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村(雲南省彌渡縣紅岩鎮吉祥村)

該行政村隸屬彌渡縣紅岩鎮,地處鎮的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6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城15公里。東鄰 ,南鄰 ,西鄰 ,北鄰 。轄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06年底,有農戶803戶,有鄉村人口3184人,其中農業人口3162人,勞動力270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985人。全村國土面積22.55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760毫米,適合種植包穀、大蒜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407.91畝,人均耕地0.5畝,林地28,15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22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勞務輸出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吉祥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下轄地區:雲南省彌渡縣紅岩鎮
  • 電話區號:0872
  • 郵政區碼:675601 
  • 地理位置:地處鎮的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6公里
  • 面積:22.55平方公里
  • 人口:3184人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基礎設施,農村經濟,自然資源,人口衛生,特色產業,文化教育,村務公開,文化教育,基層組織,發展重點,人文地理,地圖信息,

基礎設施

吉祥村委會截止2014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村內無路燈。全村有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902戶通電,有44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02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6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67戶。
該村到紅岩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是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4輛,拖拉機19輛,機車151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3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65戶;建有小水窖108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434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63.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
該村到2014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8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6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5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吉祥村委會201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99.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64.00萬元;畜牧業收入292.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75頭,肉牛44頭,肉羊550頭);漁業收入0.00萬元;林業收入9.0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94.00萬元;工資性收入6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08.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勞務輸出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5.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63人,在省內務工335人,到省外務工128人。

自然資源

吉祥村委會有耕地總面積1408.00 畝(其中:田1098.00 畝,地310.00畝),人均耕地0.42 畝,主要種植包穀、水稻、大蒜等作物;擁有林地2815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0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89畝,主要種植核桃、梨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2.00畝,其中養殖面積10.00畝;草地0.00畝;荒山荒地1200.00畝,其他面積3037.00畝。

人口衛生

吉祥村委會現有農戶902戶,共鄉村人口3346人,其中男性1700人,女性1646人。其中農業人口3304人,勞動力2621人。該村有漢族2723人,其他民族623人。到2014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993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164人;享受低保23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5.0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6個,村內否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特色產業

吉祥村委會的主要產業為玉米、大蒜,產品主要銷往本縣。2014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89.00萬元。

文化教育

吉祥村委會小學生就讀到吉祥明德、馬廠、水茂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紅岩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5.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小學生194人,中學生114人。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0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5個。

村務公開

到2014年底,吉祥村委會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3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02.68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363.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00元(人均0.00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 萬元,有固定資產175.1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的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吉祥村委會小學生就讀到吉祥明德、馬廠、水茂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紅岩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5.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小學生194人,中學生114人。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0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5個。

基層組織

吉祥村委會建有黨支部7個,下設0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06人,少數民族黨員23人,其中男黨員75人、女黨員31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6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5個,共有團員52人。

發展重點

吉祥村委會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落後,無支柱產業,農民增收困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特色經濟,培植支柱產業,加大勞務輸出,增加農民收入.。

人文地理

彝族操兵節
文/李畢
農曆六月二十六日,是彌渡縣福長村彝族繼火把節之後的又一盛大節日——操兵節。這一天,阿畢唄(大王)召集全村男女老少,聚集到土主廟內進行祭祀娛神、操練“士兵”,祈求五穀豐登、清吉平安。據考證,這一節日在中國的其它彝族地區已失傳。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紅岩鎮福長村有113戶,385人,村民為彝族臘羅支系人。福長村彝語稱操兵節為“阿獨敲”,“阿獨”即大王,“敲”即操練,意思是大王在出征前操練士兵。
操兵節是當地彝族的一種紀念活動。傳說古代部落之間戰事頻繁,彝族部落兵馬較少,為了抵禦外來侵襲,增強士兵的素質,提高戰鬥力,在出兵前進行祭祀、占卜和操練士兵,祈求戰事取得勝利。從此,代代相傳,從未間斷。
近幾年,村里定出制度,每年輪派六戶人家負責籌備工作,由相當於部落首領的“阿畢唄”召集。節日期間村里買一頭黑色公豬,全村人聚在土主廟內殺豬。每戶交500克大米煮大鍋飯,豬肉按戶平分,豬頭、豬腳在操兵節食用。每年的活動經費戶均繳納人民幣10元,不足部分由村民小組補助,每戶交一升象徵戰馬飼料的蠶豆。
參加操兵人員有“大王”裝扮者阿畢唄1人、“衛士”2人(男,15-18周歲)、“士兵”10人(男,12-15周歲)。“大王”穿著彝族傳統對襟衫,外加羊皮褂,身背羊皮大包,手持長1米的操兵棒。“衛士”穿著對襟衫,抬著兩面五色犬牙鑲邊大旗,旗桿約2米長。“士兵”穿著對襟衫,抬著五色旗各兩面,旗桿約1米長。牛角號手1名。
操兵節當天,八鄉四鄰的村民都習慣性地到福長村走親訪友,觀看操兵節。近年來,前來觀看的外地人越來越多,每年都在500~1000人左右。
操兵活動從早飯後開始至當天天黑時結束。活動分領兵、操兵、打歌三個部份。領兵、操兵兩部份的主角是“大王”、“衛士”,最後一部份是打歌送行,祝願親人在征途中一路順風,平安歸來。
操兵節當天,早飯後,到亥時,號手吹牛角號,阿畢唄宣布操兵活動開始。所有人莊嚴肅穆,“大王”持操兵棒,帶領“衛士”和“士兵”整齊地跪在大殿的香案前。“大王”嘴念祭祀經文,逐一端放祭祀品敬獻日、月、觀音、土主、龍王、山神、土地後,“出曹”到廟外被稱為“領兵樹”的一棵棠粟樹前供奉酒、肉、茶,燒紙火,進行占卜、請求領兵。領兵回來後,“大王”帶領“士兵”跪拜在操兵場內的案桌前燒紙火、占卜,請求能否開始操兵。
“阿嘟——”“大王”發號施令,開始操兵。“大王”持操兵棒在操兵場上巡迴追趕“士兵”,追趕中“大王”用操兵棒撬“衛士”,“衛士”也用手中的旗桿撬“大王”,“士兵”相互對抗,直到把對手撬倒為止。撬倒對手算一個回合。每個回合結束後,大王又帶領“士兵”跪拜在場中心的案桌前占卜、預測能否出征。每個回合結束後收回一種顏色的旗,表示這個方陣的人馬可以出征。這樣循環撬五個回合,直到五種顏色的旗收完,表示五個方陣的人馬都能出征打勝仗。操兵結束後,“大王”用手擰斷未下過蛋的一隻母雞的頭,將雞扔至廟門,從雞脖子所伸的方位來預測戰事狀況和本年村子裡的發展狀況。雞脖子伸朝內表示戰事不順利,本年村里發展狀況不好;雞脖子伸朝外則表示戰事順利,本年村子發展狀況好。
操兵結束後,村民開始打歌,唱起送男人們出征的調子:“果子是什麼果子好?果子是火把節的果子好。年稱是什麼年稱好?年稱是今年的年稱好”。以此祝願天下太平,祝願自己的親人在征途中一路順風,平安歸來。

地圖信息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