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龍草(吉龍草)

吉龍草(吉龍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吉龍草,用 途 莖葉富含芳香油,具悅人的檸檬香氣,含量為1.7%,油呈淡黃色,透明,主要成分為檸檬醛,可作香料工業原料。民間用幼嫩莖葉作配料,清香可口;溫湯服之,有治感冒、頭痛、發熱、消化不良之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吉龍草
  • 拉丁學名:Elsholtzia communis (Coll. et Hemsl.) Diels
  • 別稱:遏羅香菜(雲南)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唇形科
  • 亞科野芝麻亞科
  • :刺蕊草族
  • 分布區域:雲南南部;緬甸北部,泰國也有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藥材—吉龍草,參考文獻,

形態特徵

草本,高約60厘米,全株有濃烈的檸檬醛香氣。莖直立,下部近圓柱形,上部鈍四棱形,常帶紫紅色,密被下曲的白色短柔毛,自基部以上多分枝,多少呈帚狀,分枝細長,被白色短柔毛。葉卵形至長圓形,先端鈍,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鋸齒,草質,上面被白色柔毛,下面被短柔毛及淡黃色小腺點,側脈5-6對,與中脈在上面下陷下面隆起;葉柄短,長2-5毫米,腹平背凸,密被白色短柔毛。
吉龍草吉龍草
穗狀花序生於莖。枝頂上,圓柱形,長1-4.5厘米,寬0.8-1厘米,緊密,由多數輪傘花序組成;位於穗狀花序最下部的苞葉與葉同形,變小超過聚傘花序,上部呈苞片狀,線形,長達3.5毫米,密被白色疏柔毛;花梗長約1毫米,與序軸密被白色柔毛。花萼圓柱形,先端向下彎曲,外面密被灰白綿狀長柔毛,果時長達4毫米,萼齒5,近相等,向前下彎,偏向一測,果時稍閉合。花冠長3毫米,漏斗形,外面被疏柔毛及腺點,內面在花絲基部具不明顯毛環,冠檐二唇形,上唇長圓形,先端具緣毛,微缺,下唇開展,3裂,中裂片短而寬,側裂片小,寬不及中裂片1/2。雄蕊4,前對較長,花絲無毛,花葯卵圓形,2室,室匯合。花柱纖細,伸出,先端不相等2裂,裂片線形。
小堅果長圓形,長約0.7毫米.散生棕色毛。花、果期10-12月。採收和儲藏:秋季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生長環境

多為庭園及宅旁栽培,少見野生,在海拔800—1000米,年平均氣溫18—20℃,年雨量1000—1500毫米的熱帶山區沙壤土上生長發育良好。
吉龍草吉龍草

分布範圍

產於雲南南部,緬甸北部,泰國也有。模式標本采自緬甸北部。

藥材—吉龍草

【藥名】:吉龍草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唇形科香薷屬植物吉龍草的莖葉。
【功效】:清熱解毒、清熱解表。
【主治】:治咽喉腫痛、乳鵝瘡、齒齦紅腫、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惡寒、咳嗽、咳痰、咽疼癢等。
【性味歸經】:辛,涼。入肺、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服,9一15克。
【別名】:吉籠草、暹羅香菜(雲南)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我國雲南南部地區。
【拉丁名】:Elsholtzia communis (Coll.E. Hemsl) Diels
【考證】:始載於《雲南經濟植物》。
【中藥化學成分】:莖葉含揮髮油(含量1.7%),油中主要成分為檸檬醛。

參考文獻

Elsholtziacommunis(Coll.etHemsl.)DielsinNotesBot.Gard.Edinburgh7:47,54,313.1912,quoadsyn.tantum——DysophyllacommunisColl.etHemsl.inJourn.Linn.Soc.Bot.28:114.189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