動力分餾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受到了普遍的重視。在水-岩交換作用體系的同位素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實驗室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矽同位素的地球化學體系,在矽同位素地質套用方面取得突破,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在開展以上方面的研究的同時,造就和培養了一批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同位素地質學家和後繼人才。
此外,實驗室為國內外許多科研、教學和生產單位提供了大量準確可靠的分析數據,培訓了許多同位素研究與實驗人才。
實驗室在國內外同位素地質學術交流方面的表現十分活躍,在國內一直起著主導作用。
程裕淇、塗光熾、張青蓮、宋叔和與陳毓川五位院士,為實驗室顧問。在實驗室外籍顧問中,W. Compston 教授曾任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委員,是國際上第一台用於鋯石微區年齡分析的高靈敏度離子探針質譜計(SHRIMP)的發明人之一,在同位素地質年代學方面具有很高的望。Sakai教授為國際地球化學宇宙化學學會的主席,在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方面成績卓著,很有影響。江博明教授為法籍華裔科學家,在同位素地質年代學領域十分活躍,影響很大,他長期與實驗室合作。
經過十年的努力,已將同位素地質開放實驗室建成為設備先進、方法齊全、人員素質優秀、科研成果顯著,在國內居於領先地位,在國際上有相當影響的同位素地質學重要實驗研究基地,具備了成為國家開放實驗室的基本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