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余村(雲南省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拉市鄉吉余村)

吉余村(雲南省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拉市鄉吉余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吉余村,屬於壩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6.00公里, 國土面積17.16平方公里,海拔2450.00米,年平均氣溫11.50℃,年降水量0.00毫米,適宜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5792.00畝,其中人均耕地1.79畝;有林地18700.00畝。全村轄17個村民小組,有農戶851戶,有鄉村人口3355人,其中農業人口3355人,勞動力158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47人。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1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65.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吉余村
  • 地理位置:雲南省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拉市鄉
  • 面積:17.16平方公里
  • 人口:3355人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1.50℃,年降水量0.00毫米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人口衛生,農村經濟,特色產業,基層組織,文化教育,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17.16平方公里,海拔2450米,年平均氣溫11.5°C,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蔬菜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5792畝,人均耕地1.79畝,林地1870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5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792畝,全部為旱地,人均耕地1.79畝,主要種植糧食、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187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32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02畝,主要種植蘋果、冬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8畝,其中養殖面積58畝;荒山荒地1161畝,其他面積30畝。有石料、森林、文化遺產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至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08戶通自來水,有502戶飲用井水。有81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8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4.9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1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3戶(分別占總數的26.67%和2.84%)。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66輛,拖拉機430輛,機車32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792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68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2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84戶。全村有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有81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10戶,共鄉村人口3246人,其中男性1689人,女性1557人。其中農業人口3246人,勞動力1625人。該村以納西族為主(是、族混居地),其中納西族3217人,漢族15人,其他民族14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246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13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7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6公里。該村建有公廁4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1戶,占農戶總數的1.36%。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9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41萬元,占總收入的38.06%;畜牧業收入183萬元,占總收入的20.4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474頭,肉牛205頭);漁業收入9萬元,占總收入的1%;林業收入29萬元,占總收入的3.24%;第二、三產業收入253萬元,占總收入的28.24%;工資性收入81萬元,占總收入的9.04%。農民人均純收入185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9人(占勞動力的6.7%),在省內務工103人,到省外務工6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省內。2006年種植、養殖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0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2.77%。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林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冬桃產業。擁有企業1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1個;專業合作組織1個,其中,已登記註冊1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數35戶。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1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40人。黨員總數中男黨員118人、女黨員22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140人。
吉余村委會由支書、副書記、副主任組成,下設余樂一社等17個村民小組。
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66人。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吉余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玉龍縣二中。該村距離國小校0.30公里,距離中學9.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41人,中學生16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81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792.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少量的無事乾與大量的事無人做的矛盾還存在,而制約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安定。另一方面,村集體收入來源很少,難以組織開展科普以及難以實施應集資投勞的公益事業活動,也影響著民眾思想觀念的轉變和基礎設施建設完善。。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依靠政府的立項工程,積極爭取資金,三年內全村的所有村道建設成水泥路或石板路,搞好現有的人畜自來水管工程完善的同時,恢復啟南前村的自來水管工程。積極引導農戶,發展種植優質林果3000畝,其中冬桃1800畝,紅梨林果1200畝,到2015年,單項林果收入要達到80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