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發燒感冒就去醫院打點滴。而在醫院的輸液室里,“吊瓶林立”的景象更是觸目驚心。輸液是抗生素給藥的一種主要方式,尤其是一些呼吸道疾病,如細菌引發的感冒和肺炎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吊瓶森林
- 闡述: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景象
- 類別:現象
- 相關:打點滴
解釋,現象介紹,輸液泛濫原因,輸液風險,門診探訪,專家看法,“點滴”分析,“點滴”建議,不良反應,
解釋
靜脈輸液,俗稱打“點滴”。在呼吸系統疾病高發的冬季,幾乎各個醫院都是“吊瓶森林”。吃藥、肌肉注射、打點滴,被世衛組織推薦的最後一種給藥方式——靜脈滴注卻成了現在醫生給藥的常態。而大多數人都不清楚靜脈滴注可能帶來藥物不良反應的隱患,醫生也很少會主動告知。抗生素濫用帶來了超級細菌的可怕後果,“點滴”泛濫其實也是抗生素濫用的一個重要推手。
現象介紹
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口每人輸了8瓶液,遠遠高過國際上2.5至3.3瓶的水平,這種過度用藥危害著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現實生活中,發燒感冒就去醫院打點滴。而在醫院的輸液室里,“吊瓶林立”的景象更是觸目驚心。
●口服藥,如有不良反應可以洗胃;皮下注射,吸收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樣都能給急救製造一定的條件。
●靜脈注射的藥物通過吊針直接進入血液循環,沒經過人體天然屏障的過濾,雖然發揮藥效更快,一旦有不良反應往往也來得更快、更嚴重。
●同樣是感冒,通過口服藥以及休息治療,基本上只需20-30元。
靜脈輸液一般都要用抗病毒藥、抗感染藥、維生素、液體和輸液器,加起來大概要200-300元。靜脈輸液,俗稱打“點滴”。在呼吸系統疾病高發的冬季,幾乎各個醫院都是“吊瓶森林”。
輸液泛濫原因
抗生素使用較多是輸液泛濫的一個重要原因
北京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副所長呂媛表示,目前臨床上抗生素使用較多是輸液泛濫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輸液患者中很多都是因為各種感染,包括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以及胃腸道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等。“輸液是抗生素給藥的一種主要方式,尤其是一些呼吸道疾病,如細菌引發的感冒和肺炎等。目前抗生素使用不規範已經是公認的醫療問題,而一些沒必要用抗生素或沒必要輸液的患者也開始輸抗生素,這是輸液較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輸液風險
輸液若有不良反應,發作更快更嚴重
我們一方面無休止地輸液,另一方面卻對輸液的風險知之甚少。輸液作為一種持續的靜脈注射,和口服藥及皮下注射相比確實有療效快療程短的優勢,但同時也存在很多健康隱患。
北京協和醫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黃建始表示,靜脈注射通常伴隨的不良反應較重,發生頻率也較高。根據國家衛生部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推算,目前我國每年因為藥物的不良反應住院的病人高達250萬。靜脈注射的藥物通過吊針直接進入血液循環,沒有經過人體天然屏障的過濾,雖然發揮藥效更快,但如果有不良反應往往也更快,更嚴重。而且輸液本身因為操作的問題,在臨床上也會有很多輸液反應。比如滴注過快、液體溫度過低或存在不溶性微粒,這些都會造成血液循環系統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合理用藥原則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絕不靜脈注射’。這在國內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門診探訪
患者對輸液風險一無所知,正在中國地質大學上大三的小可同學最近有些感冒,吃了校醫院開的藥後沒見好轉,於是她自費來到北醫三院呼吸科就診。“感冒好幾天了,頭暈腦脹,好像還有點發燒,真折磨人。但醫生也沒給我輸液,開了點感冒藥讓我回去繼續吃,我真的希望能輸液快點好。”
在發熱門診和兒科診室里,記者看到了很多正在輸液的患者,多是感冒發燒、咳嗽、支氣管炎和拉肚子,其中80%是因為呼吸道感染而輸液。家住學院路的焦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的過程中,多次要求護士為自己調點滴速度,“每次輸液都感覺有點不舒服,可能是滴得太快了。不過護士說不能再調慢了,後面還有兩袋液沒輸呢。”
當被問及不擔心輸液的不良反應嗎?臉色蒼白的焦先生說,只知道過敏會出事,其他的就不知道了。正在輸液的其他患者大多也不知道輸液會有哪些不良反應,很多人都說輸液前沒皮試,而且也不覺得有皮試的必要。
專家看法
多數疾病都有多種給藥方式。
那么哪些情況下才需要輸液呢?
北京朝陽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童朝暉表示,臨床上並不是每個感冒發燒的人都需要輸液。“就拿呼吸道感染來說,有一半以上可能都是因為病毒引起的。這時就不應該給患者輸一些抗生素,因為抗生素只對細菌引發的感冒有用,對病毒性感冒起不到作用。而且即便是需要用抗生素,給藥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可以口服或肌肉注射。多數疾病都有很多給藥方式可以選擇,究竟如何選擇就要根據病人的情況了。感冒是很複雜的病。從治療上看,一般提倡非藥物療法,像休息,加強營養,套用物理療法退熱等。如果不見好轉,必須用藥來治療,首選是口服藥,其次是肌注,最後患有合併症方需靜脈點滴。”
“點滴”分析
7.1輸液風險高過吃藥、打針
7.2防止過敏
同樣的藥物如果採用靜脈輸液的方式比口服和皮下注射更快進入人體,這就導致如果患者對藥物有不良反應,輸液帶來的後果比口服和皮下注射更嚴重。這樣的問題除了藥物本身被污染外,最典型的就是過敏。而口服藥如果有不良反應可以洗胃,皮下注射的吸收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樣都能給急救製造一定的條件。
呂媛表示,為防止過敏的發生,有些藥在輸液前應皮試。青黴素、鏈黴素等強制要求皮試的藥物問題不是很大,而像頭孢類藥物等沒有強制要求皮試的藥物,就要注意了。“頭孢的問題本身存在一些爭議,除個別的頭孢類藥物在說明書上規定要皮試外,其他的均只是對青黴素過敏及過敏體質的人要慎用。《中國藥典》也對頭孢類藥物沒有明確規定,雖然頭孢一類的過敏反應比青黴素幾率小,但醫院出於負責的角度也應該做皮試,患者為了自身的健康更應該要求做皮試。”
7.3輸液反應
童朝暉表示,患者在輸液的過程中也應時刻注意常見的輸液反應:
發熱反應:因輸入致熱物質而使患者出現發冷、寒戰、高燒等症狀,並伴有噁心、嘔吐和頭痛。
心力衰竭:因為輸液速度過快,使短時間內血液系統輸入太多液體,導致心臟負荷增加。
靜脈炎:由於輸液器具達不到無菌要求而使靜脈局部感染,或由於長時間輸濃度高、刺激性強的藥品,而使輸液處靜脈內壁出現炎症。症狀為手臂出現條狀紅線、局部紅腫熱痛。
空氣栓塞:因為輸液管內空氣沒有排盡,或者導管連線不緊而使空氣進入靜脈。常表現為胸部異常不適,同時出現呼吸困難,嚴重時會導致病人死亡。
肺水腫:輸液時突然感到胸悶、氣短,咳嗽時出現泡沫狀的血痰。
童朝暉表示,如果出現以上症狀,應及時採取相應的處理方法:
1、患者在輸液時準備些衣物或毛毯,注意保暖;
2、長期注射的患者應多更換注射部位;
3、輸液速度不宜過快,尤其是老人、兒童和心臟病患者。家屬或護士不要長時間離開輸液者,以防液體走空。輸液時若出現呼吸困難、頭疼和嘔吐等症狀,要立刻降低輸液速度,或停止輸液。
7.4醫院感染
由於輸液需要的時間長,加上醫院內部無菌化不嚴格,可能在輸液的某個環節,使患者感染院內流行的一些傳染性疾病,如B肝等。
“點滴”建議
8.1治病別求快,輸液隱患
8.2輸液本是“迫不得已”的給藥方式
8.3輸液影響體內的用藥環境
“現在生活節奏太快,連治病也求快,感冒輸液確實好得快,小孩子又不會按時吃藥,輸液更省事。有時就算大夫不想給輸液,家長著急希望儘快退燒。實際上尤其是對孩子,輸液雖然好得快,但對體內的用藥環境會造成影響,對今後的其他治療不利。”黃建始說。
不良反應
●2010年10月13日北京市朝陽區27歲的男青年小郭,因嗓子疼到社區衛生服務站看病,輸液時突感不適,經搶救無效死亡。此前醫生診斷為急性扁桃體炎,開了來立信、克林黴素和生理鹽水輸液治療。家屬稱其有藥物過敏史,醫院則稱醫生開具的藥品不用皮試。
(新京報10月17日報導)
●2010年11月26日廣東省中山市電子科大中山學院一名19歲男生因發燒前往中山市人民醫院急診室輸液,返回宿舍後突然病發,經搶救無效身亡。目前死亡結果初步判斷為心腦血管疾病。
(南方都市報11月29日報導)
●2010年12月8日北京大興區黃村鎮狼垡村永林醫院,一名6歲女童在輸液過程中突現不良反應,經搶救無效身亡。家屬稱,輸液前孩子未做皮試,懷疑因藥物過敏死亡。院方表示女童曾用過頭孢,無需再做皮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