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竹梅,中藥名。為鴨跖草科植物吊竹梅Zebrina pendula Schnizl.的全草。分布於福建、浙江、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水腫,小便不利,淋證,痢疾,帶下,咳嗽咯血,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瘡癰腫毒,燒燙傷,毒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吊竹梅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粉狀胚乳目
- 科:鴨跖草科
- 屬:藍耳草屬
- 種:吊竹梅
- 分布區域:福建、浙江、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 毒性:無毒
- 貯藏:置於乾燥通風處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別名
水竹草、金瓢羹、白帶草、吊竹菜、紫背金牛、血見愁、雞舌黃、紅舌草、紅竹 仔草、花葉竹夾菜、二打不死、百毒散、水竹草、金髮草、假石蠶、花葉竹節草 、紅竹殼菜、鴨舌紅、紅鴨跖草、百書草、花蝴蝶、風眼草、銀白風眼草。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淡,性寒。
歸經
歸膀胱、肺、大腸經。
功效
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主治
水腫,小便不利,淋證,痢疾,帶下,咳嗽咯血,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瘡癰腫毒,燒燙傷,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慢性痢疾:鮮吊竹梅全草60-90g,白米30g。同炒至半成炭為度,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2、治乳腺炎:鮮(紅竹殼菜)全草適量。加生鹽搗爛外敷。(《廣西本草選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60-9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孕婦禁服。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長約1m。莖稍柔弱,半肉質,分枝,披散或懸垂。葉互生,無柄;葉片橢圓形、橢圓狀卵形至長圓形,長3-7cm,寬1.5-3cm,先端急尖至漸尖或稍鈍,基部鞘狀抱莖,鞘口或有時全部葉鞘均被疏長毛,上面紫綠色而雜以銀白色,中部和邊緣有紫色條紋,下面紫色,通常無毛,全緣。花聚生於1對不等大的頂生葉狀苞內;花萼連合成1管,長約6mm,3裂,蒼白色;花瓣連合成1管,白色,長約1cm,裂片3,玫瑰紫色,長約3mm;雄蕊6,著生於花冠管的喉部,花絲被紫藍色長細胞毛;子房3室,花柱絲狀,柱頭頭狀,3圓裂。果為蒴果。花期6-8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邊、村邊和溝旁以及路邊較陰濕的草地上。廣植於福建、浙江、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原產墨西哥。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
2、其他作用:葉和莖的煎劑及水提物對離體迴腸有興奮作用;水提物灌流時有舒張血管作用。
3、毒性:吊竹梅煎劑腹腔注射,小鼠全部死亡。
相關論述
1、《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鎮咳利水。主治咳嗽,肺水腫,腎性水腫。”
2、《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治咳血,白帶,慢性痢疾。”
3、《廣西本草選編》:“主治目赤腫痛,乳腺炎。”
4、《全國中草藥彙編》:“涼血。主治肺結核咳嗽咯血,咽喉腫痛,急性結膜炎,細菌性痢疾,尿路感染,瘰疽,毒蛇咬傷。”
5、《廣西民族藥簡編》:“治產後流血過多,小腹痛,心臟性水腫,燒燙傷。”
6、《浙江藥用植物志》:“主治淋症,嘔血。”
7、《福建藥物志》:“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主治肺炎,百日咳,關節痛,乳糜尿,失眠,狂犬咬傷,無名腫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