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地震台是位於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隆務鎮夏瓊中路10號的地震台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同仁地震台
- 地址:同仁縣隆務鎮夏瓊中路10號
台站概況,台站歷史,觀測系統介紹,業務工作情況,
台站概況
“同仁地震台”觀測室位於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所處大地構造位置屬於秦嶺褶皺帶的西延部分,處於秦嶺——崑崙東西向構造帶和祁連山——呂梁山——賀蘭山“山字型”構造前孤西翼西南緣的銜接部位,屬青藏高原及黃土高原的過渡地段。觀測防空洞建於20世紀70年代,屬人防工程(時稱戰備洞),該洞洞口位處州政府辦公大樓西南約800米處,洞長約130餘米,山洞為拱形,高度、寬度均為2.5米,洞壁為混凝土,厚度15—30厘米,基岩為第三系磚紅色泥質岩夾少量砂礫岩,膠結程度良好。洞頂上覆物厚度約20—500米,洞內溫度約12℃,四季溫差不超過1℃。
“同仁地震台”與青海省黃南州地震局共同辦公,是“局台合一”的參公事業單位,現有工作人員6名,除了完成地震監測任務外,承擔黃南州的地震行政管理職責。同仁地震台位於同仁縣隆務鎮夏瓊中路10號,國家“十五”項目建設後成為了基於綜合觀測系統的地方台站,負責開展黃南州地震監測工作,業務工作由青海省地震局牽頭指導,觀測儀器架設於同仁縣隆務鎮西山防空洞內,通過無線網橋與信息節點室進行信號傳輸,通過電信光纜與省局監測中心進行數據交換。
台站歷史
1979年,青海省黃南州科委設立了1個專管地震的事業編制,拉開了黃南州發展防震減災事業的序幕。
1984年11月21日,黃南州同仁縣的隆務西山發生山體滑坡,對當地人民財產造成嚴重的直接損失。黃南州黨政軍領導十分重視這件事情,會同省工作組一道研究決定,由青海省地震局在同仁縣架設臨時地震台。
1984年12月20日臨時地震台開始觀測,
1985年初停測。雖然這項工作只開展了4個月,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對安定當地的民心起了重要的作用,也是現在同仁地震台的前身。
1986年黃南州政府下設了地震辦公室,編制8人,為科級事業單位。
1990年,省地震局與黃南州政府根據(1988)青震科字地[009號]文架設同仁地震台並投入使用,隸屬於黃南州地震辦公室管理。
1997年6月,黃南州地震辦公室升格為副處級的地震機構,為事業單位編制。
2003年,黃南州編制辦公室調整編制將其歸口於黃南州政府辦公室管理。
2007年,根據規定人事部《關於批准中國地震局等11家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通知》(人部發[2006]33號)要求,州地震局列入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對工作人員實行公務員管理。
觀測系統介紹
同仁地震台現有(形變、流體、測震、強震)四大學科為一體的觀測系統7套,包括BBVS-60寬頻帶測震計、強震儀、DSQ水管傾斜儀、SS-Y伸縮儀、WYY-1氣象三要素、SZW-1AV2004深井地溫儀和同仁GNSS(陸態網路)觀測項目。
3.1觀測井基本情況
同仁深井水溫觀測時間為2007年6月7日,流體觀測儀器有“十五”架設的深井水溫SZW-1A型數字式溫度計及WYY-1型氣溫氣壓降雨量綜合觀測儀,深井水溫觀測井口位置在觀測測室旁邊,井深128m,探頭位置120m處,數采放置在觀測室內,觀測環境無干擾源,儀器工作連續,穩定、可靠,WYY-1型氣溫氣壓降雨量綜合觀測儀放置於值班室旁,儀器工作正常,資料連續。
3.2形變安裝小組於2006年10月14日至17日青海同仁地震台安裝了SS-Y型伸縮儀,與DSQ水管傾斜儀同步進行,青海省地震局監測基礎中心楊青春、吳哲;武漢地震科學儀器研究院的楊江。在安裝期間採用了講課與邊安裝邊講解的方式對台站使用人員進行了培訓。地理坐標北緯35.5191”,東徑102.0096”,海拔高度約2503.40米。地形開闊,環境優靜。距公路1KM,無鐵路。周圍無高壓線,變電所,工業干擾源。觀測環境較好。
3.3同仁GNSS基準站(編號:D087台站編碼:QHTOR)始建於2009年5月,2010年8月為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路(簡稱“陸態網路”)基準站,2011年7月1日開始試運行,2012年2月通過中國地震局工程驗收。GNSS基準站位於東經102°01.95′北緯35°51.68′坐標高度:2480米,為基岩觀測墩。站址岩性為第三第紅色泥質岩伴砂礫,上覆第四系粘土層。附近沒有強磁場和無線電干擾,工作室建於學校院內,環境整潔,供電、通訊、避雷設備齊全,符合規範要求。
3.4同仁測震儀器型號為港震BBVS-60寬頻帶地震計,由青海省地震局沙成負責安裝調試,2006年10始試運行,2008年4月正式運行,儀器架設於觀測墩基岩,岩性為第三第紅色泥質岩伴砂礫,環境優靜。距公路1KM,無鐵路。周圍無高壓線,變電所,工業干擾源。觀測環境較好。
業務工作情況
自“十五”項目始,同仁地震台開展數位化網路化監測工作,承擔青海省地震局監測中心日常業務工作,各學科觀測資料質量逐年提高,為學科組科研提供了一定的基礎資料。多年來開展的主要監測工作有;測震、形變、流體、巨觀觀測、地震趨勢會商、震情跟蹤、觀測環境保護等省局交辦的其它工作。各學科觀測資料質量在省局評比中多次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