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笄

吉笄

吉笄,是漢語辭彙,jí jī,解釋為古代指行吉禮時所用的髮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笄
  • 拼音:jí jī
  • 注音:ㄐㄧˊ ㄐㄧ
  • 解釋:古代指行吉禮時所用的髮簪
釋義
古代指行吉禮時所用的髮簪。《儀禮·喪服》:“吉笄尺二寸。” 賈公彥 疏:“吉時,大夫士與妻用象,天子、諸侯之後、夫人用玉為笄。”
是簪的原名,先秦時期的著作論及這種首飾時,大多稱其為“笄”,以後改稱為“簪”。《儀禮·士冠禮》:“皮弁笄,爵弁笄。”漢鄭玄註:笄,今之簪。兩漢時期,“笄”字已經為“簪”字所取代,所以才有學者對其作出詮釋。女子使用笄的主要用途是固定頭髮,綰住發笄,安插使用的方法多種多樣。
古代製作笄的材料十分豐富,常見的有石笄、竹笄、木笄、蚌笄、玉笄、骨笄、銅笄、金笄等。
吉笄惡笄的區別在於:第一,質料有別,吉笄用象牙、玉、骨。惡笄用桑木,榛木理木,篠竹等。第二,裝飾有別,吉笄有首,笄首有各種裝飾。惡笄不能使用裝飾。古代女子插笄是件很重要的事,女子插笄即代表已經成年。一般都要舉行“笄禮”。古代將女子成年稱為“笄年”或“及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